《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

《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

论文摘要

朱骏声(1788—1855),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说文通训定声》对词义加以综合研究,使传统的词义研究由零散走向系统,由宏观笼统走向内部分析,由注疏解释走向演变规律的探索,既是传统词义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也孕育着现代词义学研究的因子。本论文选择适当的角度,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作指导,全面深入地研究总结《说文通训定声》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方法、成就及不足,力图给语言学史的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为现代词义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方法和理论。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其中四、五两章是重点。 第一章,绪论。概述了朱骏声的生平、《说文通训定声》成书的学术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概况、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及其对词义研究的作用。在介绍体例的基础上,对体例的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三章,《说文通训定声》的本义研究。总结了朱骏声对《说文》本义的补充阐释和对误释本义的匡正及其价值。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章,《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义研究。全面分析和评价了朱骏声的转注(即引申)理论;从义素遗传与变化的角度对《说文通训定声》中的名词词义引申、动词词义引申、形容词词义引申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一、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是《说文通训定声》中名、动、形三个词类的引申理据,这三类义素在不同词类的引申中的运动方式有着相似的地方,即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词义引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本义的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的过程,引申义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三类义素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的结果。因此《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研究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测的基础上的,而是有着具体可寻的理据,因而其研究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二、《说文通训定声》中不同词类的词在引申过程中所涉及的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的具体内容有着很大的区别。名词的限定义素有形貌、功能、颜色、时间、滋味、性质、方位、文化等八类义素:动词的限定义素则有主体、对象、目的、结果、方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及其对词义研究的作用
  • 第一节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
  • 一、全书的编排体例
  • 二、每字下的说解体例
  •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对词义研究的作用
  • 一、为构建词义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 二、对研究词源意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 三、为研究假借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四、为系统地揭示字、词关系提供了可能
  • 五、为形音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契机
  • 第三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本义研究
  • 第一节 《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误释本义的匡正
  • 一、《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误释本义原因的探讨
  • 二、《说文通训定声》匡正《说文》本义的方法
  •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本义的阐释和补充
  • 一、从词义对比的角度阐释本义
  • 二、从字形的角度阐释本义
  • 三、从古代文化典章制度的角度阐释本义
  •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本义研究的价值
  • 一、确定词义引申的正确基点
  • 二、提供词义引申的基本线索
  • 第四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义研究
  • 第一节 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 一、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 二、对朱骏声转注理论的评价
  • 第二节 朱骏声对词义引申过程中义素运动的认识
  • 一、指出本义义素或义位的遗传现象
  • 二、指出本义某些义素的变化现象
  •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名词词义引申研究
  • 一、本义义素独立分化或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 第四节 《说文通训定声》动词词义引申研究
  • 一、本义所含的义素或关联义素独立分化或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 第五节 《说文通训定声》形容词词义引申研究
  • 一、本义义素遗传或独立分化而形成引申义
  •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 第六节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的成就
  • 一、术语统一,形成体例
  • 二、引申有据,形成条例
  • 三、引申类型较为齐备
  • 四、引申义项较为完备
  • 五、义项排列较为合理
  • 第七节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的局限
  • 一、引申条例不能贯彻到底
  • 二、误把假借义当作引申义
  • 三、对虚实引申有所忽略
  • 第五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义研究
  • 第一节 朱骏声的假借理论
  • 一、朱骏声的假借理论
  • 二、对朱骏声假借理论的评价
  •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考本字述评
  • 一、《说文通训定声》所考“本字”的类型
  • 二、《说文通训定声》“多本字”现象简析
  • 三、对《说文通训定声》考本字的评价
  •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假借义研究失误举例及其原因分析
  • 一、不明原始字形构造而误
  • 二、囿于《说文》所释本义而误
  • 三、臆断文意而误
  • 四、囿于古注而误
  • 五、不明或违反引申条例而误
  • 结语
  • 附录:《说文通训定声》引申词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说文通训定声》索引举例[J]. 中国索引 2013(01)
    • [2].《说文通训定声》用于形声字教学的探索[J]. 语文建设 2015(17)
    • [3].《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船禅二母研究[J]. 文教资料 2009(07)
    • [4].徐州汉代陶俑的类别[J]. 收藏与投资 2017(06)
    • [5].《说文通训定声》勘误[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8)
    • [6].《说文通训定声》“工”部字声符表义研究[J]. 文教资料 2013(31)
    • [7].《说文通训定声》指事字辨正[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8].《说文通训定声》“别义”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9)
    • [9].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语义研究[J]. 语文建设 2015(32)
    • [10].浅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J]. 青年文学家 2013(08)
    • [11].《说文通训定声》“自叙”注[J]. 语言研究集刊 2009(00)
    • [12].《说文通训定声》“鸣”的引申义系统[J]. 飞天 2010(22)
    • [13].《说文通训定声》卷首“说文”、“通训”、“定声”、“转注”、“叚借”篇注[J]. 语言研究集刊 2010(00)
    • [14].《说文通训定声》“别义”连绵词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说文通训定声》新增“同意”字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8(04)
    • [16].《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转注”、“假借”说评议[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17].《说文通训定声》中同形字现象初探[J]. 汉字文化 2018(12)
    • [18].古建筑如何得名[J]. 建筑工人 2015(04)
    • [19].“大王”“大夫”该怎样读[J].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2012(03)
    • [20].“鞋”字的源流发展及其文化意蕴[J]. 兰台世界 2012(34)
    • [21].古文字考释两则[J]. 东方考古 2014(00)
    • [22].《说文通训定声》索引举例[J]. 图书馆杂志 2015(01)
    • [23].古建筑的得名[J]. 青年博览 2011(02)
    • [24].释“气”[J]. 武当 2019(01)
    • [25].“而”声词同源关系考释[J]. 语文学刊 2010(18)
    • [26].清乾隆·白玉雕兽面纹斧[J]. 意林文汇 2018(14)
    • [27].“华”源小考[J]. 现代班组 2010(01)
    • [28].说说“汉”字[J]. 秘书工作 2018(03)
    • [29].稽庵古印选(七)[J]. 书法 2018(07)
    • [30].鹄不是大雁,是天鹅[J]. 老同志之友 2015(04)

    标签:;  ;  ;  ;  

    《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