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铁适应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金海棠,铁,一氧化氮,光合作用
缺铁适应性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娜[1](2016)在《NO介导小金海棠缺铁适应性反应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土壤中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铁含量较少,尤其是在石灰性土壤中,缺铁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其产品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NO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与铁的代谢密切相关。本试验以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旨在研究外源NO对小金海棠应答缺铁胁迫的机理,取得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根系NO进行荧光强度及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缺铁胁迫能够增强根尖NO荧光强度,植株根尖的NO信号强度受缺铁胁迫诱导;外源SNP处理,能够显着增强根部NO荧光面积及根表荧光强度。说明小金海棠根系NO信号强度受缺铁胁迫诱导与外源NO的影响。2.严重缺铁胁迫下,小金海棠根系出现褐化,根系活力降低,根系FCR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外源SNP处理后,根系生长恢复正常,根系活力得到提升,FCR酶活性随之升高;同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相关光合参数指标得以恢复。表明在严重缺铁胁迫下,外源SNP处理能够逆转缺铁对植物造成的损伤,对缺铁小金海棠植株发挥保护作用。3.在严重缺铁胁迫下,小金海棠抗氧化酶(SOD、POD、CAT)及呼吸作用相关酶(PPO、AAO)活性降低。外源SNP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与CAT活性增加,提高了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从而有效缓解了氧化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PPO与AAO活性增加,保证植物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维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4.通过Northern杂交证明小金海棠根细胞中缺铁相关基因AKR2B、MxMyb1受缺铁诱导表达量增加。外源SNP处理后,AKR2B、MxMyB1受诱导表达量高于单一缺铁处理。推断外源NO作为信号分子,在缺铁胁迫下对缺铁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具有诱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萌萌,许雪峰,吴婷,张新忠,韩振海[2](2016)在《ABP1参与不同苹果砧木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 1ABP1)与不同苹果砧木缺铁胁迫的关系,通过对铁高效/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苹果砧木在不同铁素浓度下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铁高效苹果基因型的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明显高于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进而依托拟南芥的不同类型(生态型、突变体型和突变体恢复型)植株,通过检测它们的缺铁应答相关生理指标和铁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发现拟南芥abp1的突变引发了根叁价铁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根毛数量明显增加,且IRT1、FRO2和FIT基因明显上调表达。综上结果表明ABP1通过影响生长素运输进而影响了植物缺铁胁迫应答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殷文娟,吴玉霞,刘泽军,赵越,何天明[3](2014)在《小麦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培养法,比较正常供铁和缺铁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设置加氧和不加氧2个处理。结果表明,完全营养液加氧处理的小麦株高和穗长最大,达到51.0cm和7.5cm。缺铁处理降低了小麦的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和穗粒数。正常供铁条件下,小麦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显着高于不供铁的小麦。加氧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氧处理的小麦。根际Fe3+还原酶活性在缺铁胁迫条件下达到17.3μmol·g-1·(2h)-1。缺铁处理降低了小麦植株地上部的铁素含量,并且在加氧条件下更明显。Mn、Cu这两种元素和Fe元素之间存在某种拮抗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张恒涛,许雪峰,王忆,李天忠,韩振海[4](2008)在《环剥对小金海棠缺铁适应性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剥技术研究了液体培养下小金海棠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缺铁条件下小金海棠表现出根际pH值降低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升高等缺铁适应性反应,而环剥后小金海棠根系的缺铁适应性反应受到抑制,根际pH值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也无显着升高。半根供铁植株环剥的试验结果显示,只对缺铁一侧进行环剥则缺铁侧根系无显着的根际酸化和还原酶活性增加等生理变化,但正常供铁一侧根际pH值从第2天开始降低,第6天达到最低。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在处理后第2天有所增加,第6天达到最高值。如对正常供铁一侧根系环剥,则正常供铁一侧根系无显着生理变化,缺铁一侧出现根际pH值降低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升高等现象。(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黄秋婵,李耀燕[5](2004)在《谈缺铁胁迫下植物的适应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是植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缺铁情况下植物会表现出多种症状,但某些植物在缺铁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本文谈了植物对铁的吸收、运输及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杨娟[6](2004)在《苹果属植物缺铁适应性反应中IAA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苹果铁高效基因型小金海棠和铁低效基因型山定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铁水平条件下根系内源IAA浓度、介质pH值和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与正常铁水平处理(40μ M Fe)相比,在缺铁(4μ M Fe,0μ M Fe)胁迫下,小金海棠根系内源IAA浓度从处理的第二天开始显着升高,第六天极显着地升高并达到峰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内源IAA的浓度类似,介质pH值从处理的第二天开始降低,第叁天极显着地降低。去顶和茎基部涂抹IAA极性运输抑制剂TIBA则抑制了根系IAA浓度的升高,根际酸化和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增加。而山定子在叁种铁浓度处理下,根系IAA浓度、根际酸化能力和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正常铁水平相比无明显变化。嫁接试验表明,接穗为小金海棠,缺铁后根系都出现IAA浓度上升、介质pH值降低以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升高。而接穗为山定子,缺铁后根系IAA浓度、介质pH值以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IAA可能是苹果属植物地上部产生的缺铁适应性反应的信号物质,调控苹果铁高效基因型植物根系缺铁适应性生理反应。苹果属植物基因型之间对缺铁胁迫反应上的差异,也给铁高效基因型筛选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用IAA生物合成关键酶(IPDC)的抑制剂β-苯丙酮酸处理,抑制了小金海棠根系IAA浓度的升高,但植物叶片中IAA氧化酶活性并未下降,故推测在缺铁条件下小金海棠体内IAA浓度的升高与IAA的氧化分解无关,而与IAA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有密切关系。说明缺铁胁迫小金海棠根系IAA浓度的升高是来源于地上部合成的IAA增多并向根系的极性运输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郝红梅[7](2004)在《旱稻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1)旱稻对缺铁的反应;(2)铵态氮、硝态氮对旱稻铁营养的影响;(3)不同旱稻品种(系)铁营养状况的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缺铁条件下,旱稻297植物铁载体(PS)的分泌量很低,显着低于小麦的PS分泌量;从缺铁第一天到第八天没有出现PS分泌高峰,但植株已明显缺铁黄化。 2.缺铁条件下,旱稻297根系叁价铁还原酶活性没有显着升高、营养液pH值没有明显降低、根际也没有明显的质子分泌现象; 3.苗期旱稻优先吸收铵态氮,铵态氮的供应降低了营养液pH值,提高了铁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铵态氮处理地上部铁含量显着高于硝态氮处理。 4.供试旱稻品种(系)在生物量、植株铁含量、SPAD值、铁在植株体内的分配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P某株系的相对生物量(地上部106%,根系108%)和铁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84%)最大;旱稻297地上部相对铁含量(43%)和缺铁条件下植株铁吸收总量(469μg·24 palnts~(-1))最大; 5.供试旱稻品种(系)间种子铁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在供试的8个旱稻品种中,89B2971-某株系的铁含量最高(83 mg·kg~(-1)),旱稻99-19最低(50 mg·kg~(-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朱晓萍,李春俭,张福锁[8](1999)在《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黄瓜地上部对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的调节。缺铁导致植株根系 Fe~(3+)还原酶活性明显增加。缺铁处理的同时分别切去茎尖、茎尖及2片子叶或茎尖及第一片真叶,均不能抑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增加。但缺铁使植株各组织中铁含量明显减少,韧皮部汁液中铁浓度也明显降低,相反蔗糖浓度显着增加。韧皮部汁液中铁浓度降低可能与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有关,向根中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应为还原酶活性的增加提供了能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崔骁勇,曹一平,张福锁[9](1999)在《Co~(2+)在豌豆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子叶植物在缺铁时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的适应性反应以提高对铁的吸收能力〔1〕。对其调控机理虽提出了很多假说,但至今尚没有定论。近年来Romera等人〔2〕研究认为黄瓜、向日葵和豌豆等植物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可能与乙烯的作用有关。本文以豌豆亲本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99年02期)
易翠林,王贺,张福锁,李春俭[10](1998)在《黄瓜、番茄和大豆对缺铁胁迫适应性反应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番茄和大豆同是双子叶植物,缺铁诱导的适应性机制都属于机理I,但是它们在适应缺铁胁迫的具体反应上却各有不同。黄瓜、蕃茄缺铁时主要表现为近根尖处膨大、变粗,根毛增多,发育成具有转移细胞特征,并主动向外分泌大量H+,使根系对Fe(Ⅲ)还原能力显着增强,从而提高了根际中铁的有效性。大豆则主要是依靠根尖膨大、变粗,表皮、皮层中积累大量酚类物质来还原难溶性Fe3+化合物。植物基因型之间对缺铁胁迫的这种反应上的差异,给铁高效基因型筛选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缺铁适应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 1ABP1)与不同苹果砧木缺铁胁迫的关系,通过对铁高效/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苹果砧木在不同铁素浓度下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铁高效苹果基因型的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明显高于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进而依托拟南芥的不同类型(生态型、突变体型和突变体恢复型)植株,通过检测它们的缺铁应答相关生理指标和铁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发现拟南芥abp1的突变引发了根叁价铁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根毛数量明显增加,且IRT1、FRO2和FIT基因明显上调表达。综上结果表明ABP1通过影响生长素运输进而影响了植物缺铁胁迫应答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铁适应性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娜.NO介导小金海棠缺铁适应性反应机理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2].张萌萌,许雪峰,吴婷,张新忠,韩振海.ABP1参与不同苹果砧木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
[3].殷文娟,吴玉霞,刘泽军,赵越,何天明.小麦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J].天津农业科学.2014
[4].张恒涛,许雪峰,王忆,李天忠,韩振海.环剥对小金海棠缺铁适应性反应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8
[5].黄秋婵,李耀燕.谈缺铁胁迫下植物的适应性反应[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6].杨娟.苹果属植物缺铁适应性反应中IAA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
[7].郝红梅.旱稻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4
[8].朱晓萍,李春俭,张福锁.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
[9].崔骁勇,曹一平,张福锁.Co~(2+)在豌豆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1999
[10].易翠林,王贺,张福锁,李春俭.黄瓜、番茄和大豆对缺铁胁迫适应性反应的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