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分析 ——基于供给的视角

保障性住房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分析 ——基于供给的视角

论文摘要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始于1995年的安居工程,随着住房货币化改革而产生。政策之初,保障房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其建设规模曾一度占据商品住房的20%,并被列为城镇住房供应主体。然而,不论从新开工面积还是竣工面积,抑或投资额来看,经济适用房始终没能成为供应主体,相反,在经历了几年发展之后,甚至开始出现倒退。至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发布,房地产业被作为支柱产业,普通商品房被作为住房供应主体,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被进一步压缩,普通商品住房得到迅猛发展。一方面,房价攀升促使开发商投入更多资金到普通商品住房领域,而忽视了利润较低的保障房的开发,地方政府面对高房价带来的高额土地出让收入,也尽量将土地拨给商品房;另一方面,房价的高速增长超过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可承受的程度,由此引发了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以来,中央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保障房计划,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保障房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公租房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为主要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之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转移,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任务艰巨。面对这种需求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保障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写进了“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加强保障房建设,并将建设任务指标量化分配到了地方各省市。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视角,以保障房的财政金融政策为研究对象,先阐述了保障性住房的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和对比了保障房政策的国际经验,并从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现状出发,研究了我国保障房的政策演变、供给状况和资金供求情况,得出我国保障房供给总量明显不足、供给资金缺口较大的初步结论,并指出通过转变财政补贴方式和加强金融支持,可以有效解决资金供给问题,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经济适用房的情况为例,选取政府对单位面积经济适用房的补贴、以及金融机构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贷款为自变量,以经济适用房的新开工面积为因变量,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并以廉租房的情况作为参照,得出结论说明:为支持保障房供给,政府应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政策支持。同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要合理搭配,对于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等保障房应以金融政策支持为主、财政政策为辅;对于廉租房和公租房等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从而使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相得益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切实增加供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结构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可能的不足
  • 2. 保障性住房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借鉴
  • 2.1 理论基础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2.1.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1.3 政府干预理论
  • 2.1.4 财政与货币政策搭配理论
  • 2.2 保障性住房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理论分析
  • 2.3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经验
  • 2.3.1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简介
  • 2.3.2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总结
  • 2.3.3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经验的启示
  • 3.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现状分析
  • 3.1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沿革
  • 3.2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
  • 3.3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资金供求现状
  • 4. 江苏省保障性住房财政和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 4.1 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现状概述
  • 4.1.1 江苏省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
  • 4.1.2 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现状
  • 4.2 江苏省保障性住房财政金融支持效应的实证分析
  • 4.2.1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 4.2.2 模型方法介绍
  • 4.2.3 实证分析过程
  • 4.2.4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
  • 5. 我国保障性住房财政金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5.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1 保障性住房财政投入不足
  • 5.1.2 土地出让金制度不完善
  • 5.1.3 缺少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
  • 5.1.4 缺乏金融创新
  • 5.2 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财政支持政策
  • 5.2.1 建立保障住房专项资金并加强管理
  • 5.2.2 合理规划财政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 5.2.3 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税收政策
  • 5.2.4 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
  • 5.3 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金融支持政策
  • 5.3.1 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
  • 5.3.2 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
  • 5.3.3 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
  • 5.3.4 引入廉租房REITs融资模式
  • 5.3.5 其他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金融政策
  •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3)
    • [2].完善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维修管理机制[J]. 福建建材 2019(12)
    • [3].浅谈养老社区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11)
    • [4].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5].关于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思考[J]. 西部财会 2019(12)
    • [6].2020:信息化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01)
    • [7].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3)
    • [8].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2)
    • [9].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10].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的思考[J]. 理论探索 2020(02)
    • [11].保障性住房能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吗?[J].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1)
    • [12].加强保障性住房售后管理[J]. 北京观察 2019(12)
    • [13].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03)
    • [14].保障性住区景观空间品质设计探索[J]. 绿色科技 2020(01)
    • [15].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政府监管探讨[J]. 基建管理优化 2020(01)
    • [16].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 [17].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J]. 城乡建设 2020(09)
    • [18].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出行率指标研究[J]. 交通工程 2020(02)
    • [19].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组织:作用、地位与法律规范[J]. 上海房地 2020(05)
    • [20].基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框架下的跟踪审计控制思路构建[J]. 财经界 2020(14)
    • [21].混凝土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设计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5)
    • [22].明确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及作用[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2)
    • [23].对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住房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的思考[J]. 纳税 2020(18)
    • [24].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J]. 建材与装饰 2020(20)
    • [25].保障性住房装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1)
    • [26].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与特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7)
    • [27].装备保障性验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 软件工程 2020(09)
    • [28].绿色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1)
    • [29].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市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0].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会计核算的探讨[J]. 财会学习 2020(30)

    标签:;  ;  ;  ;  

    保障性住房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分析 ——基于供给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