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分级论文-袁舒琪

土地利用分级论文-袁舒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分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发展空间,工业用地,厦门市,厦门发展,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监管,建筑安全,工业项目,国有建设用地,园区

土地利用分级论文文献综述

袁舒琪[1](2019)在《支持企业增资扩产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厦门市工业企业用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管理办法》立足我市实际情况,从适用范围、分级审议、职责分工、申请条件、办理程序、建筑安全、“双控指标”、建筑层数、出让年期和出让金、转让抵押要求、项目监管、开竣工约定、规划调整等方面,详尽细致地对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增资扩(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19-10-31)

陈继光[2](2015)在《土地集约利用数据等级分级及城市等级定位——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指标灰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评价领域。以全国大中城市状态标准值构造评判体系的不同等级值构建多指标区间数据序列,建立了多指标区间数等级数据整体逼近决策方法,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判方法更加客观。最后通过山东省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等级定位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英才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胜蓝[3](2015)在《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得到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317)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2014B29)资助。磷(P)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常见的限制因子和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土壤中95%-99%的P以难以利用的迟效状态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土壤缺P成为了亚热带生态恢复和土地资源经营管理首要面临的问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环境状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加速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随着南方商品林基地建设和山地综合开发,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景观格局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土壤环境演变方向和变化幅度受到了显着的影响。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次生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弃荒地为对象,采用改进后的Hedley分级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有效性及其分级,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各分级组分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的关系,为揭示人类经营活动对土壤P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为寻找有效提高土壤P生物有效性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土壤P资源充分利用和次生林可持续经营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土壤P含量缺乏。弃荒地土壤P的有效性最高,其次是次生林、毛竹林,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P、有效P含量影响显着。(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P各形态组分含量均差异显着,均以弃荒地最高(除Resin P;以毛竹林最高外)。NaOH Pi占无机P比例最高,是无机P的主要P素形态,其分配比例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较高。Sonicate Pi的分配比例低于NaOH Pi,为23.14%,在杉木人工林中较高。Resin Pi. NaHCO3Pi占无机P的比例较低,弃荒地、杉木人工林土壤Resin Pi的分配比例低于次生林、毛竹林,NaHCO3 Pi则相反。HClPi的分配比例最低,仅为2.59%,弃荒地最高。(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NaOH Po、Sonicate Po含量差异显着,而NaHCO3 Po含量差异不显着。NaOH Po是有机P的主要P素形态,其含量以弃荒地最高,毛竹林、次生林次之,杉木人工林最低。Sonicate Po含量以马尾松+石砾针阔混交林最高,石砾+青冈常绿阔叶林最低,且其含量占有机P含量的比例与NaHCO3 Po相近,以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次之,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弃荒地较低,NaHCO3 Po的分配比例则以杉木人工林最高,弃荒地最低。(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Residual P、MBP含量差异显着。Residual P平均含量在121.36~640.28mg/kg之间,弃荒地最高,毛竹林次之,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较低。土壤MBP含量在2.34-49.24 mg/kg之间,毛竹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5) Hedley分级法中7种P形态所占总P的比例大小排序为:Residual P (62.89%)>NaOH P (19.45%)>Sonicate P (6.84%)>NaHCO3 P (5.91%)>MBP (4.11%)>HC1 P (0.44%)>Resin P (0.36%)。研究区土壤有效的P形态组分含量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有效态P组分(Resin P、NaHCO3P)的分配比例以杉木人工林最高,次生林次之,毛竹林、弃荒地较低,而缓效态P组分(NaOH P、Sonicate P)的分配比例则以弃荒地最高,毛竹林、杉木人工林次之,次生林最低,表明该地区土壤P的有效性较低,且人类活动对土壤P素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也有显着影响。(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Residual P含量最高,有机P、无机P次之,MBP最低。其中有机P含量也高于无机P,分别占总P的20.60%、11.20%,且两者与Residual P含量的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弃荒地最高,毛竹林次之,次生林、杉木人工林较低。(7)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值平均为4.77,属于中酸性土壤,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酸性减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pH值差异显着,表现为:弃荒地>毛竹林>次生林>杉木人工林,表明施肥、耕作明显影响土壤酸碱度。(8)研究区土壤碳、氮含量较为丰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差异显着。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P、有效P及P各形态组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9)研究区土壤无机P、有机P、Residual P、MBP均与土壤pH、全氮、全P、有效P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MBP与土壤有机碳也显着相关,森林土壤无机P与pH、全氮呈显着正相关,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呈负相关,有机P、MBP与pH、有机碳、全P呈极显着正相关,Residual P与pH、全P呈正相关。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全P、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不同P形态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也是无机P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曹子剑,吴学瑜,高振宇[4](2013)在《让信息化更精细——浅谈天津市分区分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将信息化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这充分显示出,信息化本身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对于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来讲,信息化发展也是必由之路。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观测基础数据的不断积累,遥(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13年03期)

李荣彪,洪汉烈,强泰,杨广斌,安裕伦[5](2009)在《喀斯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分级方法研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建立"比较矩阵"分析模型,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的分级方法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从生物多样性、系统承载力、环境容量、气候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土保持与流失、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11个指标来对1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做比较分析与敏感性量化,然后进行敏感性排序和有序聚类分级,并借助GIS软件绘成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敏感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认为,级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灌木林地、有林地,级敏感包括天然草地、稻田、园地、水域,级敏感包括旱地、陵墓地,级敏感包括城镇、公路、农村居民点,级敏感包括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9年01期)

李宏伟,李勤超[6](2009)在《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分类分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数据分类分级表达是GIS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针对目前GIS中空间数据表达的不足,借鉴Frederi-co.T等学者关于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类的变化类型及其变化机制的思想,将土地利用中类的变化分为垂直导航和水平导航2种类型。利用OWL描述的地理数据分类等级体系中的一个概念导航到其父概念或子概念,通过合并地理本体中的某个地理概念的所有子概念所关联的地理要素类中的要素,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内容的复合;通过将地理本体中的某个地理概念所关联的地理要素类中的要素分别归类到其子概念所关联的要素类中,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内容的特化。基于本体方法研究地理数据分类分级表达是对目前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方法的有益补充和丰富。(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09年01期)

温秀萍[7](2007)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坡度分级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福建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中,为了快速、准确、自动获取耕地坡度分级信息,研究1∶10000坡度分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研究方法:利用DEM数据源及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得到了合理的技术流程和参数指标;开发了坡度分级数据库生产软件。研究结论:该建库方法切实可行,解决了耕地坡度分级数据获取的瓶颈,具有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颜章雄,严志强,黄宗葵,何薇薇[8](2006)在《广西县域粮食安全分级与虚拟土地利用战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广西县域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级,指出人口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分布不平衡、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等是影响当前广西县域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运用虚拟土地战略是达到县域土地资源平衡、实现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从调整农业结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构建粮食安全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实施虚拟土地战略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期刊2006-07-21)

张洪[9](2003)在《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及其在我国小城市土地质量分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是西方国家城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系统介绍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将这些模型运用于我国现阶段小城市及城镇土地质量分级和土地利用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应用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黄广宇[10](1997)在《叁明市土地利用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分级指标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评价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类型之一,它通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它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或强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地理》期刊1997年01期)

土地利用分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指标灰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评价领域。以全国大中城市状态标准值构造评判体系的不同等级值构建多指标区间数据序列,建立了多指标区间数等级数据整体逼近决策方法,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判方法更加客观。最后通过山东省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等级定位的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分级论文参考文献

[1].袁舒琪.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N].厦门日报.2019

[2].陈继光.土地集约利用数据等级分级及城市等级定位——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5

[3].李胜蓝.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4].曹子剑,吴学瑜,高振宇.让信息化更精细——浅谈天津市分区分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J].中国土地.2013

[5].李荣彪,洪汉烈,强泰,杨广斌,安裕伦.喀斯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分级方法研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J].中国岩溶.2009

[6].李宏伟,李勤超.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分类分级表达[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

[7].温秀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坡度分级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

[8].颜章雄,严志强,黄宗葵,何薇薇.广西县域粮食安全分级与虚拟土地利用战略探讨[C].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06

[9].张洪.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及其在我国小城市土地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10].黄广宇.叁明市土地利用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分级指标的确定[J].福建地理.1997

标签:;  ;  ;  ;  ;  ;  ;  ;  ;  ;  

土地利用分级论文-袁舒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