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变化

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变化

一、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袁晶[1](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贾梦鸽[2](2020)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Crouse积分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心脏疾病。冠脉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耗氧与供氧量失衡,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冠心病导致的伤亡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总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在性别之间这种趋势表现并不平衡,男性冠心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而女性冠心病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研究显示,在中国和美国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男性,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首要原因。与男性相比,女性存在发生冠心病的特异性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生殖衰老过程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女性在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进入围绝经期阶段时,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血脂谱向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程度的评估和管理。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手段包括血脂测定、X线、超声、血管造影。因辐射性、有创性等因素的影响,X线、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血脂测定和超声因无创、无辐射、简便易行等优势被作为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在临床广泛开展,备受大众群体青睐。本研究将这两项最基本的检查项目进行结合,通过数据转换得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同时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量评分,探究颈动脉Crouse积分、AIP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后对围绝经期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为预防生殖衰老过渡时期女性心血管发病率由低到高的转折性变化,及早对这一特殊时期进行防治,降低后期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拟诊冠心病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并接受血生化检测、颈部血管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女性住院患者,通过分析月经生育史,纳入符合围绝经期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的患者共388例,年龄40~55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冠心病组(n=201)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n=187),分析比较两组在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颈动脉Crouse积分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AIP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围绝经期冠心病发生率随AIP水平的变化。以AIP、Crouse积分为目标指标,探究其他指标与AIP、Crouse积分的相关性。以相关性结果为参考建立相对独立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每个模型均以冠心病发生与否为因变量,以上述一般病史资料、血生化检测、颈部超声指标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明确哪些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然后对这些危险因子进行ROC曲线下分析及曲线下面积比较,评价危险因子的预测能力。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围绝经女性冠心病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增加,PDW、尿酸、TG、AIP、Crouse积分的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入选对象血脂测定结果经数据转换、统计学处理后按AIP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分为 A1 组(AIP<-0.1312),A2 组(AIP 在-0.1312~0.0647 之间),A3 组(AIP在0.0647~0.2834之间),A4组(AIP>0.2834)。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随着AIP四分位数水平的升高,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四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f=3,x 2=58.747,P<0.05);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1与A3、A1与A4、A2与A4、A3与A4组间比较,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83),尤其当AIP>0.2834时,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加。而A1与A2、A2与A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3.冠心病的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尿酸、TG、AIP、Crouse积分为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子,HDL-C为保护因子(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P 与 HDL-C(r=-0.736,P<0.001)、TG(r=0.946,P<0.001)存在强相关,因此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时,为避免强相关指标的相互影响,将存在强相关的指标进行单独分析,建立2个独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因变量均为是否发生冠心病(赋值:冠心病为1,非冠心病为0);AIP与糖尿病、高血压、尿酸、Crouse积分为自变量构成模型1;TG、HDL-C与糖尿病、高血压、尿酸、Crouse积分为自变量构成模型2;两模型综合结果提示:糖尿病、高血压病史、AIP、Crouse积分、TG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5.对Crouse积分、TG、AIP、AIP联合Crouse积分进行ROC曲线下分析,结果显示;Crouse积分、TG、AIP、AIP联合Crouse积分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 0.672(0.618~0.725)、0.690(0.638~0.742)、0.711(0.660~0.762)、0.760(0.712~0.808);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预测能力依次为AIP联合Crouse积分>AIP>Crouse积分,Crouse积分与TG的曲线下面积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6097),Crouse积分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与TG相当;联合指标较单项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能力最强。6.AIP为0.13时,对围绝经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最高,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7.54%和59.20%;联合Crouse积分后,在特异度(75.94%)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敏感度得到较大提高(68.16%)。结论1.AIP与围绝经女性冠心病呈正相关。2.AIP、Crouse积分、TG是高血压、糖尿病之外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3.AIP联合Crouse积分较单项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通过简单的数据转换结合斑块评分可以早期评估围绝经期女性冠脉病变,使女性冠心病诊疗阵线前移。

齐超越[3](2020)在《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影响绝经后不同时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44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绝经后女性,根据民族、绝经年龄及是否为冠心病分为:汉族绝经≤6年冠心病组(n=70),维族绝经≤6年冠心病组(n=58),汉族绝经≥10年冠心病组(n=327),维族绝经≥10年冠心病组(n=106);汉族绝经≤6年对照组(n=76),维族绝经≤6年对照组(n=40),汉族绝经≥10年对照组(n=129),维族绝经≥10年对照组(n=38)。对比分析各组间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绝经≤6年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高血压、糖尿病、低载脂蛋白AI为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绝经≤6年维族绝经后女性中,高血压、高LDL-C为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绝经≥10年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高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DL-C为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绝经≥10年维族绝经后女性中,高血压、高LDL-C、低HDL-C为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汉族、维族绝经≤6年CH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均以冠脉单支病变为主,而绝经≥10年CHD组的冠脉多支病变比例高于绝经≤6年女性CHD组。维族绝经≤6年CHD组、维族绝经≥10年CHD组患者三支病变率分别较汉族绝经≤6年CHD组、汉族绝经≥10年CHD组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低载脂蛋白AI为汉族绝经早期女性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DL-C为汉族绝经晚期女性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LDL-C为维族绝经早期女性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LDL-C、低HDL-C为维族绝经晚期女性CHD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绝经早期女性CHD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绝经晚期女性CHD患者的冠脉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绝经早期女性CHD患者。

库完古力·赛沙木汗[4](2020)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性别差异以及绝经前后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与性别、绝经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200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88例)、女性组(112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47例)及绝经组(65例)。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测定中心动脉相关指标:中心动脉收缩压(central arteri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CSP)、中心动脉压舒张压(central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CDP)、中心动脉脉压(central arterial pulse pressure,CPP)、反射波增强指数(aortic wave enhancement index,AIx)、心率调整到75次的反射波增强指数(heart rate adjusted to 75 times of aortic wave enhancement index,AIx75),分析其与性别以及绝经的相关性。结果:女性的平均身高及体重低于男性,即使在调整身高后,女性的CSP、AIx以及AIx75仍高于男性,CSP(131.13±19.31)mmHg与(125.31±15.28)mmHg,P<0.05、AIx[(29.49±8.3)与(18.06±12.36),P<0.01]、AIx75[(29.04±7.66)与(17.18±10.11),P<0.01]。绝经的女性其AIx及AIx75高于未绝经女性,即AIx[(26.83±7.82)与(31.42±8.16),P<0.01]、AIx75[(26.66±6.84)与(30.75±7.8),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的中心动脉压高于男性;绝经的女性其中心动脉压高于未绝经的女性。

王玉琳,尹立雪[5](2019)在《超声评价女性围绝经期及雌激素补充治疗后心血管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指对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个体化给予低剂量的雌激素和(或)孕激素药物治疗,也可称为绝经相关激素治疗(menopause related therapy,MHT)或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HT)[1]。HRT在临床中的应用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19世纪的推崇到20世纪的抵制,再到如今的认可,目前学界初步达成的共识是"时间窗口"假说和HRT对心血管的不同效应学

张敏[6](2019)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女性绝经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之间的联系,并发现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是否可能是更好的预测绝经后妇女冠心病风险的指标。方法:选取2017.01-2017.12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43例,入组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绝经后女性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08例,对照组135例。另外,冠心病组的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节段及狭窄程度,按照Gensin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然后依据评分结果将冠心病组病人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Gensini积分<40分组、40≤Gensini积分<80分组、80≤Gensini积分组。收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化验检查等,包括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吸烟状况等临床和人口特征的数据,实验数据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胆红素、脂质参数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等。计算得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脂蛋白联合指数(LCI)。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传统血脂指标TG、TC、LDL-C、HDL-C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的HDL-C值显着低于对照组,LDL-C值显着高于对照组,非HDL-C、AI、LCI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各亚组之间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TG、TC、LDL-C、HDL-C、非HDL-C、AI、LCI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在冠心病各亚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的AIP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组的AIP值显着大于对照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AIP Gesini评分,TG,TC,HDL-C,LDL-C,非HDL-C,AI,LCI,年龄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结论:1.血浆AIP和LDL-C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其独立保护因素。2.AIP和冠心病Gensini评分之间成正相关,并且可以反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脂质的代谢水平。3.AIP可以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接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张影[7](2019)在《雌激素对女性H型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雌激素对女性H型高血压的影响及雌激素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探索雌激素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Hcy水平、雌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426例H型高血压女性患者为病例组(入选患者均按照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选择);选取同一时期内在该院住院的564例普通高血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体格测量指标、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数据。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以及数据的录入和校验,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及雌二醇与其他影响的交互作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高血压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及IMT与Hcy水平、雌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调查对象总共为990人,全部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488岁,平均年龄(65.91±10.60)岁。其中H型高血压组426例,年龄范围为2488岁,平均年龄(68.38±10.14)岁;对照组564例,年龄范围为2987岁,平均年龄(64.04±10.57)岁。(2)H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运动情况、是否绝经和TC、LDL-C、E2、T、TG、Cr、BUN、Cys C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E2(OR=0.777,95%CI=0.6430.939)、文化程度(OR=0.854,95%CI=0.7480.975)、LDL-C(OR=1.312,95%CI=1.1091.552)和Cys C(OR=21.796,95%CI=11.77940.333)是H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E2与Cys C、文化程度、绝经之间具有交互作用。(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2与Hcy呈轻度负相关(rs=-0.163,P<0.05),与高血压分级未见相关性(rs=-0.050,P=0.126);T与Hcy、高血压分级均呈轻度正相关(rs=0.116、rs=0.073,均为P<0.05);IMT与Cys C、Hcy、T呈轻度正相关(rs=0.315、rs=0.261、rs=0.241),与E2呈轻度负相关(rs=-0.231),且均有P<0.05;而IMT与hs-CRP水平未见相关性(rs=0.070,P>0.05)。结论:E2和文化程度是H型高血压的保护因素,LDL-C和Cys C是H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E2与Cys C、文化程度、绝经之间具有交互作用;E2与Hcy呈轻度负相关,T与Hcy水平、高血压分级呈轻度正相关;IMT与Cys C、Hcy、T呈轻度正相关,与E2呈轻度负相关。

丛新茹[8](2016)在《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超声方法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的形成情况,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成因以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体检的4555岁妇女224例,采用面对面一对一调查方式调查表内容包括月经生育史、体质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血生化指标(TC、TG、HDL、LDL和FPG),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测量IMT以及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斑块大小和斑块性质)。根据生殖衰老+10(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10,STRAW+10)分期系统分为三组:-3期即生育晚期组(53例)、-2和-1期即绝经过渡期组(70例)、+1期即绝经后早期组(10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164例)、IMT增厚(27例)和颈动脉斑块(33例)三组,分析各组之间颈动脉IMT和斑块的差异,并对其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⑴224例研究对象中,平均年龄(49.7±4.5)岁;其中,生育晚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早期三组所占比例分别是23.7%(53/224)、31.2%(70/224)、45.1%(101/224),平均年龄分别为(47.0±4.0、50.0±6.5、52.0±4.0)岁;平均绝经年龄(49.0±4.0)岁,最小46.4岁,最大54.3岁;平均绝经年限(3.5±2.8)年,最短绝经1.2年,最长绝经6.5年。吸烟8人,饮酒12人。体重指数(BMI)平均(23.30±2.75)kg/m2,腰臀比(WHR)平均(0.84±0.06),发生肥胖的百分比为25.4%(57/224),发生腹型肥胖的百分比为22.8%(51/224)。平均收缩压为(115.8±14.2)mm Hg,舒张压为(76.6±9.1)mm Hg,高血压所占比例为18.3%(43/224)。平均TC、TG、HDL和LDL分别为(5.11±0.92)、(1.41±0.84)、(1.48±0.47)和(2.78±0.99),血脂异常(升高或减低)总发生率为18.4%(40/217),其中TC、TG、LDL升高分别为9.7%(21/217)、3.7%(8/217)、4.6%(10/217),HDL减低占4.6%(10/217)。平均FPG为(5.26±1.51)mmol/L,空腹血糖升高所占比例为11.6%(26/224)。⑵三组颈动脉异常率分别为20.75%(11/53)、22.86%(16/70)和32.67%(33/101),其中IMT增厚所占比例为7.55%(4/53)、8.57%(6/70)和16.83%(17/101),平均IMT厚度分别为(1.20±0.22、1.10±0.15、1.20±0.20)mm;三组斑块形成所占比例为13.21%(7/53)、14.29%(10/70)和15.83%(16/101),平均Crouse积分分别为(2.00±1.40、2.00±1.13、2.60±2.55)分,不稳定斑块的比例分别是14.3%(1/7)、70.0%(7/10)、25.0%(4/16)。三组比较IMT增厚及斑块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厚度和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斑块稳定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过渡期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⑶≤50岁109例,>50岁115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组妇女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明显高于≤50岁组。⑷224例中,颈动脉正常者占73.21%(164/224)、IMT增厚者占12.05%(27/224)、颈动脉斑块者占14.73%(33/224);三组比较吸烟、饮酒、BMI、腰围、WHR、SBP、TC、HDL和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DBP、TG和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年龄、DBP和LDL明显高于正常组,颈动脉斑块组年龄、DBP、TG和LDL明显高于正常组。将颈动脉分组设为因变量(颈动脉正常=0,IMT增厚=1,颈动脉斑块=2),以年龄、吸烟、饮酒、生殖衰老分期、BMI、WHR、SBP、DBP、TC、TG、HDL、LDL和FPG为自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55岁)、舒张压、LDL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4.948、14.397、3.209;年龄(51-55岁)、LDL、TG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3.979、3.575、4.375。结论:⑴从绝经过渡期到绝经后早期妇女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IMT厚度和Crouse积分均无明显差异;绝经过渡期组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⑵>50岁的妇女IMT增厚和斑块比例高于≤50岁;⑶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DBP、LDL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TG也高于正常组;年龄、DBP和LDL是IMT的危险因素,年龄、LDL和TG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9](2013)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文中研究说明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手册”编写专家组[10](2007)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疗手册(2007年版)》文中研究说明

二、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Crouse积分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Crouse积分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性别差异以及绝经前后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女性绝经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史采集
    1.3 冠状动脉造影
    1.4 Gensini评分
    1.5 定义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各项血脂指标的比较
    2.2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各亚组之间各项指标结果
    2.3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IP值
    2.4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Gensini评分各亚组之间的AIP值
    2.5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AIP值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增加
    3.2 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风险增加与血脂变化有关
    3.3 AIP可能是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3.4 限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绝经期与女性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雌激素对女性H型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简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选择
        2.1.2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
    3.2 H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
        3.2.2 H型高血压的多因素分析
        3.2.3 雌二醇与H型高血压的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3.3 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雌激素水平情况分析
        3.3.1 各年龄阶段、高血压分级之间的雌激素水平、Hcy水平的比较
        3.3.2 雌激素与Hcy水平、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3.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Hcy水平、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4.1 不同IMT分组之间的雌激素、CysC、hs-CRP、Hcy的比较
        3.4.2 IMT与雌激素、CysC、hs-CRP、Hcy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H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4.2 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雌激素水平情况分析
    4.3 IMT与Hcy、雌激素等的相关性分析
    4.4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不同生殖衰老阶段妇女颈动脉异常的比较
    2.3 不同年龄颈动脉异常的比较
    2.4 颈动脉超声分组的比较
    附图
3 讨论
    3.1 STRAW(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10分期系统
    3.2 月经状态与颈动脉斑块
    3.3 颈动脉异常的相关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介

四、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Crouse积分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价值[D]. 贾梦鸽. 郑州大学, 2020(02)
  • [3]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D]. 齐超越.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性别差异以及绝经前后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相关性研究[D]. 库完古力·赛沙木汗.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超声评价女性围绝经期及雌激素补充治疗后心血管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王玉琳,尹立雪.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06)
  • [6]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女性绝经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张敏.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雌激素对女性H型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研究[D]. 张影. 南华大学, 2019(01)
  • [8]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D]. 丛新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9]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10]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疗手册(2007年版)[J].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手册”编写专家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S1)

标签:;  ;  ;  ;  ;  

绝经后妇女早期动脉硬化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