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氰镀金技术论文-黄剑贞,朱琼霞,叶泽鹏,黄卓帆,梁智成

无氰镀金技术论文-黄剑贞,朱琼霞,叶泽鹏,黄卓帆,梁智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氰镀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镀金,无氰镀金,发展趣势

无氰镀金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剑贞,朱琼霞,叶泽鹏,黄卓帆,梁智成[1](2016)在《无氰镀金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无氰镀金的研究进展。镀金以其贵金属的特质,作为高级装饰性镀层和功能性镀层,无论是在传统产品领域还是在现代制造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展望了无氰镀金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邓银[2](2011)在《柠檬酸金钾无氰镀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镀金技术中,为降低镀液对环境的危害、保证施镀人员的操作安全、方便生产线的管理,一种新型无氰化学镀金技术——柠檬酸金钾化学镀金,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该技术中的柠檬酸金钾及络合剂都不含游离氰根,对环境友好;镀金层性能与有氰工艺所得镀金层相当,具有在实际生产替代现有的氰化亚金钾化学镀金工艺的潜力。本文研究了柠檬酸金钾化学镀金技术的前处理工艺,通过台阶测试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各种单一前处理工艺对铜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组合的前处理工艺处理铜表面,比较铜表面处理效果与化学沉镍金后金表面的外观品质,确定了微蚀和喷砂+微蚀的组合前处理为最佳化学沉镍金前处理工艺。本文的无氰化学镀金研究的是以柠檬酸金钾为主盐,RW-905为添加剂,采用X-射线镀层厚度测量仪、SEM、能量散射谱仪(EDS)、3M胶带实验、二氧化硫暴露实验、盐酸浸泡实验、沾锡天平测试等多种仪器和实验方法测试了镀层性能,并对镀液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无氰置换镀金液,应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pH、金盐浓度、添加剂浓度、副产物(Ni2+、Cu2+)等对镀金层性能及镀金层平均沉积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实际操作中上述因素的操作工艺参数范围;以温度、pH、金盐浓度、添加剂浓度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最优化工艺参数为:金盐浓度1.0g/L,温度90℃,pH5.3,RW.905浓度200g/L。对无氰工艺制得的镀金层进行品质测试并与有氰工艺镀金层作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品质相当。对比研究了不同镍层厚度、不同沉金时间、磷含量对无氰与有氰工艺中金层的平均沉积速率及金层、镍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分析确定了无氰镀金的反应机理为置换反应。在无氰置换镀金的基础上,比较了添加抗坏血酸、硫脲、次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等四种还原剂的镀金液的性能及其对镀层性能、金镀层平均沉积速率的影响,优选硫脲浓度为1.5g/L时,金镀层平均沉积速率快且镀金层质量良好。与未添加硫脲相比,相同沉金时间内,镀层厚度增加了83%。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保证了无氰镀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10-01)

陈光[3](2011)在《无氰镀金技术对医用镍铬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采用应用于航天领域的无氰镀金技术对口腔医用镍铬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化学、物理和细胞培养学等实验技术方法,对无氰镀金后镍铬合金的表面结构、物理化学性能、抗菌性能及其生物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镍铬合金在口腔医学临床中更加安全、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无氰镀金技术在镍铬合金表面沉积无氰金相层。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试验机、压入法等物理学方法检测经过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表面形貌、内部晶体结构、表面相组成、膜-基结合强度等一系列指标。3、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经过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在不同人工唾液环境中镍离子析出量的微量变化。4、将无氰镀金前后的镍铬合金分别置于白色念珠菌和变形链球菌菌液中孵育一定时间后,利用电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比较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的变化。5、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进行原代培养,并且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6、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以及细胞直接黏附法,对无氰镀金前后镍铬合金表面毒性进行评价。结果:1、经扫描电镜观察,无氰镀金后镍铬合金表面颗粒均匀致密,无明显的气泡、空隙,但表面存在基底抛光时留下的局部划痕;衍射图谱中均出现了金的衍射峰,说明表层改性物质主要以金的形式存在;表面金层与镍铬合金的膜基结合强度为36.7N;表面金相层厚度为0.621μm。2、在中性PH值条件下,无氰镀金前后镍铬合金中镍离子析出量在3周内呈上升趋势。但是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镍离子的析出量较未镀金镍铬合金有所减少(P<0.05);在相同时间条件下,在酸性环境中所有合金试件的离子析出量均较中性环境有所提高,而无氰镀金镍铬合金镍离子的析出量仍然低于未镀金镍铬合金(P<0.05)。3、在白假丝酵母菌和变形链球菌菌液中孵育一定时间后,荧光镜下结果显示无氰镀金组细菌的黏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镍铬合金。4、采用改进后的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波形丝蛋白呈阳性,角蛋白呈阴性,证明其来源于中胚层。5、经过无氰镀金改性后,细胞增殖率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明显提升且P<0.05。结论:经过无氰镀金后镍铬合金表面性能稳定,各项机械性能以及人工唾液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均有所提高;由于表面金相沉积,材料出现一定的抑菌能力;改性后的镍铬合金表现出更好的生物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4](2011)在《电镀行业推广绿色无氰镀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15届中国电子电镀年会上,多位电镀业资深专家就"深圳及广东省电镀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提升电镀行业生产技术"及"提升行业安全性和清洁度"等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武鹏,陈吉华,辛海涛,林玲,越野[5](2007)在《无氰镀金技术对镍铬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镍铬合金经过无氰镀金后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变化,为无氰镀金技术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电化学腐蚀中的极化曲线法,在pH分别为6.8、5.0,温度为37℃时,将镍铬合金经过无氰镀金处理的实验组试件,和未镀金处理的镍铬合金对照组试件,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中,测量试样的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H=6.8时,Ni-Cr合金电极的Ecorr=-637.308mv,Icorr=2.126×e-5A/cm2;镀金后电极的Ecorr=-534.665mv,Icorr=4.279×e-8A/cm2。pH=5.0时,Ni-Cr合金电极的Ecorr=-570.012mv,Icorr=4.638×e-6A/cm2;镀金后电极的Ecorr=-330.79mv,Icorr=1.434×e-7A/cm2。结论:无氰镀金法镀金的镍铬合金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武鹏,陈吉华,辛海涛,林玲[6](2007)在《无氰镀金技术对镍铬合金离子析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检测镍铬合金经过无氰镀金后离子析出量的变化,为无氰镀金技术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质谱联用仪(ICP-MS)分别检测浸泡过镍铬合金试件及镍铬合金镀金试件的人工唾液中的离子析出量。结果:镀金后镍铬合金试件的镍离子、铬离子析出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无氰镀金法镀金的镍铬合金表面稳定性明显提高,离子析出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7年04期)

费敬银,辛文利,梁国正[7](2006)在《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在齿科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FJY系列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可以在齿科贱金属基体材料表面上快速电沉积出孔隙率低、结合力好、外观金黄光亮,能显着提高齿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纯金镀层。该技术不仅克服了有氰镀金存在地安全隐患问题,而且比当前已有的无氰镀金工艺更稳定、操作更简便。生产效率更高。可在-10-45℃的温度范围内快速电沉积全光亮纯金镀层,具有替代当前镀金工艺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06-08-01)

费敬银,辛文利,梁国正[8](2006)在《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在齿科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FJY系列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可以在齿科贱金属基体材料表面上快速电沉积出孔隙率低、结合力好、外观金黄光亮,能显着提高齿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纯金镀层。该技术不仅克服了有氰镀金存在地安全隐患问题,而且比当前已有的无氰镀金工艺更稳定、操作更简便。生产效率更高。可在-10~45℃的温度范围内快速电沉积全光亮纯金镀层,具有替代当前镀金工艺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8-01)

无氰镀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化学镀金技术中,为降低镀液对环境的危害、保证施镀人员的操作安全、方便生产线的管理,一种新型无氰化学镀金技术——柠檬酸金钾化学镀金,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该技术中的柠檬酸金钾及络合剂都不含游离氰根,对环境友好;镀金层性能与有氰工艺所得镀金层相当,具有在实际生产替代现有的氰化亚金钾化学镀金工艺的潜力。本文研究了柠檬酸金钾化学镀金技术的前处理工艺,通过台阶测试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各种单一前处理工艺对铜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组合的前处理工艺处理铜表面,比较铜表面处理效果与化学沉镍金后金表面的外观品质,确定了微蚀和喷砂+微蚀的组合前处理为最佳化学沉镍金前处理工艺。本文的无氰化学镀金研究的是以柠檬酸金钾为主盐,RW-905为添加剂,采用X-射线镀层厚度测量仪、SEM、能量散射谱仪(EDS)、3M胶带实验、二氧化硫暴露实验、盐酸浸泡实验、沾锡天平测试等多种仪器和实验方法测试了镀层性能,并对镀液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无氰置换镀金液,应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pH、金盐浓度、添加剂浓度、副产物(Ni2+、Cu2+)等对镀金层性能及镀金层平均沉积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实际操作中上述因素的操作工艺参数范围;以温度、pH、金盐浓度、添加剂浓度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最优化工艺参数为:金盐浓度1.0g/L,温度90℃,pH5.3,RW.905浓度200g/L。对无氰工艺制得的镀金层进行品质测试并与有氰工艺镀金层作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品质相当。对比研究了不同镍层厚度、不同沉金时间、磷含量对无氰与有氰工艺中金层的平均沉积速率及金层、镍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分析确定了无氰镀金的反应机理为置换反应。在无氰置换镀金的基础上,比较了添加抗坏血酸、硫脲、次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等四种还原剂的镀金液的性能及其对镀层性能、金镀层平均沉积速率的影响,优选硫脲浓度为1.5g/L时,金镀层平均沉积速率快且镀金层质量良好。与未添加硫脲相比,相同沉金时间内,镀层厚度增加了83%。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保证了无氰镀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氰镀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剑贞,朱琼霞,叶泽鹏,黄卓帆,梁智成.无氰镀金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

[2].邓银.柠檬酸金钾无氰镀金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陈光.无氰镀金技术对医用镍铬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

[4]..电镀行业推广绿色无氰镀金技术[J].黄金科学技术.2011

[5].武鹏,陈吉华,辛海涛,林玲,越野.无氰镀金技术对镍铬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7

[6].武鹏,陈吉华,辛海涛,林玲.无氰镀金技术对镍铬合金离子析出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7

[7].费敬银,辛文利,梁国正.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在齿科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C].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2006

[8].费敬银,辛文利,梁国正.常温无氰镀金技术在齿科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C].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标签:;  ;  ;  

无氰镀金技术论文-黄剑贞,朱琼霞,叶泽鹏,黄卓帆,梁智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