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4例胆管损伤诊治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陆思远[1](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陈雨航[2](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通过网上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书籍,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行LC并发BDI患者一般资料,探讨BDI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其损伤时间、损伤类型、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析LC致BDI相关危险因素,将本研究37例胆道损伤患者作为BDI损伤组,我院随机抽取的行LC后无BDI损伤患者53例为对照组,行单因素分析后,结果示性别、年龄、既往肝硬化与BDI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病变状态(62.2%vs33.9%,P=0.008)、胆囊壁厚度(75.7%vs30.2%,P<0.001)、解剖变异(35.1%vs11.3%,P=0.006)、Mirizzi综合征(21.6%vs3.8%,P=0.008)、术者经验(81.1%vs3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提示,胆囊病变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术者经验(OR=0.055,P<0.001)、合并Mirizzi综合征(OR=11.302,P=0.02)、解剖变异(OR=8.477,P=0.011)、胆囊壁厚度(OR=11.0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37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0.5岁。12例为术中发现,其中2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行迷走胆管缝扎;4例胆管壁损伤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3例胆总管横断伤行胆管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1例胆管壁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右副肝管误夹闭行右副肝管肝总管端侧吻合+T管引流;1例右副肝管开放性损伤行右副肝管缝扎术。25例为术后发现,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行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1例胆囊管残端漏行保守治疗;4例迷走胆管损伤行保守腹腔置管引流;4例胆管损伤实施胆管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13例胆总管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肝外胆管狭窄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发生胆道狭窄6例,1例再次行介入治疗,另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手术,术后随访满意结论:1.胆囊壁增厚、解剖变异、术者经验以及存在Mirrizzi综合征是LC致BDI的相关危险因素,要求术者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必要时中转开腹才能有效避免BDI的发生。2.MRCP对于BDI的临床诊断极为重要,能显露完整的胆管树,有助于BDI的诊断及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3.术中是BDI最佳治疗时机,胆管原位吻合(胆管修补、胆管端端吻合)是术中诊断BDI首要考虑的治疗方式,要求术者准确评估损伤范围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后,可获得较好疗效。4.Roux-en-y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治疗BDI疗效较为肯定的术式,但也需要足够的手术技巧同手术经验,才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的再次狭窄。5.BDI的介入治疗目前疗效尚不确切,但在部分无法耐受手术的危重患者中,可起到临时治疗作用,为后期治疗创造条件。
田孝东,张园园,汤朝晖,耿智敏,何宇,刘寒,田忠,左石,梁霄,巩鹏,翟文龙,李敬东,楼健颖,李升平,宋天强,仇毓东,邱应和,全志伟[3](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依托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我国13个省、直辖市地区的16家三甲医院中收治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10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胆管损伤病人占16家医院同期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0.104%,其中男44例,女61例,年龄50.0(2576)岁。其中损伤与修复手术在相同医院完成者34例(32.4%),在外院发生胆管损伤后转入者71例(67.6%)。胆管损伤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发热和黄疸。所有病人中治愈率为88.5%,其中20%须行多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病死率0.95%。损伤后早期(48 h内)手术效果优于48 h以后修复者。发生损伤后首次修复失败再转入的病人治疗效果最差,均再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须根据损伤原因、部位与程度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首次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邓玉江,孙华新,常军,卞国春[4](2018)在《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的患者,均通过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25例早期黄疸中11例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患者通过十二指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7例胆管损伤患者行急诊开腹手术;5例胆总管横断伤患者采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2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治疗、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止血、营养支持等。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最短39 min,最长79 min,平均手术时间(47.65±10.45)min;出血量最低4 ml,最高12 ml,平均出血量(7.54±1.43)ml;术后出现黄疸最短时间18 h,最长时间69 h,平均时间(34.76±11.42)h;平均住院时间(13.43±2.43)d,胆红素水平(35.43±2.89)μmol/L。11例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患者经腹部B超复查无结石复发;7例胆管损伤和5例胆总管横断伤患者6个月后经腹部B超复查或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出现;2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显着改善,无腹水。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超声及MRCP检查,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胆管损伤为术后早期黄疸主要原因,明确黄疸发生原因后进行相应措施的干预治疗缓解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韩祥松[5](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胆石病在我国是常见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腹腔镜微创技术逐步成熟与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胆管损伤在LC的并发症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已成为许多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我院4287例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胆管损伤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06月—2016年10月LC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致胆管损伤的因素,明确LC致胆管损伤原因,以指导术者有效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同时探讨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06月—2016年10月普通外科住院符合LC指征、已行LC的患者共4287例,将其中发生胆管损伤的17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将未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的4270例患者随机抽取51例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将可能影响LC导致胆管损伤的7个因素作为观察指标:性别、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症期、术者经验、术前肝功能、胆管解剖变异。根据7项指标,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统计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LC致胆管损伤的因素,之后将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C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近8年行LC致胆管损伤发生率趋势,探讨对胆管损伤患者的一些处理措施。结果1、2008年至2016年,我院每年行LC致胆管损伤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有以下原因:1)术者手术经验的增加;2)LC手术量逐年增多;3)手术医师对胆道解剖变异认知的提高及对LC手术时机的把握。2、将LC术中可能致胆管损伤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急性期炎症、胆囊壁增厚≥3 mm、胆道存在解剖变异、手术经验较少四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被认为是导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胆囊存在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少这两项因素是LC导致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P≦0.05)。3、2例胆总管损伤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胆囊管结扎术,3例患者行右肝管修补术,8例患者行胆管缝扎术,1例患者行肝总管修补+T管支撑术,1例患者肝总管损伤行原胆肠吻合口切除+肝左外叶切除+左肝管空肠吻合术。患者术后随访无胆管炎反复发作、胆管狭窄等症状,无肝功能异常、胆道系统再发结石、大肠癌、肝脏萎缩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结论1、LC致胆道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医生缺乏手术经验、胆道存在病理或生理性的解剖变异、胆囊炎症处于急性期、胆囊壁明显增厚等因素。医生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熟练的手术技巧、对胆道详细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2、胆道损伤较理想的修复方式是术中及时发现并请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行一期修复。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赵云,胡顺兴[6](2017)在《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5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行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胆管修补术、断端吻合术、胆肠吻合术(Roux-en-Y)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手术治疗效果优26例(48.83%),良21例(36.21%),差11例(18.97%),总优良率为81.03%。其中胆管修补术26例中疗效优良17例(65.38%),差9例(34.62%),术后远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胆漏(26.92%)、黄疸(38.46%)、胆管炎(50.00%)、胆管狭窄(42.31%)、胆管结石(23.08%);断端吻合术17例中疗效优良16例(94.12%),差1例(5.88%),术后远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胆漏(5.88%)、黄疸(11.76%)、胆管炎(11.76%)、胆管狭窄(17.65%)、胆管结石(5.88%);Roux-en-Y 15例中疗效优良14例(93.33%),差1例(6.67%),术后远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胆漏(0.00%)、黄疸(6.67%)、胆管炎(6.67%)、胆管狭窄(0.00%)、胆管结石(13.33%)。胆管修补术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断端吻合术及Roux-en-Y,而疗效差发生率和术后远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胆管损伤的不同类型、程度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得到好的临床疗效。胆囊切除术中必须认清"三管一壶腹"关系和解剖变异。手术结束时仔细观察有无胆汁渗出,胆囊标本形态。术后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黄疸、B超胆管进行性增粗等时,及时、正确地诊断与处理胆管损伤是预防和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李富国[7](2016)在《胆道手术近期并发症16例再次手术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仁安医院和外院转入的胆道手术出现并发症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胆管横断伤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胆管横断伤2例,LC术后胆囊管钛夹松动胆漏1例,LC术后肝门区包裹性积液2例,LC右副肝管损伤引起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脱出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胆道探子损伤胆总管下端致腹膜后脓肿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3例,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并发肝左外叶脓肿破溃1例。1例胆肠吻合术后,支撑管不慎过早拔出,反复出现胆管炎,2例胆管损伤再次手术后切口感染,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并发症种类较多,只要做到早发现,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王帅,孙振纲,喻晓,王光链,杨志奇[8](2016)在《手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再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总计3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手术19例,胆管探查手术8例,肝切除手术5例。治疗方法:4例病人行非手术治疗,28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胆管修补术7例,胆管端端吻合术1例,胆管结扎线松解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肝叶切除术2例。32例病人中:术后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1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2例死亡,其余28例随访期内恢复良好。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成功,有赖于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和精准的胆道外科技术,对于吻合口狭窄或重建手术失败者,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推荐术式。
李留峥,向春明,徐雷升,彭联芳,俸家伟,王志萍,李恒,于杰[9](2015)在《胆管损伤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医源性和外伤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外伤性胆管损伤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中,术中诊断胆管损伤6例,术后诊断胆管损伤10例.外伤性胆管损伤8例中,6例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诊断,2例在受伤后17 d和32 d出现腹膜炎剖腹探查诊断.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走胆管损伤,经腹腔引流痊愈.2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行左肝管修补+胆总管T管2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3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2例,胆总管+胰管引流1例,胆总管端端吻合2例,肝总管(或右副肝管)空肠Roux-y吻合12例.其中4例行2次以上手术.结论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掌握精细的胆道外科技术,是胆管损伤手术成功的关键.
金万亮[10](2015)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实施的2130例LC术中发生6例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胆管损伤5例于LC术中发现,1例于LC术后5 d发现。其中3例胆管小破口损伤直接单纯缝合;2例损伤较重者缝合修复并置T管引流;1例损伤严重者端端吻合失败,3个月后再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本组病例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解剖变异、病理改变、术者操作技术等是LC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因素。遵循LC操作原则,规范操作,精细分离,可预防和减少胆管损伤。把握中转开腹指征及时机,胆管损伤尽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二、24例胆管损伤诊治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例胆管损伤诊治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
3.2 发生率 |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
3.4 胆漏类型 |
3.5 胆漏原因 |
3.6 诊断时间 |
3.7 术中情况 |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1 治疗方式分类 |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
3.10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
4.1.1 年龄特点 |
4.1.2 性别特点 |
4.1.3 临床表现 |
4.1.4 发生率 |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损伤分类 |
1.4 损伤诊断 |
1.5 探讨 BDI 损伤相关危险因素 |
1.6 损伤分型、治疗及结果 |
1.7 不同时机手术疗效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
1.3 胆管损伤部位及类型 |
1.4治疗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临床检查 |
1.2.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诊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5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诊断方法 |
1.2.2 治疗方法 |
1.2.3 疗效评价 |
1.2.4 随访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不同手术方法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 |
3.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 |
3.3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处理 |
(8)手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胆管损伤发现的时间和表现 |
三、诊断方法 |
四、再手术术式及时间 |
结果 |
讨论 |
一、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 |
二、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 |
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 |
1. 胆管单纯缝合修补 |
2. 胆管端端吻合术 |
3.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4. 内镜治疗 |
四、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基本原则 |
(9)胆管损伤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损伤情况 |
1.3诊断方法 |
1.4治疗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1胆管损伤的特点及诊断 |
3.2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方式 |
(1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损伤原因: |
1.4 损伤部位: |
1.5 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LC术中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 |
3.1.1 解剖变异: |
3.1.2 病理改变: |
3.1.3 盲目止血: |
3.1.4 人为因素: |
3.2 胆管损伤的处理: |
3.3 胆管损伤的预防: |
四、24例胆管损伤诊治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D]. 陈雨航.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J]. 田孝东,张园园,汤朝晖,耿智敏,何宇,刘寒,田忠,左石,梁霄,巩鹏,翟文龙,李敬东,楼健颖,李升平,宋天强,仇毓东,邱应和,全志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09)
- [4]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 邓玉江,孙华新,常军,卞国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1)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7例临床分析[D]. 韩祥松. 新乡医学院, 2018(11)
- [6]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58例临床分析[J]. 赵云,胡顺兴. 现代医药卫生, 2017(02)
- [7]胆道手术近期并发症16例再次手术诊治分析[J]. 李富国. 河南医学研究, 2016(06)
- [8]手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体会[J]. 王帅,孙振纲,喻晓,王光链,杨志奇. 腹部外科, 2016(01)
- [9]胆管损伤手术治疗[J]. 李留峥,向春明,徐雷升,彭联芳,俸家伟,王志萍,李恒,于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12)
- [1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J]. 金万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