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史铁生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创作,从自身遭际起笔,缘事而作,有感而发。尤其是对人生残缺状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剖析,构成了他创作的独特格调。从个体的生命残缺中,看出了芸芸众生参差不齐的生存状态,并体味出残缺所特有的存在价值。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他高扬爱的旗帜,追求人生的和谐统一。他的作品既忠实地反映了他的生存与思考,又表现出高昂的进取精神,极具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还是对残疾人乃至所有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他的作品都体现出认真严肃,但又不乏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哲理化”的倾向。在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从审美的本源目的就是在于“生命的自由扩张”这个意义上来看,史铁生就是以他的人生和创作,在实践着一种审美行为。史铁生创作的美学意蕴在于,他通过切身的体会和深沉的感悟,把握了人类生存的本质特征,即人类无时无刻不处身于残缺之中。残缺不是一个充满悲观意味的灰色词语,正是由于残缺的存在,才标示了生命的意义,彰显了生命的价值。面对残缺,史铁生借助于思考,以写作的方式来对抗残缺,并用博大的爱意与关怀,弥补人生的缺憾。他以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作为审美对象,以思考和写作作为自己的审美方式,以博爱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孤独而又执著地建立自己的审美世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不断“追问”中抵达语言的“心脏”——由窦桂梅《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想到的[J]. 青年教师 2008(05)
- [2].《史铁生评传》[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2)
- [3].史铁生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叶立文《史铁生评传》[J]. 长江文艺评论 2020(04)
- [4].陕北文化影响下的史铁生作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1)
- [5].死亡的败诉——史铁生作品意蕴分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 [6].《史铁生评传》[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1)
- [7].史铁生:“面对灵魂的写作”[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4)
- [8].史铁生研究的新创获——评叶立文的《史铁生评传》[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9].佛陀的归来:史铁生的文学与“宗教”[J].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1)
- [10].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的思想[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8(05)
- [11].《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 2017(07)
- [12].无法面对的秋天——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J]. 中学语文教学 2013(08)
- [13].探访史铁生旧居和他的“清平湾”[J]. 中关村 2018(10)
- [14].从“残疾的人”到“人的残疾”——论史铁生创作的精神嬗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12)
- [15].论史铁生作品中“我”的观念[J]. 创作与评论 2016(24)
- [16].面向根本困境发问的生命哲学——再读史铁生[J]. 南方文坛 2017(04)
- [17].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叙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18].论史铁生散文的超越性美学[J]. 昭通学院学报 2017(04)
- [19].超越困境:史铁生的智性和悟性[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0].浅析史铁生《老屋小记》的张力艺术[J]. 商 2015(50)
- [21].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史铁生为例[J]. 小说评论 2016(03)
- [22].行走在生命的双轨上——论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J]. 小说评论 2016(03)
- [23].提问者史铁生[J]. 文艺争鸣 2014(12)
- [24].在文学世界追求精神的高度——“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J]. 小说评论 2015(01)
- [25].史铁生的宗教“表情”再观察——以其未竟集《昼信基督夜信佛》为主的阐说[J].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3)
- [26].生命的亲证——论史铁生的宗教信仰问题[J]. 南方文坛 2015(04)
- [27].史铁生作品的灵魂深度[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 [28].残疾人史铁生[J]. 思维与智慧 2015(08)
- [29].史铁生的“写作之夜”:神性之路[J]. 读书 2015(12)
- [30].从《秋天的怀念》走近史铁生[J]. 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