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规制理论论文-蒋帅

激励规制理论论文-蒋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励规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改革,信息不对称,价格机制

激励规制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蒋帅[1](2018)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运行现状,找出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求,从激励规制视角出发,探索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分级定价模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重点分析医疗服务价格相关理论、国家及地方出台或发布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工作报告、相关机构内参等。同时收集各省市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以及国家和地方历年统计年鉴和公报等。(2)理论分析方法(1)制度分析法。主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伦理及文化背景,探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与调整机制的制度支持与政策障碍,归纳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制度变迁历程和主要特征。(2)STEEPLED分析法。主要从社会、技术、经济、教育/道德、政治、法律、环境和人口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3)实证分析方法(1)问卷调查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地区公立医院改革基线调查数据(55家医院),重点分析2012-2014年医院的基本情况、收支情况、职工收入、资产负债情况等。收集样本医疗服务项目所在科室的成本运行情况。(2)专题小组讨论法。抽取与价格相关的专家与学者15名组成专题讨论小组,针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未来改革趋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遇到的困境或问题进行讨论,为构建新时期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供策略。(3)专家咨询法。主要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专家咨询,即邀请医院管理者、医疗卫生经济研究者、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等方面的专家与学者50名,对医疗服务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打分,确定关键影响因素。(4)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运算,运用SPSS 21.0、Excel2013等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如多重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等。研究结果(1)确定了医疗服务价格激励规制内涵,即运用质量规制手段,建立以基准价格为基础的、一定范围波动的分级管制价格,将利润和质量因素引入到价格规制中,形成具有激励性的医疗服务分级综合定价模型。(2)归纳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即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渐进式变迁、由单一性价格管制向多中心性价格治理转变、地方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政府强势主导和深度干预的强制性等。(3)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关键影响因素,即政府卫生投入或补偿、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改革政策、物价部门、医疗服务成本、医疗付费方式、地区经济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等。(4)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传统规制效果不明显,当前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即医疗服务价格体制性障碍、缺乏利益相关者的表达机制、缺乏价格运行效果评估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管、激励和问责机制、价格公示制度与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5)确定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基本思路,将医疗成本界定为人力成本(C_(manpower))和辅助成本(C_(auxiliary)),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因素,即医疗服务项目技术难度(k_(diffi.))和风险程度(k_(risk))、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S)、医用商品价格指数(MCPI)、医院总资产年均增长率(R)等,以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概念模型。(6)原有医院分级标准(“叁级十等”)已经不符合现实需要,构建“3级6类”医院新型分级标准,即一级(I类)、二级(I类/甲等)、二级(II类/乙、丙、未定等)、叁级(I类/甲等)、叁级(II类/乙等)、叁级(III类/丙、未定等)。(7)确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内涵,确定医疗服务初步定价模型和利益相关方谈判后的基准价格。确定每一类医院同一医疗服务项目的基准价格、上浮价格或下调价格,形成医疗服务的分级定价标准(分级波动价格),最终形成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综合计量模型。研究结论(1)(1)以医疗服务项目为基础,系统阐述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思路,构建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概念模型。(2)确定医疗服务的分级定价标准,形成基于质量的分级定价机制。(3)确定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综合计量模型(包含初步价格、基准价格、分级波动价格):i.初步价格:P_Δ~g=[(1+MCPI)×(1+R)×(1-S/(1-S))]×(C_(manpower)+C_(auxiliary))ii.基准价格:P_(benchmark)~g=τ_1P_1~g+τ_2P_2~g+...+τ_nP_n~giii.分级波动价格:一级医院(不区分甲、乙、丙等):基准价格P_(基准)~1=P_(benchmark)~1上浮价格P_(上浮)~1=(1+x_5)P_(benchmark)~1下调价格P_(下调)~1=(1-x_4)P_(benchmark)~1二级医院(II类/乙、丙等及未定等):基准价格P_(基准-Ⅱ类)~2=P_(benchmark)~2上浮价格P_(上浮-Ⅱ类)~2=(1+x_5)P_(benchmark)~2下调价格P_(下调-Ⅱ类)~2=(1-x_4)P_(benchmark)~2二级医院(I类/甲等):基准价格P_(基准-Ⅰ类)~2=(1+x_1)P_(benchmark)~2上浮价格P_(上浮-Ⅰ类)~2=(1+x_1)×(1+x_5)P_(benchmark)~2下调价格P_(下调-Ⅰ类)~2=(1+x_1)×(1-x_4)P_(benchmark)~2叁级医院(III类/丙等及未定等):基准价格P_(基准-Ⅲ类)~3=P_(benchmark)~3上浮价格P_(上浮-Ⅲ类)~3=(1+x_5)P_(benchmark)~3下调价格P_(下调-Ⅲ类)~3=(1-x_4)P_(benchmark)~3叁级医院(II类/乙等):基准价格P_(基准-Ⅱ类)~3=(1+x_2)P_(benchmark)~3上浮价格P_(上浮-Ⅱ类)~3=(1+x_2)×(1+x_5)P_(benchmark)~3下调价格P_(下调-Ⅱ类)~3=(1+x_2)×(1-x_4)P_(benchmark)~3叁级医院(I类/甲等):基准价格P_(基准-Ⅰ类)~3=(1+x_3)P_(benchmark)~3上浮价格P_(上浮-Ⅰ类)~3=(1+x_3)×(1+x_5)P_(benchmark)~3下调价格P_(下调-Ⅰ类)~3=(1+x_3)×(1-x_4)P_(benchmark)~3其中,x1、x2、x3、x4、x5分别为波动系数,通常由利益相关者确定。其他指标含义见正文。该定价公式仅为理论探索成果,其科学可行性需要实践论证。(2)政策建议:(1)整合部门价格相关资源,强化监管主体;(2)完善价格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3)持续开展价格运行效果评估,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4)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提升利益相关方参与力度;(5)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推动支付方式改革;(6)完善医疗机构的分级标准,构建医疗服务分级定价机制;(7)转变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强化医院成本核算;(8)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构筑“智慧医疗”体系;(9)拓宽医疗筹资渠道,提高基金保障能力。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运用激励规制理论,研究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构建新型医院“3级6类”分级标准,并基于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分级,使得同一医疗服务项目该类医院中均有上浮价格、基准价格和下调价格,形成具有激励性的医疗服务分级定价模型。(2)不足之处受研究周期、资料获取、改革政策等客观条件限制,未能运用医疗服务分级综合计量定价模型所测算的价格进行干预实验;同时,在分级定价机制上,并未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分级定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晓燕,袁萍[2](2016)在《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诱导需求的防范与规制研究——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诱导需求是我国居民看病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信息不对称、各主体目标不一致以及公立医院占有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政府、公立医院、医生以及患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医生诱导需求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激励规制是政府规制手段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运用激励规制理论来防范医生诱导需求不仅仅要对公立医院医生进行规制,同时还要强调对医院等相关主体的规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6年09期)

胡瑞荣[3](2016)在《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医疗质量监管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激励规制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激励相容理论等理论,在对我国医疗质量监管的数据、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国医疗质量现状,提出影响医疗质量监管的关键性要素,构建我国医疗质量评估模型,并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研究。运用激励-规制理论,构建我国医疗质量监管激励-规制模型,探讨激励-规制方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并阐述其联系。对构建高效的医疗质量监管模式提出政策建议,为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1.文献分析。收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政策文件等资料,掌握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困境。了解掌握医疗质量评估现状,理解医疗质量评估维度,为专家访谈和咨询提供依据。了解激励-规制理论内容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2.专家咨询法:在编制专家咨询表的基础上,遴选国内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管理以及临床相关专业研究专家90名(包括卫生管理、医院管理、临床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等)开展了2轮专家咨询,筛选并确定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3.现场访谈法:对全国15个省(东中西比例为6:5:4)150家医院,收集其开展医疗质量激励规制的方式以及医疗质量相关数据。同时,每家医院抽取2名院领导和2名医务管理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开展情况和认知情况访谈,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我国医疗质量控制各项政策实施情况和现状。4.因子分析法:对经专家咨询法筛选确定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探索医疗质量评估的维度,形成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费用叁个维度体系,并结合因子分析、综合指数法计算指标的权重,构建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模型。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将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模型计算的得分作为因变量Y,将不同激励-规制手段和方式作为X,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具体讨论激励-规制手段和方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并阐明其联系。医疗质量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两大医疗质量质控系统:一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信息系统(NICS),样本包含1174家医院38,950,647人次住院患者信息。二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样本包含709家叁级医院36,214,291条病案首页数据(入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结果]1.通过对我国医疗质量监管政策分析,得到我国对卫生行业规制政策不同发展阶段。主要围绕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准入规制、政府在办医中的责任等方面,我国对卫生行业规制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严格规制逐步向放松规制转变。2.通过对我国医疗资源现状分析,掌握了我国医疗资源发展情况。我国医疗资源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区域、城乡分布不均,东、中、西部千人口叁级医院床位数分别为1.04、0.85、0.79张,医务人员等资源分布存在差异,优质医疗资源绝对和相对不均的矛盾持续存在。3.通过对我国医疗质量现状分析,掌握了我国医疗质量相关数据信息,明确了我国医疗质量地区差异,并明确了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我国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稳定在10天左右,我国医疗服务效率有待提升。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相对较少,在1100-1600张左右,平均住院日在8-10天左右,医疗服务效率较高;住院总死亡率在0.4%左右,医疗安全更有保障;医疗费用相对较高。4.构建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指标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筛选出住院总死亡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出院31天非计划再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次均药占比、年住院患者出院例数、非医嘱离院率、输血反应率等10个医疗质量评估指标。经过因子分析法,3个因素的特征值之和已占到10个因素特征值之和的76.349%,因此,将10个指标规为3类,分别为医疗质量安全维度、医疗服务效率维度和医疗服务费用维度。结合综合指数法,获得每一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组合权重,建立起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指标模型。5.医疗质量激励-规制方式包括价格规制(X1)、准入规制(X2)、信息规制(X3)、行政监督规制(X4)和质量管理规制(X5)五个方面。将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模型计算的得分作为因变量Y,将不同激励-规制手段和方式作为X,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获得Logistic回归方程Y=1.707+2.157X2+0.867X3+1.747X4+0.004X5,可以认为价格规制、信息规制、管理规制、监督规制对于医疗质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6.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激励规制策略及其实现路径。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实现阶段和各阶段主要任务,为构建我国医疗质量激励-规制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结论]1.我国医疗资源和医疗质量现状分析可知,我国医疗资源呈现明显地域、城乡差异。东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院数量多,规模小,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普遍较高;中部地区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某几所大型医院,医院数量较少,医疗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医疗服务效率较低,质量有待提升,患者转出就诊率较高。2.医疗质量评估可以由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费用3个维度进行评价。医疗质量安全维度指标包括住院总死亡率、非医嘱离院率、住院患者出院31天非计划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医疗服务效率维度包括年住院患者出院例数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医疗服务费用维度包括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占比。构建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可将医院相关质量数据转化为客观得分,以得分高低作为医疗质量高低的的标准,将医疗质量以主观判断为主,转变为客观评价为主。3.价格规制对于医疗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应当推进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将后付费制调整为预付费制,形成合理的价格规制,才能有效的引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动的控制医疗费用。激励-规制模式对于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产生明显影响。4.我国对卫生行业的规制方式主要有价格规制、准入规制、信息规制、行政监督规制、质量管理规制等五个方面。通过建立Logistic回顾模型,明确了价格规制、信息规制、质量管理规制、行政监督规制对于医疗质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上来看,大体可以认为价格规制和管理规制对于医疗质量的影响较大。5.我国医疗质量激励规制模式的最终建立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不能一蹴而就。近期,以完善法律法规为主,进一步强化现有制度的落实。中远期以立法为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基本法等法律法规,构建医疗信息平台,优化管理模式。[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1)运用大数据分析,首次从宏观层面描述了我国医疗质量现状。本课题明显创新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较为真实、客观的医疗质量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数据来源于1100余家医院,其中叁级医院700家,基于如此大规模数据分析获得的医疗质量信息尚未有报道。(2)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综合指数法,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并阐明指标间的联系,同时,科学的赋予指标权重,构建起客观评估医疗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尚未有类似报道。(3)首次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医疗质量监管模型,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激励-规制方式与医疗质量之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阐明了激励-规制方式对医疗质量产生的影响及其联系。目前尚未有类似报道。2.存在的不足。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虽然样本覆盖的范围较广,但基于抽样的方法产生的研究结论,其精确性可能受抽样样本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论证。另一方面,本研究中调查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被调查者基于工作经验做出主观判断,因而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马文娟[4](2015)在《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监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政府通过公私合作关系来引入民间资本,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可经营性系数理论将城镇基础设施分为叁大类,由于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又具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私人单位与政府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服务效率较低,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本文尝试在借助激励规制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政府激励规制模型,从而有效的提高政企合作的效率。本文首先对项目区分的相关理论、公私合作理论、政府经济学等理论做了系统阐述,分析了激励规制理论的内涵和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其次描述了基础设施项目的现状以及政府监管的现状,提出政府监管体制与政府激励监管存在的问题。政府监管激励规制模型的设计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模型是建立在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政府效益最大化函数,私人单位参与约束函数与激励相容函数,通过最值求解分析政府最优激励系数,采取最优契约来实现政府激励。最后提出了实现政府激励机制的策略,本文从政府监管的体系设计和激励规制机制设计两个方向入手,政府监管体系设计包含政府监管机构设置、立法建设、准入制度、过程中的价格、服务质量、退出机制、后评价制度以及信息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激励规制机制设计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角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完善的监管激励策略能促进项目高效率、稳定的运行,提高企业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叁方共赢。(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李璐[5](2012)在《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与意义面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建立一个运转高效的监管体系和模式,才能够有效开发社会资源、提高公共资金效率、维护公平竞争、保证服务质量、维护广大患者权益,最终达到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维护患者看病公平性的目的。本研究以新规制经济学中的激励规制理论为基础,在全面了解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政府监管的关键环节和因素,以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的激励合同模型为基本模型,设计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约束-激励机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有关公立医院监管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掌握目前公立医院监管的研究现状。理论模型构建: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激励-规制模型分析。在分析政府和公立医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的激励合同模型为基本模型,构建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激励规制合同模型。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湖北省鄂州市、荆门市、建始县,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进行了现场典型调查。采用规范的、标准化问卷调查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了调查。共计调查医务人员161人,调查患者299人。知情人深度访谈:在信息回顾和情报分析工作结果的基础上,依据资料分层,对财政局、物价局、卫生局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医疗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访谈,以达到对变量深层次信息资料的采集、挖掘。数据分析方法: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计量资料的均值、标准差计算、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医务人员认知的因素进行筛选等。研究结果1我国公立医院激励规制分析在政府对公立医院规制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激励方式以提高规制的效率并最终使双方达到最大化的共同利益。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激励规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设计并实施满足政府和公立医院双方激励相容的合同的过程。首先,提高规制合同的约束性和有效性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在对公立医院规制进行制度安排时应建立激励相容的规制制度,将公立医院运行的目标融合到政府规制目标中。2我国公立医院激励规制政策的演变按照激规制理论,我国公立医院监管的政策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政府严格规制阶段(1983年以前),政府放松规制时期(1984年—1992年),政府进一步放松规制时期(1993年—1998年)和政府规制方式改革时期(1998年12月至今)。3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现状分析3.1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激励不相容我国公立医院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行政化管理导致监管成本过高.其次,监管过度与审慎监管不足。再次,缺乏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督。最后,监管理念落后,对如何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各个不同监管主体间如何协调配合,都缺乏深入研究,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3.2公立医院政府监管困境解析由于政府是理性人和政府行为的外部性,使得政府的行为会因外在环境的激励和约束而对政府的主观判断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偏差。本研究认为,目前政府的行为主要受政治激励和约束——政绩考核机制和财政激励和约束——财政分权体制的影响,造成公立医院政府监管动力不足和公立医院政府监管能力不足。4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探析4.1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目标公立医院监管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具体说来,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的目标包括稳定性目标,公平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4.2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效果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法得出,政府投入、相关政策和制度、各政府部门间的配合程度影响较其他重要;而公立医院愿意接受监管的意愿、部门间的职能分工是否合理专家意见分歧较大。5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激励规制合同模型设计要想提高公立医院的收益,应对医院的经营者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收益与公立医院的收益挂钩,并且可以适当降低固定收入的比例,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委托人在设计激励机制时,要保证激励机制的长期性,避免短期的影响。在对经营者的薪酬设计中,要加大长期的分配系数,提高公立医院经营者长期努力的积极性。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决定其对医院赢利水平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建立有效的管理者选拔机制.选拔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经营人才出任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6我国公立医院政府激励规制机制的实现策略本研究从监管者、被监管者以及监管的实现条件叁个要素出发,提出我国公立医院政府激励规制机制的实现策略。其中,监管者方面的策略包括独立监管机构的设置,对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被监管者方面的策略包括构建法人治理模式,建立医院经理人市场——院长职业化和对公立医院(经营者)服从监管的激励叁个方面;监管的实现条件则包括法制基础的构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构建行业自律监管机制。7我国公立医院政府激励规制监管模式的实现路径我国公立医院激励规制监管模式的实现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实现的前提和应达到的目标。研究结论1、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激励规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设计并实施满足政府和公立医院双方激励相容的合同的过程。2、按照激励规制理论的相应划分,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处于政府规制方式改革时期。3、我国公立医院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化管理导致监管成本过高、监管过度与审慎监管不足、缺乏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督和监管理念落后。4、目前政府的行为主要受政治激励和约束——政绩考核机制和财政激励和约束——财政分权体制的影响,造成公立医院政府监管动力不足和公立医院政府监管能力不足。5、医务人员对政府监管的认知不足,患者对政府监管公立医院的效果基本满意。6、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的目标包括稳定性目标,公平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7、政府投入、相关政策和制度、各政府部门间的配合程度是影响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8、对医院的经营者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可以适当降低固定收入的比例,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9、委托人在设计激励机制时,要保证激励机制的长期性,提高公立医院经营者长期努力的积极性。10、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决定其对医院赢利水平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1、提出监管者方面的策略包括独立监管机构的设置;被监管者方面的策略包括构建法人治理模式,建立医院经理人市场——院长职业化和对公立医院(经营者)服从监管的激励叁个方面;监管的实现条件则包括法制基础的构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构建行业自律监管机制。12、我国公立医院激励规制监管模式的实现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实现的前提和应达到的目标。研究创新与价值本研究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和方法(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模型等)研究公立医院政府监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激励机制设计,对现有的公立医院政府监管低效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关于公立医院监管合同中的激励和约束条件,求解激励效果的关键性变量,提出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激励规制机制的实现策略,对建立新型的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秦焕兵[6](2009)在《激励规制理论在我国电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对电力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在电力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私有化和价格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具体措施有:将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发售电环节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分开;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引入激励性管制,进行管制改革。本文主要围绕我国电网企业规制中出现的激励不足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电网企业规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我国电网企业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对电网企业采取的是平均成本的规制方法,在这种规制方式下,电网企业倾向于增加资本投资而不是技术创新提高效率,因此对电网企业的发展不利。紧接着对目前常见的几种规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基于绩效的规制相对投资回报率规制来说能对电网企业产生提高效率的激励,而价格上限规制和按比例调整方式的结合是比较合理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规制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电网企业规制的方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输配电企业规制时除了要对信息租金和激励程度进行权衡,还应该考虑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我国应逐步放松对输配电企业的规制,加强电网安全方面的规制,逐步引入激励规制方式。然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成长期电网的价格上限规制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对输配电企业提供效率的激励,还考虑了输电服务质量、电网发展、成本水平等因素,文中还系统介绍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针对模型中X值难以确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基于Malmquist生产变化指数的标杆方法,将电力传输企业的价格规制和传输服务质量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成本降低的激励和服务质量有效投资的合理均衡,也就是将服务质量规制的指标纳入价格上限模型中去,将被规制的价格水平与服务质量标准挂钩,这种方式是电力传输企业的服务质量激励性规制研究的理论尝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变化结果确定以后,为以后各期的X值确定提供了合理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傅英略[7](2007)在《激励规制理论与有效银行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规制理论吸收了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如何规制自然垄断企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银行监管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的思路为有效银行监管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委托—代理关系同样存在于银行监管的结构中,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以达到银行监管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因此,有必要从如何激励银行服从监管和激励监管机构提供有效监管的角度,对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重新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07年04期)

南旭光,罗慧英[8](2006)在《激励规制理论与教育监管的制度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部门,是比较典型的经济规制产业,需要政府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规制监管。激励规制理论认为,消除规制与被规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在于激励规制制度的建立,并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本文主要考虑激励规制理论在教育监管中的应用,指出有效的教育监管需要一个互补的制度结构,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制度条件安排,包括完善监管制度、建立监管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优化资源配置等。(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06年23期)

彭平[9](2006)在《激励规制理论及其在电力行业投资行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正在成为我国新的投资热点,并有出现新一轮电力过剩的可能。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激励规制理论,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来控制电力行业的投资规模,以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同时,政府通过投资规模信号甄别企业类型,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冉勇[10](2005)在《激励规制理论与商业银行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规制理论认为,消除规制与被规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激励规制合同的建立要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激励规制理论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运用之一———事先承诺制的引入就较好地符合了这一要求,从而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激励规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诱导需求是我国居民看病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信息不对称、各主体目标不一致以及公立医院占有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政府、公立医院、医生以及患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医生诱导需求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激励规制是政府规制手段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运用激励规制理论来防范医生诱导需求不仅仅要对公立医院医生进行规制,同时还要强调对医院等相关主体的规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励规制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蒋帅.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张晓燕,袁萍.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诱导需求的防范与规制研究——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视角[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

[3].胡瑞荣.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医疗质量监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4].马文娟.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监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

[5].李璐.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6].秦焕兵.激励规制理论在我国电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

[7].傅英略.激励规制理论与有效银行监管[J].社会科学辑刊.2007

[8].南旭光,罗慧英.激励规制理论与教育监管的制度安排[J].当代教育科学.2006

[9].彭平.激励规制理论及其在电力行业投资行为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6

[10].冉勇.激励规制理论与商业银行监管[J].财经科学.2005

标签:;  ;  ;  ;  

激励规制理论论文-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