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以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经皮给药载体,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包封率、稳定性、释放度、体外皮肤渗透性和皮肤贮留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两种新型微粒给药系统用于皮肤局部给药,提高维A酸的稳定性,同时使更多的药物贮留在皮肤内,以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系统吸收。方法:(1)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并进行了处方优化,采用透析法测定包封率。采用纳米乳法制备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相图研究确定处方组成,采用葡聚糖G50微型凝胶测定包封率。(2)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稳定性研究。稳定性研究中考查了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光照(4500±500 lx)下药物降解的情况;以药物含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考查了泡囊在4℃和25℃,相对湿度75%,贮存6个月的稳定性;以药物含量、粒径、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考查了固体脂质纳米粒在4℃、25℃和40℃,相对湿度75%,贮存3个月的稳定性。(3)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皮肤渗透性和皮肤贮留的研究。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扩散池面积为2.92cm2。在第2、4、6、8、12、24h定时取样0.5ml,并补充等量新鲜介质,样品处理后用HPLC测定。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同释放度,用小鼠、大鼠或家兔背部皮肤替代半透膜。皮肤贮留则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1)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优化处方及工艺。取0.1g 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0.05g EDTANa2溶于100ml PBS (pH 5.5)中,作为Ⅰ相;再取0.1g维A酸、2.1g维生素C棕榈酸酯、1.9g胆固醇和0.02g 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加25ml乙醇-乙醚(3:2)完全溶解,作为Ⅱ相;1000r·min-1搅拌下将Ⅱ相慢慢滴至60℃的Ⅰ相中;滴毕后,继续60℃保温搅拌30min,去除有机溶剂,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30min。控制最终体积为100ml,即得。采用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90%。4℃贮存6个月含量无明显变化,包封率略有下降;25℃贮存6个月含量和包封率有一定程度下降。(2)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处方及工艺。取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2g司盘60、4g吐温80、5g聚乙二醇400、0.04g维生素C棕榈酸酯、1g泊洛沙姆F-127、0.04g 2,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置70℃水浴加热使其熔化。在70℃,200r·min-1搅拌条件下加入0.025g维A酸,继续搅拌10min使维A酸完全溶解,得澄清透明黄色溶液。然后加入15ml,70℃的水,于200r·min-1搅拌20min,形成稳定均一乳液。然后将乳液倒入以1000r·min-1搅拌的78ml,2℃含0.01g EDTA的水中,搅拌5min后转速调至200r·min-1,搅拌2h,即得。采用葡聚糖G50微型凝胶测定包封率>92%。4℃、25℃和40℃贮存3个月,含量和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3)释放速度、体外皮肤渗透性及皮肤贮留。释放度表明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释放速度大于市售乳膏和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小鼠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泡囊中维A酸累积经皮透过量高于市售乳膏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但皮肤贮留量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于市售乳膏和泡囊。比较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大鼠及家兔皮肤的体外皮肤透过性,结果小鼠>大鼠>家兔。比较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大鼠及家兔皮肤的贮留量,结果家兔>大鼠>小鼠。结论:采用注入法制备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和纳米乳法制备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简单易行,优化处方的制品包封率均大于90%。稳定性方面脂质纳米粒优于泡囊。泡囊体外释放速度快,体外累积经皮透过量大于市售乳膏和固体脂质纳米粒,说明泡囊有增加药物经皮渗透作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速度慢,皮肤贮留量大于市售乳膏和固体脂质纳米粒,说明其有助于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泡囊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小鼠背部皮肤累积经皮渗透量高于大鼠和家兔,而皮肤贮留量低于大鼠和家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RP-HPL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AD小丸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维生素D_2的含量[J]. 中国药品标准 2017(04)
- [2].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中的应用[J]. 粮食与油脂 2017(07)
- [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食用油脂中的应用[J]. 中国油脂 2015(06)
- [4].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3)
- [5].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研究进展[J]. 江西科学 2010(03)
- [6].维生素C棕榈酸酯乳化性能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04)
- [7].RP-HPLC法测定肠内营养乳剂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含量[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9)
- [8].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江西科学 2013(01)
- [9].维生素A棕榈酸酯粉含量测定[J]. 饲料广角 2009(10)
- [10].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酯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J]. 今日药学 2013(08)
- [11].直接酯化法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改进[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05)
- [12].一步法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广州化工 2011(14)
- [13].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的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02)
- [14].离子液体中葡萄糖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及表征[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5].固定化脂肪酶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生物工程学报 2008(05)
- [16].固定化脂肪酶转酯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12)
- [17].超声酶促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1)
- [18].维生素A棕榈酸酯传递体处方及工艺优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08)
- [19].眼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阳离子脂质体-原位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药研究[J]. 中国药师 2010(05)
- [20].微波辐射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J]. 稀土 2008(02)
- [21].RP-HPLC法测定哈蟆油中胆固醇棕榈酸酯含量[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22].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动力黏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11)
- [23].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与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01)
- [24].Sn-2棕榈酸酯对婴幼儿健康的促进作用[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04)
- [25].超声酶促维生素A棕榈酸酯反应的动力学[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6].VC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7(06)
- [27].酯交换工艺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03)
- [28].HPLC法快速测定乳粉中VC棕榈酸酯的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3)
- [29].维生素A棕榈酸酯联合妥布霉素修复角膜上皮损伤[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2)
- [30].VC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