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我国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增多,各领域学者不断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近年研究的热潮,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价值评价,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未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个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大多数也只停留在理论的浅层面,较少的进行深层的开发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岛为例,以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为论题,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价,探寻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模式,以期弥补青岛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类别及特征。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概括、归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别以及相关特征。(2)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基础上,以青岛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重点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表现形式划分为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以及节庆民俗类等四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得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七区五市都有分布,但是呈现出数量和种类分布都不平衡的现象。(3)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研究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进行专家打分法,重点对青岛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得出田横祭海节、胶州秧歌、剪纸等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属于优秀级旅游资源,同时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潜力,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可行性,开发前景较好。(4)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分析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四项主要原则,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理念、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总体构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即田横祭海节模式、秧歌生态博物馆模式、剪纸民俗产业模式和天后宫—民俗专题博物馆模式,最后提出了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政府、企业、学者、当地居民互动的保障机制的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基础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 2.2.1 按级别分类
  • 2.2.2 按表现形式分类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 2.3.1 传承性
  • 2.3.2 群体性
  • 2.3.3 活态性
  • 2.3.4 社会性
  • 2.3.5 多元性
  • 2.3.6 地域性
  • 3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3.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 3.1.1 按级别划分
  • 3.1.2 按表现形式划分
  • 3.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
  • 3.2.1 空间数量分布
  • 3.2.2 空间类别分布
  • 3.3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 3.3.1 种类繁多,品位较高
  • 3.3.2 参与性强,体验空间大
  • 3.3.3 娱乐性强,休闲功能完备
  • 4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
  • 4.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 4.1.1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 4.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青岛旅游业的发展选择
  • 4.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行性
  • 4.2.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
  • 4.2.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定位
  • 4.2.3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 5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 5.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 5.1.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 5.1.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5.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原则
  • 5.2.1 原真性、整体性开发原则
  • 5.2.2 可持续开发原则
  • 5.2.3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 5.2.4 依法开发、协调合作原则
  • 5.3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总体构想
  • 5.3.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理念构想
  • 5.3.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设计构想
  • 5.3.3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 5.4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 5.4.1 田横祭海节开发模式
  • 5.4.2 秧歌生态博物馆模式
  • 5.4.3 剪纸民俗产业模式
  • 5.4.4 天后宫—民俗专题博物馆模式
  • 5.5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保障机制
  • 5.5.1 政府
  • 5.5.2 企业
  • 5.5.3 学者
  • 5.5.4 当地居民
  • 5.5.5 互动
  • 5.5.6 物质载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 1 青岛首批市级非物质文遗产名录
  • 附录 2 青岛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庆市渝都监狱——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促进服刑人员改造[J]. 决策导刊 2011(11)
    • [2].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漳州市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1)
    • [3].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4)
    •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5].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2)
    • [6].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1)
    • [7].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4)
    • [8].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1)
    • [9].金山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J]. 上海档案 2017(08)
    • [10].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科学 2019(06)
    • [11].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育的必要性[J]. 黑龙江科学 2019(23)
    • [12].木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 [13].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4)
    • [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 2019(11)
    • [15].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校园的传承与保护——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52)
    • [16].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阐释[J]. 阴山学刊 2019(06)
    • [17].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创新——基于传统学徒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9(17)
    • [1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教育传承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 2019(17)
    • [19].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入路径[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0].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政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9(S1)
    • [21].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J]. 品位经典 2019(09)
    • [22].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J]. 文化学刊 2019(12)
    • [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J]. 四川戏剧 2019(11)
    • [24].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工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25].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01)
    • [26].陕西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1)
    • [27].基于SWOT分析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28].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32)
    • [29].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 2019(24)
    • [30].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