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资料收集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分析患者躁动的原因,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2)躁动消失率。(3)护理前后躁动评分。结果(1)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躁动消失率显著比常规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前两组躁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躁动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的原因包括颅内因素(颅内高压、血肿、脑水肿、脱水、手术治疗等)、非颅内因素(尿潴留、大便秘结、缺氧等),经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躁动情况,提升家属满意率,对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原因;护理对策
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在受伤后可出现躁动不安,而躁动可导致颅内压升高,颅内出血加重,病情恶化,但引发躁动的原因不一,一般包括颅内因素和非颅内因素[1],本研究就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其中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3-82岁,年龄平均值(43.73±3.28)岁。GCS评分为5-12分,平均为(7.17±1.38)分。其中,脑挫裂伤有32例,颅内血肿有8例,脑挫裂伤伴随颅内血肿有7例,其他有3例。手术有23例,非手术有27例。气管切开有18例,气管插管有32例。
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3-80岁,年龄平均值(43.15±3.02)岁。GCS评分为5-12分,平均为(7.14±1.03)分。其中,脑挫裂伤有31例,颅内血肿有8例,脑挫裂伤伴随颅内血肿有8例,其他有3例。手术有22例,非手术有28例。气管切开有17例,气管插管有3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SPSS21.0软件处理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和资质的护师监测患者GCS评分、瞳孔和生命体征情况,并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配合脑外科医生寻找躁动原因,给予记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给予患者安抚,稳定其情绪。
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经寻找躁动原因,主要包括颅内因素和非颅内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
1.2.1颅内因素
颅内因素所致躁动一般在颅脑损伤早期出现,跟颅内出血、血肿增大、脑缺氧缺血、脑水肿等因素相关,患者可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需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1.2.2非颅内因素
(1)大便秘结。多见于胃肠道功能减弱,卧床时间长、饮食不当等患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调节其饮食情况,观察排便状,并顺时针按摩其腹部[2]。
(2)尿潴留。跟意识障碍无法自主排尿相关,应检查患者膀胱充盈度,检查尿管是否打折和扭曲,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在膀胱区用热水袋热敷、按摩膀胱区等,以促进顺利排尿。或用开塞露注入肛门,刺激肠壁收缩,以间接促进排尿[3]。
(3)尿便失禁。跟尿管脱落或太细,意识障碍相关,需观察床单位是否平整,有无硬物和血迹,出现尿便污染应及时更换床单,并选择合适导尿管,观察导尿管是否脱落[4]。
(4)气道阻塞、缺氧。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氧气管堵塞或脱落相关,应加强对患者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频率等的观察,并给予合理吸氧,保持病房温湿度合适,定时通风换气,对休克者加快补液速度。鼻导管吸氧者,应及时根管鼻导管,鼻腔分泌物较多的情况下应及时清除,避免导管阻塞。呼吸机应用和气管切开者,应定时吸痰,明显缺氧者加大吸氧浓度。每日更换湿化液,每天清洗湿化瓶,观察呼吸机管道是否通畅[5]。
(5)其他非颅内因素。1.全麻苏醒期的躁动;2.体温升高;3.低钠血症;4.低血糖;5.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症状;6.各引流管不通畅;7.呼吸道不通畅;8.疼痛。
1.3观察指标和标准
(1)家属满意率;(2)躁动消失率。(3)护理前后躁动评分(0-5分,分数越高,躁动越明显[3])。
满意率调查表满分为10分,发放给患者家属填写,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接待、服务态度和服务操作技巧的满意情况,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1.4数据处理
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护理结果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家属满意率、躁动消失率行χ2检验(百分比表示),护理前后躁动评分行t检验(`x±s表示)。以P值低于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
2结果
2.1家属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外伤容易并发躁动,对治疗和康复造成影响,需加强对躁动原因的分析,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其GCS评分评估,并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辨识患者躁动原因,并给予对症护理,以组织脑外伤躁动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减轻因躁动带来的不良后果,改善患者预后[7-8]。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监测、调查,发现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的原因包括颅内因素(颅内高压、血肿、脑水肿、脱水、手术治疗等)、非颅内因素(尿潴留、大便秘结、缺氧等)。
本研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显示,躁动消失率显著比常规组高,护理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躁动评分改善更显著,且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说明经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躁动情况,提升家属满意率,对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玲.120例脑外伤并发躁动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1(7):48-49,50.
[2]张艳景,沈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5):262-263.
[3]史艳梅.颅脑外伤意识模糊病人留置尿管后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0-241.
[4]朱春花.丙泊酚用于颅脑外伤患者镇静作用的观察与护理技巧[J].首都医药,2012,19(22):50.
[5]张桂琴.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447-1447.
[6]赵燕.脑外伤并发躁动20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38.
[7]张浩,姜德国,童凌云等.颅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523-524.
[8]陈健,衣起山.丙泊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及镇痛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6):65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