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正常人中立位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距(Lateral Atlanto-Dental Space,LADS)的参考正常值范围、旋转状态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病变组进行比较,为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正常对照组240例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分<15,15~30,30~50,≥50岁4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30人,和28例临床表现为斜颈和/或上颈部功能障碍的寰枢关节病变者,均行中立位和左右旋转功能位CT扫描,然后对正常组和病变组LADS的变化情况、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S)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240例双侧LADS不对称的发生率为85.00%;<15岁年龄组VBLADS均数1.210±0.930mm,正常值范围为0~2.736mm,≥15岁各年龄组VBLADS方差齐(F=1.190~1.474,P>0.05),故VBLADS均数合并计算为0.806±0.718 mm,正常值范围0~1.983mm;VBLADS值与寰枢椎相对左旋角度、右旋角度、左右旋角度差没有相关性(r=-0.139、-0.116、0.264,p>0.05)。②病例组:28例病人中,寰枢关节侧方半脱位(AALSD)15例,其中<15岁者14例,VBLADS均数3.407mm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761,p=0.001);≥15岁者1例,VBLADS≥2.0mm。寰枢关节旋转脱位(AARD)病人7例,<15岁者4例,VBLADS均数1.125mm,与正常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0.180,p=0.858)、成人3例VBLADS<2.0mm;7例病人均显示一侧LADS呈伞形。寰枢关节复合脱位(AACD)病人6例,其中<15岁者,5例,VBLADS均数4.800mm,显著大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136,p=0.001),成人1例VBLADS≥2.0mm。结论:①正常人群中双侧LADS不对称很常见;根据VBLADS正常值范围,VBLADS参考上限值可分别定为3.0mm、2.0mm;当VBLADS小于参考值上限时,双侧LADS不对称不影响寰枢关节的旋转功能,为一种正常变异,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②病理性的双侧LADS不对称分两种情况:VBLADS大于参考值上限,对诊断AALSD价值较大,而且VBLADS越大,诊断价值越高;自然中立位一侧LADS呈伞形改变对AARD有诊断意义,应进行旋转功能位CT检查以确定诊断。③正常的和病理性的VBLADS存在一定范围的交叉,CT冠状位重组图像显示寰枢侧块关节面错位可提供鉴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正常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寰枢关节脱位病例筛选
  • 1.3.检查方法
  • 1.4观察指标的确定、测量及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正常对照组齿突侧块间隙的分析结果
  • 2.1.1 正常对照组中立位双侧LADS不对称的发生率
  • 2.1.2 正常对照组中立位VBLADS参考正常值范围
  • 2.1.3 正常对照组旋转功能位LADS的变化
  • 2.1.4 正常对照组VBLADS与寰枢关节旋转功能的相关性
  • 2.2 寰枢关节病变病人齿突侧块间隙的分析结果
  • 2.2.1 病变组脱位类型
  • 2.2.2 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
  • 2.2.3 寰枢关节病变的其他CT表现
  • 第三章 讨论
  • 3.1 观察正常对照组寰枢关节双侧LADS的意义
  • 3.1.1 正常对照组中立位的双侧LADS不对称的临床意义
  • 3.1.2 正常对照组中立位齿突偏移的程度和范围
  • 3.1.3 旋转功能位寰枢关节双侧LADS的变化及其意义
  • 3.2 寰枢关节病变与双侧LADS不对称
  • 3.2.1 寰枢关节侧方半脱位与VBLADS
  • 3.2.2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与LADS
  • 3.2.3 寰枢关节前后方脱位与LADS
  • 3.2.4 寰枢关节复合脱位与LADS
  • 3.3 多排螺旋CT在本研究中的评价
  • 3.3.1 多层螺旋CT在本研究中的优势
  • 3.3.2 多层螺旋CT在本研究中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寰齿关节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的的影像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