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关于美国黑人生存出路的追寻 ——以《所罗门之歌》和《天堂》为例

托尼·莫里森关于美国黑人生存出路的追寻 ——以《所罗门之歌》和《天堂》为例

论文摘要

莫里森是公认为当代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创作成果丰硕,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种族主义盛行的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中,莫里森的非裔黑人女性身份使她处境极为尴尬,她极力想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民族整体性失语,使莫里森不得不借助于文学来凸显黑人民族的声音。莫里森视写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她认为: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文学与政治密不可分,所有好的艺术都是政治的;为黑人妇女而写作等等。莫里森的创作始终以黑人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素材,全面展示黑人民族的几乎被遗忘的悲惨历史,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瑰丽多采的民风民俗,以及顽强的生存品性。然而,莫里森并不局限于对苦难的展示,她认定自己的作品是源于希望的愉悦,而非失望的凄怆,因之,她的作品始终指向未来,对黑人民族命运、生存出路的关注就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莫里森的八部小说都从不同的侧面探索美国黑人民族在当代和未来的生存出路,这其中有对于黑人民族自身劣根性的谴责,也有对他们主体意识丧失后的悲情呼唤。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从一个黑人青年——奶人的生存现状出发,去追溯黑人先辈艰难的生存之途,她痛心黑人民族最为宝贵的民族精神在当代黑人身上的失落。于是试图建构与古老黑人文化之根的联系,从而给当代黑人指出一条走向未来之路。之后,莫里森的文学探索之旅并未停止,在《天堂》中,她将矛头指向黑人自身,通过鲁比镇黑人的顽固保守,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的描述,进而指出,黑人的解放只能依靠自我觉醒,自我发奋图强。总之在莫里森看来,黑人民族只有摒弃自身顽疾,秉承民族优秀品格,树立自主意识,自强不息,同时也要有博大的胸怀,树立民族融合意识,跟上时代的变化,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以黑人民族在当代和未来的生存出路作为切入点,是对“莫里森研究”中被忽视领域的一个补缺,同时在全球语境下,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一个民族和他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有重要启迪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现实病象的文学疗治
  • 1.1 黑人文学主流化的艰难征程
  • 1.2 莫里森的文学观
  • 第二章 回归历史:唤醒黑人民族主体意识
  • 2.1 个体信仰失落后的惶惑
  • 2.2 自我精神救赎——回归传统文化
  • 2.3 偏狭的自我意识
  • 第三章 面向未来,重构黑人民族理想
  • 3.1 修道院:自由天堂的病相表症
  • 3.2 鲁比镇:失落的伊甸园
  • 3.3 天堂在何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古希腊式的悲剧命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2)
    • [2].托尼·莫里森《天堂》的语言叙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3)
    • [3].走出创伤的阴霾——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创伤解读[J]. 英语广场 2017(09)
    • [4].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家园》[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8)
    • [5].托尼·莫里森《乐园》中的仪式与创伤叙事[J]. 英语文学研究 2020(01)
    • [6].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家园》[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8)
    • [7].孩子的愤怒:给所有背负着童年阴影前行的人——托尼·莫里森《God Help The Child》解析[J]. 青年与社会 2019(13)
    • [8].母爱的失落与追寻——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母爱主题研究[J]. 文教资料 2009(11)
    • [9].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印记、姓名和身份[J]. 文教资料 2011(32)
    • [10].托尼·莫里森的《家园》中茜的成长与觉醒[J]. 校园英语 2016(33)
    • [11].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原型解读[J]. 北方文学 2016(19)
    • [12].托尼·莫里森国外研究综述[J]. 参花(上) 2017(10)
    • [13].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母爱主题研究[J]. 长城 2014(06)
    • [14].托尼·莫里森:黑人的哥特式魔幻之书[J]. 文学界(原创版) 2009(07)
    • [15].从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看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题[J]. 牡丹 2020(20)
    • [16].创伤理论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家》[J]. 海外英语 2020(16)
    • [17].福柯身体理论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孩子的愤怒》[J]. 今古文创 2020(12)
    • [18].又一个不得不说的创伤叙事——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J]. 戏剧之家 2019(02)
    • [19].种族·肤色·归属感——评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他者的起源》[J]. 当代外国文学 2018(03)
    • [20].解读托尼·莫里森《宠儿》黑人女性意识[J]. 语文建设 2016(30)
    • [21].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及意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 [22].近年来中国托尼·莫里森研究综述[J]. 剑南文学(上半月) 2015(08)
    • [23].试论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特色[J]. 长城 2012(06)
    • [24].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的种族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1)
    • [25].托尼·莫里森的写作特点及对语言的态度[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4)
    • [26].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以《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 2019(06)
    • [27].黑人身份的迷茫及重构——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家》[J]. 名作欣赏 2018(03)
    • [28].回归之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旅行叙事[J]. 当代外国文学 2016(04)
    • [29].托尼·莫里森文学视野中的黑人母性书写[J]. 妇女研究论丛 2017(02)
    • [30].迷失与追寻——托尼·莫里森《爵士乐》黑人身份主题解读[J]. 大连大学学报 2017(04)

    标签:;  ;  ;  ;  

    托尼·莫里森关于美国黑人生存出路的追寻 ——以《所罗门之歌》和《天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