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和社会适应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情况,并综合探讨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本研究以36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交焦虑及不良行为都存在性别差异,交往归因、抑郁和学习问题不存在性别差异。初中生的人格特质、交往归因、抑郁、社交焦虑及学习问题都存在年级差异,自尊和不良行为不存在年级差异。(2)从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和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来看,在成功情境下,交往归因除了与情绪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人格维度呈正相关,与其他社会适应各方面呈负相关;在失败情境下与成功情境的相关情况相反。自尊与情绪性维度呈负相关,与其他人格维度呈正相关,抑郁、社交焦虑和学习问题与情绪性存在正相关,与其他人格维度存在负相关,不良行为只与宜人性存在负相关。(3)人格特质的不同方面和交往归因的不同归因方式可以预测初中生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人格维度除谨慎性外其他维度是初中生内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其中,情绪性对内部适应各方面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人格维度除外向性外其他维度是青少年外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其中,宜人性和开放性对外部适应各方面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成功情境下,内控的归因方式是初中生内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而外控的归因方式是初中生外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在失败情境下,内控的归因方式更能预测社会适应情况。(4)人格以及交往归因都会显著影响初中生的社会适应,但是社会适应更主要的受到人格的影响,尤其是情绪性,而且交往归因方式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较大。人格和交往归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在成功情境和失败情境之间存在差异。在成功情境下,宜人性和情绪性会通过交往归因的外部不稳定可控维度对外部不良行为间接产生影响。在失败情境下,宜人性和外向性主要通过交往归因的内部可控稳定维度对内部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人格特质的研究
  • 1.2 交往归因的研究
  • 1.3 社会适应的研究
  • 1.4 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 1.5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程序及结果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各量表的基本情况
  • 3.2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 3.3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 3.4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
  • 4 研究讨论
  • 4.1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关系的分析
  • 4.3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育运动领域中竞赛成就归因研究综述:归因方式与归因元素[J]. 四川体育科学 2019(04)
    • [2].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与心理归因的关系[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10)
    • [3].借助合理归因,促进学生成长[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9)
    • [4].行善有益身心健康[J]. 长寿 2019(02)
    • [5].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J].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9(03)
    • [6].学会合理归因——高一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J]. 江苏教育 2018(80)
    • [7].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J]. 长江丛刊 2018(21)
    • [8].中职升本学生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中职升本学生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9)
    • [9].存在焦虑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人际归因的中介作用[J]. 高教论坛 2020(01)
    • [10].心脏病自责归因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04)
    • [11].校园欺凌情境中旁观者归因特点对个人责任感知的影响——基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模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8)
    • [12].中学生宗教经验归因的调查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8(01)
    • [13].不同胜任力水平下大学生自谦归因对他人评价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5)
    • [14].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培训 2016(02)
    • [15].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 [16].初中生学业归因和学业求助行为关系的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07)
    • [17].积极归因,迈向成功的开始[J]. 初中生之友 2010(Z2)
    • [18].对一种共变信息的理性与利己的归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3)
    • [19].归因视角下澳洲中国留学生室友关系问题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8)
    • [20].无错之课即“错课”[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16)
    • [21].对小学数学错题归因与措施的研究[J]. 祖国 2018(11)
    • [22].课堂沉默归因及对策[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02)
    • [23].“超级中学”未必不是好事[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1(Z6)
    • [24].数学学习与心理归因[J]. 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 2011(Z1)
    • [25].旅行,是心灵的阅读[J]. 商周刊 2014(18)
    • [26].引导后进生积极归因及实证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07)
    • [27].不能把这些问题归罪于改革开放[J]. 学习月刊 2011(17)
    • [28].建立大学生积极学业成就归因模式的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9].基于引导消费者归因的价格提升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30)
    • [30].职业生涯理论和归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韧性的培养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3)

    标签:;  ;  ;  ;  

    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