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与困顿 ——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研究

求索与困顿 ——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早在鸦片战争前在沿海的教会学校里就有萌芽,尔后随国门的打开和近代学校尤其是近代中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广东“地濒南海”,自古即多与外界联系,自然“易得风气之先”。而科学与科学教育作为舶来品,在沿海地区率先登陆也在情理之中。本文即首先考察了广东在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引入过程中的一些史实,接着着重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学制演变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关系。而学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莫过于1922年新学制,对于1930年代初的广东中学科学教育亦如是。从学制的层面看,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呈现出不断求索、渐进的上升趋势。选取此时广东的中学科学教育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一方面在于广东1930年代初政治、经济、教育上的一些特殊之处以及中学科学教育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在于广东1930年代初中学科学教育从属于整个近代中国科学教育,二者在大同之下有小异。考察前者可藉以推知后者,虽不确切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发展迅速,尤其是1929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公立中学更是有长足发展,虽然此时教会中学有所收缩,但根基仍在,质量可观。另外,私立中学也有所发展。本文试从中学的课程设置、自然科学仪器设备以及科学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等几个角度描述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的科学教育。这些因素均属于科学教育的客观因素。不同的学校情况不同,但总体而言,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不容乐观。其中,仪器设备及图书、教材的影响尤其重要。本文以省立四中、知用中学和角石中学为重点逐一描述了上述客观因素,以期展示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情况。在分析前述广东中学的科学教育时,师资和学生的状况均有涉及,但前文主要是着眼于科学教育在中学的客观方面如课程、仪器设备、教材、图书及社会风俗等方面。而此处单就师资与学生即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观方面进行论述。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学师资的质量是难有保障的,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师资更是屡遭诟病。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另外也有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因素。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研究中常常被忽视。其实,中学生还是颇受重视的,因为当时条件所限,能上中学的不多,1922年新学制高、初中分段以后,能上高中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数量少并不代表质量高。中学生的质量也同样饱受苛责。一方面国人历来对教育期望过高,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学生成绩也的确让人不敢恭维。国文、历史、三民主义等文科尚能应付,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科目就望而生畏了。但无论如何,学生质量差的主要责任不在学生,甚至可以说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困顿不在于科学教育本身,教育的成败也不在于教育本身。总之,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科学教育处于理想的求索与实际的困顿中,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国情的必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近代学制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
  • 第一节 广东与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引入
  • 第二节 壬寅癸卯学制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
  • 第三节 壬子癸丑学制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
  • 第四节 新学制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
  • 第二章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
  • 第一节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仪器设备
  • 第三节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图书与教材
  • 第四节 广东风俗与广东中学科学教育
  • 第三章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互动
  • 第一节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师资
  • 第二节 中学生与科学教育
  • 第三节 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的理论成果与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求索与困顿 ——1930年代初广东中学科学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