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星状细胞自噬现象的特征鉴定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肝星状细胞自噬现象的特征鉴定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在确认肝星状细胞存在自噬现象的基础上,通过体外调节肝星状细胞的自噬水平,观察自噬水平改变对此细胞增殖及前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以自噬信号通路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梯度密度法分离、原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光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HSC发生自噬时的超微形态学特征;3. MDC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技术观察HSC中的自噬溶酶体的形态改变;4.Western-blot技术检测HSC中自噬信号分子蛋白的表达;5.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SC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6.通过CellTiter96Non-Radioactive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MTT)方法分析HSC的增殖情况;7.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的细胞凋亡率。8.通过自噬信号促进剂、抑制剂的应用,观察HSC自噬水平的应答变化,分析与HSC增殖、胶原生成等靶效应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通过梯度密度法成功分离和原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在此基础上,1.观察到荧光显微镜及扫描超微电镜下的HSC自噬表现特征;检测到HSC中存在自噬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2.与对照相比,用EBSS培养液饥饿培养法,可诱导出HSC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用自噬促进剂Rapamycin孵育HSC可刺激细胞自噬通路分子ATG5、beclin1、LC3II的表达升高;而自噬抑制剂3MA显著下调HSC中这些自噬分子的表达。3. Real-time PCR检测显示,自噬抑制剂3MA减少HSC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相反,自噬促进剂Rapamycin使HSC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升高。此外,MTT分析显示,自噬抑制剂3MA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4.用重组人TGFβ1明显刺激HSCⅠ型前胶原mRNA转录增加;再加入Rapamycin后,发现可进一步上调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TGFβ1诱导的Ⅰ型前胶原mRNA增量可被3MA作用所逆转。5.使用羟基氯喹HCQ刺激,发现明显增加细胞自噬分子蛋白质LC3B及自噬溶酶体的表达。与此同时,HCQ发现可浓度依赖性降低HSC-T6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浓度依赖性抑制HSC-T6增殖。有趣的是,HCQ作用下HSC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负相关关系,P=0.02,相关系数r=-0.882。6.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发现随着四氯化碳注射诱导时间的延长,肝组织中Atg5、beclin-1的表达上升。7.同时将HCQ、3MA与HSC共孵育24h后,发现联合用药比单药的致细胞调亡率更明显,P<0.05。结论:1.本研究确认肝星状细胞存在自噬现象;2.自噬水平的调节可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自噬可抑制HSC的增殖及前胶原mRNA的表达,提示自噬信号通路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3.羟氯喹明显抑制自噬信号传递,同时显示出显著减少HSC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提示其在抗肝纤维化治疗方面的诱人前景。

论文目录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方法与材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自噬与肝脏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1)
    • [2].提高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获得率及纯度的分离方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1)
    • [3].姜黄素对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肝星状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06)
    • [4].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01)
    • [5].压力对肝星状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 2009(S1)
    • [6].分离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肝星状细胞的改良方法[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3)
    • [7].神经酰胺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6(02)
    • [8].中药肝复康干预肝星状细胞及肝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6)
    • [9].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03)
    • [10].逆转素对肝星状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J]. 山东医药 2018(24)
    • [11].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01)
    • [12].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培养改良与性质鉴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0)
    • [13].肝星状细胞的起源与功能[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0(04)
    • [14].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0)
    • [15].中药诱导肝星状细胞衰老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 2018(01)
    • [16].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抑制内皮素-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收缩的机制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 [17].乙型肝炎病毒促进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18)
    • [1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坏死[J]. 江西医药 2019(11)
    • [19].四乙胺对肝星状细胞钾通道及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14)
    • [20].肝星状细胞收缩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10)
    • [21].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1)
    • [22].肝星状细胞激活与增殖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04)
    • [23].猪肝星状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对泛素化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2)
    • [24].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建立[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14)
    • [25].miRNAs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8(43)
    • [26].肝星状细胞的移行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06)
    • [27].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 2010(05)
    • [28].肝星状细胞中表皮形态发生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作用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05)
    • [29].肝星状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药物reversine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5(04)
    • [30].肝星状细胞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肝星状细胞自噬现象的特征鉴定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