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艾滋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健康教育
艾滋病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瞿晓林,杨跃,尹跃兵,龚宗跃,邱爱珠[1](2019)在《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后的实验组和未干预的对照组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认知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医学生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研究对象,根据文献优选及专家建议制定调查表格,以相同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对象,对比分析教育效果。结果对照组调查对象378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42.6%,实验组调查对象378人,其知晓率9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高职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的认知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文倩,周建芳,蒋悦[2](2019)在《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艾滋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关于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采用率差(RD)作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3篇,最终纳入28篇,样本量为48 037人,其中干预组23 020人,占47.92%;对照组25 017人,占52.08%。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减少艾滋病传播"(RD=0.21,95%CI:0.11~0.32)、"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RD=0.34,95%CI:0.25~0.43)知识的知晓率显着提高;"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一同上课"(RD=0.21,95%CI:0.12~0.31)、"愿意成为艾滋病宣传志愿者"(RD=0.14,95%CI:0.06~0.23)的态度持有率显着提高;"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正确行为率显着提高(RD=0.30,95%CI:0.22~0.3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以同伴教育为主的综合健康干预组"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显着提高(RD=0.43,95%CI:0.32~0.53);医学生干预组"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一同上课"态度持有率显着提高(RD=0.40,95%CI:0.35~0.46)。经Begger's检验与Egger's检验,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国内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而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干预仍需加强,可推广以同伴教育为主的综合健康干预。(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徐生鑫[3](2019)在《民族地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大中学校,本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探究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黄璇[4](2019)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对2016-2018年北海市参加婚检和孕检的妇女分两组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回收的调查问卷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016-2018年北海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0。结论加大对育龄妇女健康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婚检和孕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率和咨询率,可以最大限度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卢颖斐,林良运,廖春燕[5](2019)在《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孕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卡的15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75例,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照组(75例,实施常规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80.00%)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十分可行,不仅有助于增加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还可增加其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陈凯梅[6](2019)在《观察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艾滋病高危人员,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干预前后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措施应用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 104例艾滋病高危人员中无商业性行为、避孕套正确使用、无危险血液暴露行为、参与艾滋病宣传讲座占比分别为88.46%、92.31%、100.00%、58.65%,均低于干预前的28.85%、21.15%、31.73%、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104例艾滋病高危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69.31±2.7)分高于干预前的(33.38±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行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其预防措施执行率与艾滋病了解程度,健康教育所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蔡康丽[7](2019)在《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520例广东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教育措施。观察组采用传统方式、同伴教育、参与式健康教育及动画片教育的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学生对艾滋病知信行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得分≥75分占比、同意禁止感染艾滋病外国旅客入境占比、不同意婚前性行为占比、愿意主动关心艾滋病患者占比及未有过性行为占比分别为57.69%、74.23%、80.77%、72.31%、82.69%,高于对照组的35.38%、31.54%、23.46%、26.54%、5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信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李培培,彭蕴丽,王艺[8](2019)在《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300例第1次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随机编号,设置1~100号作为心理护理组,予以常规服药指导与心理护理;设置101~200号作为同伴教育组,予以常规服药指导与同伴教育;设置201~300号作为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组,进行常规服药指导的同时,全程执行连续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结,安排固定小组成员进行随访,搜集患者信息,评价全部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性显着高于另外2组(P<0.05);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同伴教育配合心理护理显着高于另外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病毒载量值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提高服药的规范性,重塑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服药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张梦玥,卢冲,朱吕缘,胡文倩,严谋春[9](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灾区,高校大学生群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持续上涨,艾滋病感染者年龄结构不断趋向低龄化,引发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因此,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以烟台市各大高校为例,综合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文献查阅法、深入个案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科学研究方法,旨在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运用专业价值理念,依靠专业理论为指导,以社工专业干预模式为手段,促使社会工作与艾滋病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试图探讨出一条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独特路径,以期望为我国高校防艾健康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期刊2019年10期)
蒋凌月[10](2019)在《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公选课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问题突出,对大学生开展深入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迫在眉睫。开设足够课时的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公选课,既可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保证内容有足够的广度及深度,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标,更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技能。参与式教学法是在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常用方法,充分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视频资料、角色扮演及游戏活动等方法能有效促进知识、信念及行为的转化,最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艾滋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艾滋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关于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采用率差(RD)作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3篇,最终纳入28篇,样本量为48 037人,其中干预组23 020人,占47.92%;对照组25 017人,占52.08%。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减少艾滋病传播"(RD=0.21,95%CI:0.11~0.32)、"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RD=0.34,95%CI:0.25~0.43)知识的知晓率显着提高;"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一同上课"(RD=0.21,95%CI:0.12~0.31)、"愿意成为艾滋病宣传志愿者"(RD=0.14,95%CI:0.06~0.23)的态度持有率显着提高;"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正确行为率显着提高(RD=0.30,95%CI:0.22~0.3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以同伴教育为主的综合健康干预组"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显着提高(RD=0.43,95%CI:0.32~0.53);医学生干预组"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一同上课"态度持有率显着提高(RD=0.40,95%CI:0.35~0.46)。经Begger's检验与Egger's检验,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国内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而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干预仍需加强,可推广以同伴教育为主的综合健康干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艾滋病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瞿晓林,杨跃,尹跃兵,龚宗跃,邱爱珠.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2].王文倩,周建芳,蒋悦.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2019
[3].徐生鑫.民族地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黄璇.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5].卢颖斐,林良运,廖春燕.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陈凯梅.观察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蔡康丽.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8].李培培,彭蕴丽,王艺.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9].张梦玥,卢冲,朱吕缘,胡文倩,严谋春.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市场周刊.2019
[10].蒋凌月.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公选课中的运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