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用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笋用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选取笋用竹中的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为研究材料,分别选择对成年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的节芽、地下茎和嫩枝条的嫩茎段三种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激素组合、培养条件以及防褐变措施进行了研究,确立了笋用竹节芽萌芽、愈伤组织形成和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找到了减轻褐变的有效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植体的消毒处理:采集3月初地下茎和5月健康的嫩枝条,洗涤剂溶液浸泡15~30min左右,半胱氨酸浸泡30min,流动的清水冲洗30~6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和0.1%的生汞分别消毒30~45s和6~9min,消毒效果最好,诱导率高,污染率低,可有效控制污染的发生(2)培养基:MS培养基适合笋用竹的节芽诱导和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及继代培养。均附加蔗糖25g/L,琼脂7g/L,pH值5.8。(3)以节芽诱导萌芽:以笋用竹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的饱满的节芽作为外植体,红哺鸡竹节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0.1mg/L+BA5mg/L,白哺鸡竹节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0.01mg/L+BA5 mg/L(4)选取笋用竹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的地下茎和嫩枝条的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红哺鸡竹地下茎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2.0mg/L+KT1.0 mg/L,红哺鸡竹嫩枝条嫩茎段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3.0mg/L+KT1.0mg/L。白哺鸡竹地下茎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3.0mg/L+KT1.0mg/L,白哺鸡竹嫩枝条嫩茎段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2.0mg/L+KT1.0 mg/L(5)不定芽的增殖:以初代培养获得的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无菌芽诱导丛生芽,BA和NAA影响笋用竹增殖的主要因子。红哺鸡竹和白哺鸡竹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MS+NAA1mg/L+BA5mg/L(6)愈伤组织的增殖:在愈伤组织增殖试验过程中,愈伤组织生长比较的慢,并且褐变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第二次之后,逐渐发黑直至死亡。只有极少数的存活,但增殖率非常的低,也没有出现分化的现象。(7)防褐变措施:外植体在半胱氨酸溶液(100 mg/L)中浸泡30min,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哆烷酮和10mg/L AgNO3,以及在20℃的温度下进行暗培养,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绪论
  •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1.1.1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 1.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 1.2 笋用竹的研究进展
  • 1.2.1 笋用竹的形态特征
  • 1.2.2 笋用竹的生态习性
  • 1.2.3 笋用竹的类型
  • 1.2.4 笋用竹的世界分布概况
  • 1.2.5 中国笋用竹品种资源及分布概况
  • 1.3 笋用竹的繁殖方式
  • 1.3.1 种子繁殖
  • 1.3.2 分蔸移栽
  • 1.3.3 截秆
  • 1.3.4 扦插
  • 1.3.5 移鞭
  • 1.3.6 空中诱根
  • 1.3.7 组织培养
  • 1.4 竹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外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植物材料
  • 3.1.2 实验植物材料预处理
  • 3.1.3 基本培养基
  • 3.1.4 培养条件
  • 3.2 实验方法
  • 3.2.1 外植体的消毒和选择
  • 3.2.2 初代培养
  • 3.2.3 继代培养
  • 3.2.4 几种防褐化措施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外植体的消毒和选择
  • 4.1.1 不同消毒方式对材料消毒效果的影响
  • 4.1.2 不同采样时间对笋用竹组织培养的影响
  • 4.2 初代培养
  • 4.2.1 茎段节芽萌芽的诱导
  • 4.2.2 以地下茎和嫩枝条的嫩茎段诱导愈伤组织
  • 4.3 继代培养
  • 4.3.1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 4.3.2 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
  • 4.4 几种防褐化措施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
  • 4.4.1 不同预处理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4.4.2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抗氧化剂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3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4.4.3 不同浓度AgNO3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4.4.4 不同光照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4.4.5 不同温度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外植体的消毒与选择
  • 5.2 初代培养
  • 5.2.1 以节芽诱导萌芽
  • 5.2.2 以地下茎和嫩枝条的嫩茎段诱导愈伤组织
  • 5.3 继代培养
  • 5.3.1 不定芽的增殖
  • 5.3.2 愈伤组织的增殖
  • 5.4 防褐变措施
  • 5.4.1 预处理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5.4.2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抗氧化剂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3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5.4.3 不同浓度AgNO3对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
  • 5.4.4 培养条件对褐变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外植体的消毒与选择
  • 5.5.2 初代培养
  • 5.5.3 继代培养
  • 5.5.4 褐变问题
  • 6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培养基配方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5种哺鸡竹竹笋营养成分评价[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04)
    • [2].几种经济竹种的引种栽培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6)
    • [3].诸暨市白哺鸡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4)
    • [4].四种刚竹属植物花器官形态描述(英文)[J]. 广西植物 2018(09)
    • [5].4种竹子木质素合成酶PAL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J]. 科技导报 2009(22)
    • [6].珠三角观赏竹类景观应用调查与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7)

    标签:;  ;  ;  

    笋用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