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

论文摘要

在词汇系统中,反义词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中,反义词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词的结构看,不少合成词、成语都是由反义词素构成的;从词的运用来看,反义词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汉语反义词学习恰恰是母语非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一个难点。由于反义词的构成形式和语义具有多样性,在词语对应、词素对应、义项对应等方面又具有不均衡性,这就给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难度。汉语词汇中,反义形容词在反义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本文力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反义形容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特点做出多层面的透视,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以描写的规律性,并以此探讨汉语学习者反义词的习得情况,以期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习得与运用汉语词汇,同时也为《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大纲)的修订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的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是以《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中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的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工具对大纲中反义形容词的数量、等级分布、对应关系等进行量化统计。第二是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中选取部分反义词,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母语为汉语者使用正负向形容词的比例。第三是设计一份汉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汉语学习者对反义形容词均衡性和负向形容词的适应和习得状况,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中的反义形容词在等级分布、对应关系、词素对应、意义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不均衡性。母语为汉语者使用反义形容词时,正向形容词的使用频率要明显高于负向形容词,正向形容词否定式的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负向形容词否定式;形容词的否定式,从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意义上来看,大部分可以用其反义词的肯定式来替换;在具有“可替换性”的形容词否定式中,显性可替换的频率要高于隐性可替换。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在掌握正负向形容词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于反义词的构成条件如色彩意义的一致性和否定式不能作为反义词等,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反义形容词词素对应的不均衡性理解不够,存在通过推理反义词素拼凑成反义词的现象;负向形容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会直接使用,甚至有些需使用无标记性正向形容词的场合也会误用;在反义词的对应形式上,汉语学习者不太拘泥于词语结构上的对称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非母语学习者的汉语反义词教学策略。主要有:可以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大纲)》各级词汇上添加反义词标注、多义形容词各义项标注以及正负向形容词符号标注。在教材编写上应有意识地注重反义词的收入,生词释义时引入反义词同步显示以及注重多种形式的反义词练习设计。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提倡反义形容词成对教学;注重正负向形容词及其否定式的对比讲解;在教学中渗透色彩修辞和相关语法方面的讲解;把握好反义词素对应性既促进教学又存在一定误导作用的两面性;建议用图表方式来进行多义项词汇反义词教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反义词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一、关于反义词的基本理论
  • (一) 反义词的定义
  • (二) 反义词的成词条件
  • (三) 反义词的类型
  • 二、反义形容词及其不均衡性的研究现状
  • (一) 反义形容词研究
  • (二) 反义形容词的不均衡性研究
  • (三)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词研究
  • 三、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 (一) 主要支撑理论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的表现形式
  • 一、反义词本身的不均衡性
  • (一) 对应关系的不均衡性
  • (二) 反义义项的不均衡性
  • (三) 意义范围的不均衡性
  • (四) 反义词素的不均衡性
  • 二、习得与使用反义词过程中的不均衡性
  • (一) 对应等级的不均衡性
  • (二) 习得焦点与使用频率的不对应性
  • 第三章 《大纲》中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二、《大纲》中反义形容词的不均衡性研究
  • (一) 《大纲》中反义形容词的等级分布特点
  • (二) 《大纲》中反义形容词的均衡性与不均衡性
  • (三) 小结
  • 三、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的形成原因
  • (一) 存在多义词和同义词的原因
  • (二) 语义和语用上的原因
  • (三) 经济性原则
  • (四) 存在正、负向形容词
  • (五) 义反双方难度不一致
  • 第四章 母语为汉语者反义词使用的均衡性研究
  • 一、主要目的和语料库说明
  • 二、母语为汉语者反义词使用的均衡性研究
  • (一) 反义形容词使用频率的统计分析
  • (二) 形容词否定形式的使用分析
  • (三) 小结
  • 三、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母语非汉语者反义词习得中的均衡性研究
  • 一、目的和思路
  • 二、调查对象
  • 三、统计结果
  • 四、结果分析
  • 五、结论与原因
  • 第六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反义形容词教学策略
  • 一、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理论
  • (一) 词汇的意义
  • (二) 习得词汇的途径
  • (三) 如何才算习得词汇
  • 二、对编制《词汇大纲》的建议
  • 三、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 四、对词汇教学策略的启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写新闻少用形容词[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3)
    • [2].再说“量度形容词”[J]. 汉字文化 2020(09)
    • [3].东北方言泛义形容词“大”探析[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11)
    • [4].中·韩空间形容词“高/低(矮)”与“■■/■■”的意义对比研究[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02)
    • [5].藏语形容词的结构及搭配统计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1)
    • [6].定州方言中形容词儿化的类型、分布和语义特征[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 [7].“形容词+一点”中形容词的入位条件[J].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6)
    • [8].区分形容词与副词的价值及具体方法[J]. 语文建设 2017(08)
    • [9].形容词定谓转换的实现条件与“的”“很”的统一认知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3)
    • [10].论常态值形容词及其否定[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1].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2].「~ない」型复合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及极性特征[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5)
    • [13].形容词动态化现象初探[J]. 长治学院学报 2015(06)
    • [14].小结品质形容词不作配合的情况[J]. 法语学习 2015(06)
    • [15].现代汉语非谓形容词研究综述[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16].法语品质形容词的绝对最高级构成法[J]. 法语学习 2016(03)
    • [17].日语感情形容词的特点和用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 [18].以时间性和评价性为坐标的形容词分类[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4(06)
    • [19].汉英形容词的句法对比及其文化内涵[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10)
    • [20].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J]. 汉语学报 2015(01)
    • [21].形容词转化而成副词的用法浅析[J]. 法语学习 2015(02)
    • [22].基于语料库对“感情形容词词干+がる/そうだ”的认知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02)
    • [23].英汉复合形容词比较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策略[J]. 亚太教育 2015(10)
    • [24].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 [25].使用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的常见错误[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19(12)
    • [26].关于妈妈的“形容词”[J].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0(05)
    • [27].基于语料库的形容词“高い”作定语的构式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12)
    • [28].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解析(一)[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17)
    • [29].汉维语形容词对比研究[J]. 知识文库 2020(10)
    • [30].高量程度贬义形容词的褒义用法——以“严重”为例[J]. 现代语文 2020(02)

    标签:;  ;  ;  ;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