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

论文摘要

经济转型对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劳动妇女正在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弱势群体和城镇贫困人口的重要来源。解决女性失业和贫困问题,以及防止两性不平等的扩大,已成了当务之急。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进行分析可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微观基础。而国内对该课题尚缺乏全面深入的细致分析。本文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城镇女性的劳动供给行为模式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充分应用了现代劳动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以共同偏好模型和集体博弈模型为代表的家庭劳动供给模型为分析我国女性劳动供给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微观经济计量技术的发展则提供了实证工具。 在综合前人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女性劳动供给状况及其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并在理论上分析了两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家务劳动市场化、教育的增长以及离婚率上升等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不同影响。 本文随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微观层面上对我国城镇女性的个体劳动供给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可靠性高、连续性强、样本量大的数据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 在实证部分首先利用了横截面的微观数据对共同偏好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并发现就我国有小孩的家庭而言,家庭的内聚力仍足以维系稳定的家庭单一效用函数,共同偏好模型对分析我国这类家庭中的女性劳动供给行为而言仍然适用。此外,研究还应用了Heckman(1979)两阶段法对潜在市场工资水平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女性劳动供给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研究发现潜在市场工资水平越高,女性的劳动参与概率越大,劳动供给曲线没有出现后弯的倾向;并且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的总工资弹性、补偿性工资弹性以及收入弹性的绝对值都不大。 对劳动供给行为的更深入研究,使本文发现劳动供给行为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不仅仅是由于两性的个人特征存在差异,还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两性存在差别选择。应用扩展的就业状况多重选择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性别的影响非常显著,不仅能够对就业状况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通过其他变量,包括了教育、小孩数、婚姻等变量,对就业状况的选择产

论文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劳动供给与劳动参与率
  • 1.2.2 就业、失业与劳动参与
  • 1.2.3 工作小时数与劳动参与率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和说明
  • 1.3.3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文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局限性
  • 2 女性劳动供给研究文献综述
  • 2.1 关于女性劳动供给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 2.1.1 共同偏好模型的扩展
  • 2.1.2 家庭内部决策的集体博弃模型的应用
  • 2.1.3 从静态研究到动态分析
  • 2.2 关于女性劳动供给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 2.2.1 微观经济计量理论在女性劳动供给研究中的应用
  • 2.2.2 共同偏好模型和集体博弃模型的实证检验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城镇女性劳动供给状况的历年回顾
  • 3.1 劳动参与率统计口径的界定
  • 3.1.1 劳动参与率统计口径的国际比较
  • 3.1.2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计算方法
  • 3.2 计划经济时期女性劳动供给状况的变动(1949-1978)
  • 3.2.1 经济参与程度的提高
  • 3.2.2 职业和行业领域的拓展
  • 3.3 经济转型期女性劳动供给状况的变动(1978至今)
  • 3.3.1 经济转型中女性就业所面临的机遇
  • 3.3.2 经济转型中女性就业的困境
  • 3.3.3 1988-2002年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动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4 对转型经济中女性劳动供给的理论分析
  • 4.1 改革开放前的相关背景分析
  • 4.2 经济转型的特殊环境
  • 4.3 共同偏好框架内的理论分析
  • 4.3.1 性别工资差距与女性劳动参与
  • 4.3.2 家务劳动与女性劳动参与
  • 4.4 传统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4.5 集体博弃框架内的理论分析
  • 4.5.1 现象:教育增长与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
  • 4.5.2 简化的教育内生的家庭动态合作博弃模型
  • 4.5.3 教育内生的家庭动态合作博弃模型对我国情况的解释
  • 4.6 本章小结
  • 5 女性劳动供给函数的估计及对共同偏好模型的检验
  • 5.1 劳动参与方程与共有收入假说
  • 5.1.1 个体劳动供给模型基础上的劳动参与方程
  • 5.1.2 共同偏好模型基础上的劳动参与方程
  • 5.1.3 共有收入假说
  • 5.1.4 其他相关假说
  • 5.2 Heckman两阶段法在劳动参与决策计量分析中的应用
  • 5.3 对劳动参与方程的经验估计及对共有收入假说的检验
  • 5.3.1 数据来源及特征分析
  • 5.3.2 对工资方程的经验估计
  • 5.3.3 对劳动参与方程的经验估计
  • 5.3.4 对共有收入假说的检验
  • 5.4 劳动供给的工资弹性与收入弹性
  • 5.5 本章小结
  • 6 劳动就业状况的多重选择及其性别差异
  • 6.1 失业与劳动调节方式
  • 6.2 就业状态多重选择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
  • 6.3 对就业状况多重选择的实证分析
  • 6.3.1 数据特征分析
  • 6.3.2 不含交叉项的Multionmial logit模型回归结果及讨论
  • 6.4 劳动就业状况多重选择中的性别差异
  • 6.5 本章小结
  • 7 从非自主劳动供给向自主劳动供给的转化
  • 7.1 劳动供给行为与就业体制安排的内在联系
  • 7.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供给行为
  • 7.1.2 体制转轨中的劳动供给行为
  • 7.2 1988-2002年女性劳动供给函数的变动
  • 7.2.1 数据简介
  • 7.2.2 模型方法
  • 7.2.3 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回归结果及其比较
  • 7.3 劳动供给主体行为的变动与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 7.3.1 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的矛盾
  • 7.3.2 模型方法
  • 7.3.3 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Blinder-Oaxaca分解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及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增加就业机会
  • 8.2.2 改善劳动供给
  • 8.2.3 建立有效的生育保险制度
  • 8.2.4 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8.2.5 完善劳动就业的统计指标体系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失业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抑制还是激励?[J]. 调研世界 2020(01)
    • [2].老年劳动供给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20(05)
    • [3].农村老人“无休止的劳动供给”的因素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9)
    • [4].健康对农村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4)
    • [5].“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劳动供给的影响[J]. 今日财富 2017(05)
    • [6].社会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进展与评述[J]. 劳动经济评论 2015(02)
    • [7].中国城市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特征[J]. 人口与经济 2020(02)
    • [8].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关系研究综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03)
    • [9].财产性收入与劳动供给新红利——对“扩大财产性收入人群”的政策效应评估[J].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1)
    • [10].就业风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06)
    • [11].大病风险冲击下农户户内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分析——来自四川贫困县的证据[J].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4)
    •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3].子女数量与中国流动人口劳动供给[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04)
    • [14].老龄退休人员的劳动供给行为经济学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14(10)
    • [15].幸福视角下女性劳动供给行为调查分析[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02)
    • [16].贝克尔“家庭生产理论”在劳动供给模型中的应用与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1)
    • [17].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研究——基于职业倦怠[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22)
    • [18].农民劳动供给行为的统一性解读[J]. 经济学家 2008(02)
    • [19].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劳动供给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04)
    • [20].劳动供给与经济增长[J].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3)
    • [21].家庭视角下农村居民非农劳动供给研究[J]. 世界经济文汇 2020(05)
    • [22].员工满意对民营企业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J]. 中国商贸 2013(16)
    • [23].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3)
    • [24].“干中学”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学分析——员工传统劳动供给时间的替代[J]. 经济论坛 2012(07)
    • [25].工资率下降时增加劳动供给时间的劳动者个体特征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03)
    • [26].分析个人劳动供给看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2)
    • [2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对中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J]. 经济问题 2018(10)
    • [28].工资歧视与农村居民的非农劳动供给[J]. 经济管理 2014(12)
    • [29].数字平台工作参与群体:劳动供给及影响因素——基于U平台网约车司机的证据[J]. 人口研究 2018(04)
    • [30].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挖掘劳动供给潜力[J]. 中国发展观察 2016(23)

    标签:;  ;  ;  ;  ;  ;  ;  

    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