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决策量表论文-李胜强,李虹

职业决策量表论文-李胜强,李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决策量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决策方式,一般警觉式,过度警觉式,大学生

职业决策量表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强,李虹[1](2017)在《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制与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决策方式的使用和选择,对于决策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借鉴决策方式的相关理论,编制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并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测量。方法:结合中国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对职业决策方式定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量表,编制量表题目,选取即将毕业的481名大学生进行内容效度和结构检验。结果: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Cronbachα=0.72,CFI=0.91,RMSEA=0.05。结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可以作为测量职业决策方式的有效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李芬芬[2](2014)在《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修订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Saka,Gati和Kelly编制了《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用来测量大学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在国际上,此量表被验证是信效度良好的测评工具,并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广泛使用。国内尚没有相关的测量工具,所以本研究对《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进行修订,并验证该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以此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中国大学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以期丰富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领域,同时为即将要做出职业决策的个体以及职业心理咨询的教师提供一个诊断工具。本研究首先将《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翻译为中文又回译为英文,将回译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与原量表对比,确定翻译的量表尊重原作者本意。然后又和几位博士讨论了量表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确定了预测量表。为了对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本研究先使用整群抽样选取吉林某大学学生300人参加问卷的初测,对初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施测问卷。为了对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验证,本研究又在吉林另外一所大学选取学生400人参加问卷的正式施测,最终确定了52个项目的量表。最后本研究利用修订良好的量表调查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两个方面:1、本研究修订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分为叁个维度。这3个维度分别是悲观观念、焦虑和自我概念与认同。其中悲观观念维度又包含了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悲观的工作观和外控制点叁个因子。焦虑维度包含过程焦虑、结果焦虑、不确定性焦虑和选择焦虑四个因子。自我概念与认同包含特质性焦虑、低自尊、职业自我未定型以及依恋和分离的冲突四个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此量表信效度良好,信度方面,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都在0.7以上,重测信度系数都在0.8以上,说明该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良好。效度方面,从内部结构来看,利用《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收集的数据支持了原来的理论构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良好,各个拟合指数分别是X2/df=1.30,RMSEA=0.04,NFI=0.93,GFI=0.95,CFI=0.98,说明《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可以由叁维度、11个因子构建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从外部关系来看,将职业决策状态作为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效标,不同职业决策状态的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特点,职业确定程度越高的学生表现出越低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说明《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2、以本研究修订的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得到如下4方面的结论:(1)我国大学生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着的差异,且表现为女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显着高于男生的相关方面的困难(p<0.01)。(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不存在显着的差异,但是在焦虑分量表上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存在显着的差异(p<0.01),理工科学生的焦虑显着低于文科学生的焦虑。(4)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不存在显着年级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沈莹[3](2012)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职业决策研究基础上,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尝试建立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的维度,编订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量表》。首先,本研究选取南京市104名大学生进行预测;然后依据预测数据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对量表进行修订,再次抽取51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对量表进一步做出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量表》、《自我分化量表》测评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和自我分化的特点,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和自我分化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择业认知、择业情绪、择业意志、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结果与最初的理论设想一致。2.通过预测和正式施测,区分度、信度、结构效度结果表明,编制的职业决策因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可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3.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和自我分化特点上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4.自我分化变量中的与人融合、情感断绝和自我位置维度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因素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与人融合的预测力最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15)

井世洁[4](2010)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Betz和Taylor编制的CDMSE对7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尝试对其进行修订,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包括针对自我评价、自我需求、信息收集、问题应对、职业选择和压力抵抗六个方面的信心因素;经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评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0年02期)

周满玲[5](2007)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面对选择人生道路的非常时期,一般来说都能就社会就业市场的状况和个人的情况做出决策。然而在很多时候,由于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决策方式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往往会遇到或出现各种各样的决策困难。针对这些困难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个体顺利做出决策并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稳步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个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以此来了解当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状况,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以及大学生的这些困难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量表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并用该量表调查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可以分为5个维度:自我评价能力、职业熟悉度、社会环境因素、人——职匹配、社会适应性。其结果与自己的理论构想一致。(2)量表所测得的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体呈现正向趋势。各个维度所表现出来的高低水平依次是:社会环境因素、职业熟悉度、自我评价能力、社会适应性、人——职匹配。(3)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困难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其中仅在社会适应性和人——职匹配两个维度上女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显着高于男生,而在职业熟悉度维度上男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显着高于女生。(4)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困难不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其中仅在职业熟悉度、人——职匹配和社会适应性叁个维度上存在着显着的年级差异。在职业熟悉度上,一年级分别与二、叁、四年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表现为:一年级>二年级>叁年级>四年级;在人——职匹配能力上,一年级分别与叁、四年级差异显着,表现为:叁年级>四年级>一年级;在社会适应性上,一年级分别与叁、四年级差异显着,表现为四年级>叁年级>一年级。(5)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困难在专业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也不显着,但是文科学生得分普遍高于理科学生。(6)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困难水平在性别与年级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在人——职匹配这个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年级和专业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社会适应性这个维度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它各维度上交互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4-21)

胡洁[6](2007)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量表的编制及标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未决(career indecision)一直是近几十年来职业心理学家和咨询工作者非常重视的研究主题。为了根据职业未决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地职业咨询或辅导,就需要有相应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揭示出职业未决的结构实质,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检测。本研究立足于江西省内大学生,希望编制一套适合大学生使用的职业决策因素量表,作为高校就业辅导或生涯咨询的测量工具。该量表由叁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定向量表”(6个项目)、“情感舒适量表”(7个项目)和“原因量表”(20个项目,5个因子)。结果显示定向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791,情感舒适量表为.824,原因总量表信度为.861。定向量表、情感舒适量表均为单一维度,原因量表的五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较好,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最后阶段还建立了标准分数常模(n=1316)。(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陈翠玲,李春花,赵丽丽[7](2006)在《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CDMSE)是Betz和Hackett于1981年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觉知,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毕业后能否很快找到工作相关。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涉及青少年阶段的研究较少,以幼儿师范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为寥寥。因此,编制适用于幼师生的择业效能感的测量工具,以及探讨幼师生的择业效能感的特点都是有意义的。鉴于此,本文尝试编制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并探讨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理论结构,以期为幼师生的职业指导提供心理学依据。以344名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师生为被试,采用Amos4.0程序,对幼师生的择业效能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自编《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同时以生源地(城、乡)、年级(一、二、叁年级)和对幼师专业的兴趣(不喜欢、喜欢)为自变量,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个维度为因变量,使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的多变量(Multivariate)分析,考察了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结果显示:(1)《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2)生源地与年级的主效应不显着;(3)喜欢幼师与否的主效应显着,平均数比较发现,喜欢幼师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着的高于不喜欢幼师专业的学生;(4)生源地与年级、生源地与对幼师专业的兴趣以及年级与对幼师专业的兴趣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2-01)

朱关明[8](2005)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以前对自己能否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职业决策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等,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杭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作者首先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理论,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立足点。其次根据理论、开放式问卷测查和访谈结果等确定了量表的基本结构并收集测题,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量表进行不断修改,终于形成了符合测量学要求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包含七个维度,即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职业规划、社会支持、问题解决、求职技巧。第叁,通过编制完成的量表所测得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赵冯香[9](2005)在《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很多人存在决策困难。为此,高校教育需要了解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测量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工具,为职业咨询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Betz & Taylor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参照两位学者1996年编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简式”(CDMSE-SF),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案例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和预测,编订了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简式量表。 用编订后的量表,对叁所高校11个专业类型的1000名毕业年级的大学生施测,取得755分有效样本。对量表作了信、效度检验,建立了常模;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方差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作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基本证实了假设,主要结论如下: 1) Taylor & Betz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对中国的大学生是适用的; 2) 编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简式量表”具有合格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职业决策困难的诊断性量表来使用; 3) 25%~30%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有明显的职业决策困难,主要表现于未来规划、目标选定两个方面; 4)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学历、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工作经历等几个方面具有显着差异;但在性别、城乡和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 5)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关系; 6) 社会适应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指数存在显着的相关;职业选择、身心状况、生活适应性及环境认同适应性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能力有显着的预测效应;问题解决、目标选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性有显着的预测效应。 本研究还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研究,呼吁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心要重视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并且提出了实用的咨询辅导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1-01)

职业决策量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Saka,Gati和Kelly编制了《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用来测量大学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在国际上,此量表被验证是信效度良好的测评工具,并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广泛使用。国内尚没有相关的测量工具,所以本研究对《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进行修订,并验证该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以此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中国大学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以期丰富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领域,同时为即将要做出职业决策的个体以及职业心理咨询的教师提供一个诊断工具。本研究首先将《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翻译为中文又回译为英文,将回译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与原量表对比,确定翻译的量表尊重原作者本意。然后又和几位博士讨论了量表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确定了预测量表。为了对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本研究先使用整群抽样选取吉林某大学学生300人参加问卷的初测,对初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施测问卷。为了对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验证,本研究又在吉林另外一所大学选取学生400人参加问卷的正式施测,最终确定了52个项目的量表。最后本研究利用修订良好的量表调查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两个方面:1、本研究修订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分为叁个维度。这3个维度分别是悲观观念、焦虑和自我概念与认同。其中悲观观念维度又包含了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悲观的工作观和外控制点叁个因子。焦虑维度包含过程焦虑、结果焦虑、不确定性焦虑和选择焦虑四个因子。自我概念与认同包含特质性焦虑、低自尊、职业自我未定型以及依恋和分离的冲突四个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此量表信效度良好,信度方面,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都在0.7以上,重测信度系数都在0.8以上,说明该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良好。效度方面,从内部结构来看,利用《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收集的数据支持了原来的理论构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良好,各个拟合指数分别是X2/df=1.30,RMSEA=0.04,NFI=0.93,GFI=0.95,CFI=0.98,说明《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可以由叁维度、11个因子构建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从外部关系来看,将职业决策状态作为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效标,不同职业决策状态的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特点,职业确定程度越高的学生表现出越低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说明《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2、以本研究修订的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和特点,得到如下4方面的结论:(1)我国大学生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着的差异,且表现为女生的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显着高于男生的相关方面的困难(p<0.01)。(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不存在显着的差异,但是在焦虑分量表上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存在显着的差异(p<0.01),理工科学生的焦虑显着低于文科学生的焦虑。(4)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不存在显着年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决策量表论文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制与测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

[2].李芬芬.大学生情绪和人格方面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修订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沈莹.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井世洁.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修订[J].人类工效学.2010

[5].周满玲.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7

[6].胡洁.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量表的编制及标准化[D].江西师范大学.2007

[7].陈翠玲,李春花,赵丽丽.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8].朱关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9].赵冯香.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

标签:;  ;  ;  ;  

职业决策量表论文-李胜强,李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