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研究

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的描述分析,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比较,了解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不同年级、非新闻专业不同学科、非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现状;探讨网络素养的三维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本研究的核心文献——周葆华和陆晔的《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中提到的媒介素养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笔者提出网络素养的三个维度:网络信息获取、网络信息处理(选择、思考、质疑、核实和拒绝)以及网络参与行为(网络表达和网络产制)。本研究也调查了成都高校学生的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成都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情况较好;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选择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选择主要集中在“网络娱乐”上;网络信息思考能力一般,只是“偶尔思考”;网络信息质疑能力差;网络信息核实能力差;网络信息拒绝情况较好,但缺乏质疑和核实的拒绝,意义不大。网络参与行为,网络作为互动性最强的媒介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其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网络产制情况较好;网络道德情况是成都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评判意识。学校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学校为师生提供了网络素养教育的平台,有相关课程的设置,但教师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意识和实践情况都不好。通过比较分析,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略有不同;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略有不同;非新闻专业不同学科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文科生略优于理科生;非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通过相关分析,网络信息获取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思考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质疑对网络表达和网络产制均无影响;网络信息核实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拒绝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可见,除了网络信息质疑,网络信息处理其他四个指标对网络表达均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均有负向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依据
  • 1.1.1 大学生网民数量庞大
  • 1.1.2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导致社会问题
  • 1.1.3 大学教育体系为启动传媒素养教育提供了可能
  • 1.1.4 新闻传播学专业发展为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人才资源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核心概念
  • 3.1.2 维度
  • 3.1.3 指标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调查研究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研究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
  • 4.1.1 调查问卷的社会人口学变量
  • 4.1.2 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基本情况
  • 4.1.3 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
  • 4.1.4 小结
  • 4.2 新闻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比较
  • 4.2.1 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情况比较
  • 4.2.2 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情况比较
  • 4.2.3 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比较
  • 4.2.4 非新闻专业不同学科和年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比较
  • 4.2.5 小结
  • 4.3 网络素养的三维关系探讨
  • 4.3.1 网络信息获取维度与网络参与行为的关系
  • 4.3.2 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思考指标与网络参与行为的关系
  • 4.3.3 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质疑指标与网络参与行为的关系
  • 4.3.4 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核实指标与网络参与行为的关系
  • 4.3.5 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拒绝指标与网络参与行为的关系
  • 4.3.6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 附件
  • 问卷效度评价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何破解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贵州民族大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04)
    • [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4)
    • [3].四位一体: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 传媒 2020(02)
    • [4].校园媒体在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记者摇篮 2020(03)
    • [5].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媒体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3)
    • [6].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7)
    • [7].高职新闻专业在线课程互动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 传播与版权 2020(08)
    • [8].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9)
    • [9].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传媒论坛 2018(05)
    • [10].树立新闻专业思维 提升全媒采写能力[J]. 嘉应学院学报 2018(07)
    • [11].国内新闻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分析[J]. 传媒论坛 2018(12)
    • [12].基于专业预警机制的高职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新闻评论”课程为例[J]. 视听 2016(12)
    • [13].高职高专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01)
    • [14].让新闻专业学生爱上新闻行业——辽宁省高校与新闻单位挂职互聘交流的经验体会[J]. 新闻战线 2017(15)
    • [15].新闻专业向“影像制作”方向转型的专业建设研究——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01)
    • [16].社交媒体使用对新闻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的影响[J]. 全球传媒学刊 2015(04)
    • [17].微信平台在宁波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实践中的运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06)
    • [18].高校新闻专业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现状调查——以西部四所高校为例[J]. 新闻知识 2016(04)
    • [19].上海地区新闻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新闻界 2016(08)
    • [20].体育新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 新闻知识 2014(12)
    • [21].论媒体公信力建设与新闻专业精神重塑[J]. 新闻传播 2015(12)
    • [22].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7)
    • [23].论媒体公信力建设与新闻专业精神重塑[J]. 新闻传播 2015(15)
    • [24].新兴媒体人才培养需补上“新闻专业精神”这一课[J]. 文教资料 2016(31)
    • [25].高职新闻专业混合班教学的探索[J]. 文教资料 2017(11)
    • [26].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 文教资料 2011(10)
    • [27].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J]. 现代计算机(普及版) 2009(04)
    • [28].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吉林教育 2016(45)
    • [29].我收集了每天的风和日丽[J]. 快乐阅读 2016(21)
    • [30].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6)

    标签:;  ;  ;  ;  

    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