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从1986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人首次成功制备有机双层异质结器件以来,有机光电器件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科研院所和公司的广泛关注。有机小分子器件,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有机场效应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有机光伏器件(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OPVs)及有机激光器(Organic laser)都得到了研究。其中,可用作照明和信息显示的OLEDs也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自发光、响应快、全固态、制备工艺简单、宽视角、超薄、耐高低温、柔性等优点,被誉为最理想和最有潜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而有机光伏器件,与无机的器件相比,具有可大面积制备、可弯折、低成本等优点。但是,目前高的制造成本、有待于提高的器件效率、器件工作机理认识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有机光电器件的产业化进程。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在刚性和柔性OLEDs的制备工艺和高效有机光伏器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的工作,具体包括:1.采用直流加水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高透过率的氧化铟锡(ITO)薄膜。通过L18(35)的正交实验,系统性地研究了材料工艺参数(水分压、工作气压、基片温度、氧气流量和溅射功率等)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了方阻标定、透过率、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XRD(X-ray diffraction)等方法对ITO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的ITO导电基板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为83%,方阻达到53Ω/□。采用该方法制备的ITO薄膜制备了结构为Mg:Ag/Alq(40 nm)/NPB(15 nm)/CuPc(x nm)/ITO(100 nm)的倒置型OLED器件,并对CuPc的厚度进行了优化。当CuPc厚度为15 nm时,驱动电压为14 V下发光亮度达到了526 cd/m2。2.在低温条件下,采用加水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基于柔性衬底的ITO导电薄膜。详细地研究了衬底温度、溅射功率和溅射压强等工艺参数对柔性衬底上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在导电薄膜厚度为100 nm条件下,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衬底温度50℃、溅射功率100 W和溅射压强2 mTorr。为了解决导电薄膜附着性差的问题,在柔性基板和ITO导电薄膜间加入一层紫外固化胶作为改性层。制备了结构为PET/buffer layer/ITO/NPB/Alq/Mg:Ag的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在12 V电压下亮度达到了3286 cd/m2。3.对透明阴极结构及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根据矩阵光学理论,采用Matlab编程的方法计算了光学匹配层的参数。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20 nm)/NPB(30 nm)/Alq(40 nm)/LiF(1 nm)/Al(1 nm)/Ag(24 nm)/Alq(50 nm)的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果表明,当驱动电压为15V时,器件亮度达到了4536 cd/cm2。4.研究了CuPc、C60厚度对单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选用BCP、Alq、CuPc作为激子阻挡层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C60/EBL/Ag双异质结OPV器件,从原理上分析了激子阻挡层在提高器件性能上发挥的作用。5.将磷光材料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 azolato-N,C2,]iridiumm(acetylacetonate)[(t-bt)2Ir(acac)]加入有机光伏器件,用于提高器件的转换效率。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x%(t-bt)2Ir(acac)/C60/BCP/Ag、ITO/(t-bt)2Ir(acac)/CuPc/C60/BCP/Ag和ITO/CuPc/(t-bt)2Ir(acac)/C60/BCP/Ag的OPV器件,分析了三线态材料对于提高OPV效率所起到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工作通过ITO透明基板的制作,尤其是柔性基板的制作,为柔性光电器件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工艺和理论基础;同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效器件的研制做了前期的铺垫。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ITO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J]. 化学分析计量 2016(02)
- [2].氧化铟锡(ITO)自组装修饰及其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5(09)
- [3].生灭过程的Ito复合定理[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04)
- [4].气化粉与湿法粉制备ITO靶材过程及性能对比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9(03)
- [5].喷雾热解法制备ITO粉体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16(02)
- [6].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Ito变化及雷米普利的作用[J]. 微循环学杂志 2015(01)
- [7].粉浆浇注制备大尺寸ITO靶材工艺[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09)
- [8].基于ITO键合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特性研究[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2(02)
- [9].利用Ito公式求布朗运动和几何布朗运动的矩[J]. 大学数学 2010(01)
- [10].采用ITO纳米粒子喷墨印刷制备透明电极[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0(06)
- [11].ITO前体有机凝胶的简便制备方法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01)
- [12].基底温度对直流磁控溅射ITO透明导电薄膜性能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08(12)
- [13].几种ITO靶材第二相的分离和特征对比研究[J]. 稀有金属 2020(07)
- [14].溶剂热法制备立方状ITO粉体及其电性能[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10)
- [15].ITO再生处理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特性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15(10)
- [16].ITO镀膜设备气室门阀阀板的改进设计[J]. 玻璃 2012(02)
- [17].广义Ito方程组的对称和新的显式解[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8].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ITO导电玻璃电极上苯胺与对苯二胺的电化学共聚及其产物的表征[J]. 化学学报 2008(03)
- [19].偏压对ITO薄膜生长模式和光电性能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2(04)
- [20].暴露空气对臭氧处理ITO表面效果的影响[J]. 现代显示 2011(03)
- [21].微波烧结法制备ITO陶瓷[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1(06)
- [22].中国信息技术外包ITO市场的SWOT分析[J]. 南都学坛 2010(01)
- [23].激光刻蚀ITO薄膜工艺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22)
- [24].ITO气敏材料的制备和掺杂工艺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S1)
- [25].氧流量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特性影响的研究[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6(03)
- [26].ITO薄膜性能、应用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3(02)
- [27].基于无掩模光刻的高精度ITO电极湿法刻蚀工艺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3)
- [28].溅射时间对室温沉积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04)
- [29].新型抗静电整理剂ITO(掺锡氧化铟)[J]. 印染 2010(16)
- [30].ITO废靶材回收制备代汞缓蚀剂用氢氧化铟的研制[J]. 有色冶金节能 2010(05)
标签:氧化铟锡论文; 直流磁控溅射论文; 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 磷光材料论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论文; 柔性基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