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膳食纤维论文-贾福怀,韩晓峰,王俊,涂宏建,熊菲菲

复合膳食纤维论文-贾福怀,韩晓峰,王俊,涂宏建,熊菲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膳食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膳食纤维,脂代谢,HepG2细胞实验

复合膳食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贾福怀,韩晓峰,王俊,涂宏建,熊菲菲[1](2019)在《复合膳食纤维粉研制及其脂代谢功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圆苞车前子壳、聚葡萄糖、山楂、魔芋等原料为基础,开发出一款含有高膳食纤维的复合粉,并进行体外脂代谢活性功效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得出最优配料比,同时采用游离混合脂肪酸(FFA)(V油酸∶V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内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方法考察其促进甘油叁酯代谢的能力。结果:高膳食纤维粉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3.2%,红曲米粉1.6%,魔芋粉3.0%,叁氯蔗糖0.4%,其可调控脂代谢。结论:以圆苞车前子壳、聚葡萄糖、山楂、魔芋等原料开发的复合膳食纤维粉,具有很好的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刘静雪,李凤林,高婷婷,谢天,姜丽冬[2](2019)在《低GI高膳食纤维谷物复合营养粉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挤出改性玉米粉为基准原料,添加低GI谷物粉——莜麦改性粉、糯米改性粉、荞麦改性粉、菊芋改性粉研制低GI高膳食纤维谷物复合营养粉,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莜麦改性粉添加量13.32%、荞麦改性粉添加量5.27%、糯米改性粉添加量11.54%、菊芋改性粉添加量5.99%时,复合营养粉感官评分最高,为95.32分。影响营养粉感官评分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莜麦改性粉添加量>荞麦改性粉添加量>糯米改性粉添加量>菊芋改性粉添加量。研究实现谷物资源的同煮共熟,利用玉米、莜麦、荞麦、菊芋具有低GI高膳食纤维的特性,开发出一款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谷物复合营养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梁玲玮[3](2019)在《新型复合膳食纤维治疗便秘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某新型复合膳食纤维营养粉治疗便秘的功效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将102名受试者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食用某新型复合膳食纤维营养粉,对照组食用安慰剂,生活饮食习惯不改变,15天后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粪便指标以及一些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食组试食后的排便状况积分较试食前减少(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食组试食后双歧杆菌总菌、乳酸杆菌的均数较试吃前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试食组试食后CRCP2、CRCP3、GNB3基因3表达较试食前减少(P<0.05)。试食组试食后便秘患者症状自评表(PAC-SYM)和便秘状况量表(PAC-QOL)各维度得分与总评分都较试吃前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各维度得分与总评分也都显着降低(P<0.01)。结论某新型复合膳食纤维营养粉的食用对受试者的通便功能有所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刘丽娜,傅曼琴,徐玉娟,余元善,温靖[4](2019)在《玉米芯膳食纤维的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酶法提取玉米芯膳食纤维方法,优化复合酶法改性玉米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方法】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α-淀粉酶和糖化酶预处理提取玉米芯粗膳食纤维(TDF)条件,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法改性IDF制备SDF工艺。【结果】生物酶法提取玉米芯TDF条件:料液比1∶10、pH 9.0、1.4%碱性蛋白酶50℃酶解60 min;pH 6.5、0.3%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1∶1)、60℃水解60 min,IDF得率为69.35%。复合酶法改性IDF最佳工艺为:pH 5.0、温度50℃、纤维素酶1.2%、木聚糖酶1.2%、酶解时间为6 h、料液比为1∶10,SDF得率可达22.16%。处理后的SDF持水力为6.55 g/g,膨胀性为6.69 mL/g,持油力为4.65 g/g,分别比改性前提高40.26%、48.67%、74.16%。【结论】复合酶法改性玉米芯IDF制备SDF得率较单一纤维素酶和单一木聚糖酶处理的SDF得率高,且显着提高产物S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杜光,王昊宇,张诗沅[5](2019)在《全谷物大豆复合膳食纤维主食对肥胖者测量学及代谢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谷物大豆复合膳食纤维主食对肥胖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细粮组(CN,对照组)、全谷物复合膳食纤维组(WG)、全谷物大豆复合膳食纤维组(WGS)、膳食纤维制剂组(DF)四个组,每组男、女各10例。膳食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四个组受试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以及空腹血糖(FPG)、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代谢指标,比较其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叁个试验组的BMI、WC、HC和WHR均低于CN,WGS的BMI、WC和WHR均低于其他两个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个试验组FPG、TC、LDL-C较CN均显着下降,而HDL-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GS的FPG、LDL-C均低于其他两个试验组,而HDL-C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入全谷物复合膳食纤维主食的同时再添加大豆,在控制体重和改善慢性病有关的代谢指标的方面作用优于单纯全谷物复合膳食纤维主食。(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乔小全[6](2019)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黑色复合固体饮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枣属于“药食同源”食物,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新鲜黑枣具备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采集期比较集中,销货期短。若在销货期内,不能及时销售和贮藏,则会因为其水分含量高而导致腐烂变质,开发黑枣产品具有投资小,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黑豆皮为黑大豆的种皮,是加工生产黑豆油的副产物,不仅是优质膳食纤维的理想来源而且富含花青素,但因再次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造成其浪费严重。因此,为延长黑枣贮藏期,增加黑枣使用价值及黑豆皮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基于黑枣和黑豆皮的黑色复合固体饮料,并对制备的复合饮料的质量指标及营养成分进行评价。一方面解决了黑枣的贮藏问题,也可实现对黑豆皮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探究了制备复合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优化了其工艺参数,继而为黑枣黑豆皮的精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研制提供借鉴。其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利用超微粉碎辅助酶水解技术提取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各因素对产率的影响为:酶底比>液固比>酶解温度。制备黑豆皮SDF最优工艺为:物料粒径25~38μm、液固比30:1mL/g、酶底比188 U/mg、温度60℃。该条件下,SDF平均产率为12.01%,膨胀力2.56 mL/g,持水力377%,持油力138%,对胆酸钠的吸附率达29.89%。2.黑枣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素,影响出汁率且黏度较大。若不采用酶解技术而直接复合喷雾,会出现大量黏壁现象,增加喷雾难度,造成浪费。在复合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2%,温度45℃,pH 4.5,酶解90 min的条件下,出汁率增加,黏度降低,使复合浆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得率达65.89%,改善了喷雾效果。综合考虑,酶解辅助喷雾干燥制得黑枣黑豆皮SDF复合固体饮料品质较优。3.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液的喷雾干燥工艺。各因素对集粉率的影响为:阿拉伯胶添加量>进气温度>入料流量。喷雾干燥制备黑枣黑豆皮SDF复合固体饮料的最优工艺:黑豆皮SDF添加量为1.5%,进气温度176℃,阿拉伯胶添加量53%、入料流量818 mL/h。实施3次重复验证试验,黑枣黑豆皮SDF复合固体饮料平均得率为26.89%,堆积密度为0.538 g/mL,并且含水率低于5%,可适于长期存放。4.黑枣黑豆皮复合固体饮料的综合营养价值较高,每100 g复合固体饮料中V_C含量为18.94 mg,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29 g,常量元素K、Ca、Na、Mg、P的含量分别为265.17 mg、22.01 mg、0.33 mg、24.25 mg、38.02 mg。由其氨基酸组成分析可知含硫氨基酸相对较低,蛋白质营养价值丰富。因此,黑枣黑豆皮复合固体饮料是一种综合营养价值较高的新资源食品。(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陆东东,邓琳,倪冬姣,王志博[7](2019)在《复合膳食纤维“上上纤”对妊娠母猪刻板行为及粪便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膳食纤维产品"上上纤"对妊娠母猪粪便形态及刻板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中期母猪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上上纤组饲喂用上上纤替代基础饲粮中10%麸皮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15 d。试验结果显示,上上纤组母猪的粪便评分(3.82)显着低于对照组(4.55),上上纤组母猪便秘比例(31.66%)极显着低于对照组(46.25%),咬栏比例(8.22%)显着低于对照组(15.83%)。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膳食纤维"上上纤"能增加妊娠母猪的饱感,降低采食动机,从而降低母猪的刻板行为,同时添加"上上纤"能有效改善母猪粪便形态,缓解妊娠母猪的便秘。(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2期)

赵匀淑,程静,卢子博,李璇,陈文文[8](2019)在《大蒜秸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超声复合酶解提取及其抗氧化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大蒜秸秆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的影响。以SDF含量为响应值,对比分析超声、酶解及超声复合酶解法的改性效果,研究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加酶量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通过羟基(·OH)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评价SDF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复合酶解法提取的SDF得率最高,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加酶量5%、酶解时间4 h;SDF对·OH和DPPH·的清除率较强,其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41和0.64 mg/mL,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自由基清除率与SDF浓度呈现剂量效应线性关系,说明大蒜秸秆SDF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方东亚,郑亚凤[9](2019)在《笋头膳食纤维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笋头是笋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是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的膳食纤维原料。传统的热水法制备的笋头膳食纤维由于纤维颗粒大,口感粗糙,在食品中添加应用易造成品质下降。为了推动笋头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复合酶法改性工艺对笋头膳食纤维的粒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热水法制备的笋头膳食纤维为原料,以纤维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复合酶添加量、时间、温度和pH值对纤维粒径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结果,进行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为基础的响应面优化试验。比较分析了改性前后笋头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变化。【结果】复合酶法改性笋头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20%(纤维素酶∶木聚糖酶=1∶1),温度47℃,pH 5.4,时间2.0 h。以优化后的复合酶解法处理的笋头膳食纤维的纤维粒径(D_(90))由(146.2±0.21)μm降低至(97.2±0.14)μm。相对于改性处理前的笋头膳食纤维,改性笋头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度分别提高1.30、2.16和1.64倍。【结论】经过工艺优化的复合酶法可显着减小笋头膳食纤维的纤维粒径,并显着提高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度等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笋头膳食纤维在功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博华,张明,杨立风,门庆永,陈彩霞[10](2019)在《蔬菜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蓝花、苦瓜、金针菇、魔芋4种蔬菜为试验原料,通过正交优化研究复合酶法提取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提取所得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蔬菜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工艺为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00、1250、25 U/g,最佳提取温度分别为90、45、60℃,最佳酶解时间均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得率可达4.9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四种蔬菜的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浓度为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42%和57.97%,均高于金针菇、苦瓜、魔芋、西蓝花这4种蔬菜单一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本试验为蔬菜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02期)

复合膳食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挤出改性玉米粉为基准原料,添加低GI谷物粉——莜麦改性粉、糯米改性粉、荞麦改性粉、菊芋改性粉研制低GI高膳食纤维谷物复合营养粉,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莜麦改性粉添加量13.32%、荞麦改性粉添加量5.27%、糯米改性粉添加量11.54%、菊芋改性粉添加量5.99%时,复合营养粉感官评分最高,为95.32分。影响营养粉感官评分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莜麦改性粉添加量>荞麦改性粉添加量>糯米改性粉添加量>菊芋改性粉添加量。研究实现谷物资源的同煮共熟,利用玉米、莜麦、荞麦、菊芋具有低GI高膳食纤维的特性,开发出一款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谷物复合营养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膳食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贾福怀,韩晓峰,王俊,涂宏建,熊菲菲.复合膳食纤维粉研制及其脂代谢功效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9

[2].刘静雪,李凤林,高婷婷,谢天,姜丽冬.低GI高膳食纤维谷物复合营养粉工艺[J].食品工业.2019

[3].梁玲玮.新型复合膳食纤维治疗便秘及其机制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刘丽娜,傅曼琴,徐玉娟,余元善,温靖.玉米芯膳食纤维的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9

[5].杜光,王昊宇,张诗沅.全谷物大豆复合膳食纤维主食对肥胖者测量学及代谢指标的影响[J].饮食科学.2019

[6].乔小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黑色复合固体饮料的研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7].陆东东,邓琳,倪冬姣,王志博.复合膳食纤维“上上纤”对妊娠母猪刻板行为及粪便形态的影响[J].养猪.2019

[8].赵匀淑,程静,卢子博,李璇,陈文文.大蒜秸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超声复合酶解提取及其抗氧化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方东亚,郑亚凤.笋头膳食纤维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评价[J].福建农业学报.2019

[10].张博华,张明,杨立风,门庆永,陈彩霞.蔬菜复合可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果菜.2019

标签:;  ;  ;  

复合膳食纤维论文-贾福怀,韩晓峰,王俊,涂宏建,熊菲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