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研究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原生的植被遭到破坏,引起土壤的裸露,大量的不透水路面取代了具有自渗功能的土壤,当降雨来临时,产生了大量的雨水径流,加剧了雨水对土壤的冲蚀力,从而引发了土壤侵蚀,并导致大量沉积物的产生,这些沉积物长期淤积在河流水系,不断威胁着水体的水质安全,威胁着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水体是人类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保护河流水体的健康,控制河流水体的水质污染,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的规划方法,来探求一种健康导向下的滨水空间规划方法,以期实现降低土壤侵蚀与沉积物危害,保护河流水体水质、保护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目的。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滨水空间以及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的发展动态与研究进展,梳理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的框架体系,其中包括对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形成、分类及影响因素,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控制原则、规划程序以及规划内容的研究。同时,深入探讨了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研究,将本文的理论框架运用到实际的规划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增强了论文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通过对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方法的研究,在理论上推进了我国滨水空间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在实践中为滨水空间建设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土壤侵蚀及沉积物的控制途径,实现了保护河流水质、保护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调研法
  • 1.3.2 实地调研法
  • 1.3.3 归纳与演绎法
  • 1.3.4 跨学科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滨水空间
  • 1.4.2 土壤侵蚀
  • 1.4.3 沉积物
  • 1.5 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1.5.1 主要内容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1 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 2.1.1 国外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 2.1.2 国内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 2.2 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研究
  • 2.2.1 国外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研究
  • 2.2.2 国内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研究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2.3.1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理论与方法
  • 2.3.2 “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理论
  • 2.3.3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理论
  • 2.3.4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 理论
  • 2.3.5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框架
  • 3.1 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形成、分类及影响因素
  • 3.1.1 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 3.1.2 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分类
  • 3.1.3 土壤侵蚀与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3.2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原则
  • 3.2.1 尊重场地的自然地形
  • 3.2.2 最大限度的保护场地内现存的植被资源
  • 3.2.3 保护场地的敏感区域
  • 3.2.4 保持土壤干扰最小化
  • 3.2.5 保护地表径流与水系廊道
  • 3.2.6 源头控制土壤侵蚀与沉积物
  • 3.2.7 创造多样性的景观
  • 3.3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程序
  • 3.4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内容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策略
  • 4.1 规划策略体系构建
  • 4.2 宏观层面规划策略
  • 4.2.1 土地适建性区划策略
  • 4.2.2 水体环境控制策略
  • 4.2.3 水系廊道规划策略
  • 4.2.4 滨水驳岸规划策略
  • 4.2.5 道路空间规划策略
  • 4.2.6 绿地空间规划策略
  • 4.3 微观层面规划策略
  • 4.3.1 结合水系的控制策略
  • 4.3.2 结合驳岸的控制策略
  • 4.3.3 结合道路的控制策略
  • 4.3.4 结合绿地的控制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践案例分析——沈阳市薰衣草度假区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的控制规划
  • 5.1 项目概况
  • 5.1.1 地理位置
  • 5.1.2 自然条件
  • 5.2 规划控制目标
  • 5.3 场地现状因子分析
  • 5.3.1 现状高程要素的分析
  • 5.3.2 现状坡度要素的分析
  • 5.3.3 现状水文要素分析
  • 5.3.4 现状植被要素的分析
  • 5.3.5 土地适建性区划
  • 5.4 规划控制方案设计
  • 5.4.1 水体环境控制
  • 5.4.2 水系廊道规划
  • 5.4.3 滨水驳岸规划
  • 5.4.4 道路空间规划
  • 5.4.5 绿地空间规划
  • 5.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表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国陶都”佛山石湾东平河北岸为例[J]. 现代商业 2020(05)
    • [2].滨水空间活动强度差异中的地形设计——以上海后滩公园和徐汇滨江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3].城市滨水空间复兴探究——以小清河涤心雅境节点设计为例[J]. 城市住宅 2020(05)
    • [4].基于儿童友好的滨水空间安全感设计策略[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3)
    • [5].论述城市滨水空间的特性及塑造[J]. 价值工程 2020(21)
    • [6].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概述[J]. 居舍 2020(21)
    • [7].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16)
    • [8].后世博时代的滨水空间活力及再造问题——以长沙和上海为例[J]. 中外建筑 2020(10)
    • [9].基于“点、线”结合的滨水空间提升设计及工程应用[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10].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J]. 艺术科技 2019(07)
    • [11].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一些思考——空间、品质、文化与自然的有机融合[J]. 江西建材 2019(07)
    • [12].浅谈苏州河滨水空间建设[J]. 上海水务 2019(03)
    • [13].基于古浮桥为中心滨水空间的调查与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06)
    • [14].探究城市滨水空间现状与活力提升——以鞍山市万水河南路段滨水空间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18(10)
    • [15].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初探——以苏州市滨水空间开发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18(27)
    • [16].合肥天鹅湖滨水空间规划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06)
    • [17].首尔市汝矣岛汉江公园滨水空间设计分析[J]. 设计 2018(14)
    • [18].历史文化名城下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 艺术科技 2018(06)
    • [19].发展战略框架下的水源地滨水空间开发策略 以丹江库区郧阳湖滨水空间杨溪小镇为例[J]. 中华建设 2017(01)
    • [20].城市滨水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J]. 住宅科技 2017(05)
    • [21].“城市翻修”系列设计课程教学报告(32):北京通惠河滨水空间更新设计[J]. 城市设计 2017(02)
    • [22].生态视角的滨水空间设计——以梅城镇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7(05)
    • [23].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11)
    • [24].以体验为主导的城市滨水空间构建[J]. 安徽建筑 2016(03)
    • [25].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整治恢复与生态规划[J]. 现代园艺 2015(03)
    • [26].探讨城市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 2015(08)
    • [27].滨水空间[J]. 艺术品鉴 2020(12)
    • [28].试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J]. 智富时代 2019(03)
    • [29].浅析城市滨水空间步道景观设计[J]. 明日风尚 2018(13)
    • [30].基于美学形式下的城市滨水空间驳岸空间艺术设计原则[J]. 牡丹 2017(09)

    标签:;  ;  ;  ;  

    滨水空间土壤侵蚀与沉积物控制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