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11)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小儿呼吸衰竭患者当中抽取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和氨茶碱。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4.4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纳洛酮;氨茶碱;小儿呼吸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16-02
小儿呼吸衰竭是儿科的常见急症,危害大,死亡率高。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嗜睡、血压升高、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1]。如果没有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则患儿将出现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中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方法较多,包括病因治疗、氧疗、气道管理、机械通气、使用呼吸兴奋剂等。本文围绕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6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20±1.33)岁;轻度呼吸衰竭14例,中度呼吸衰竭19例,重度呼吸衰竭1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4.50±1.27)岁;轻度呼吸衰竭16例,中度呼吸衰竭18例,重度呼吸衰竭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包括监测血氧饱和度,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祛痰,清除消化道分泌物,低流量吸氧,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等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①将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57)2mg加入5mL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静脉注射,剂量为0.01~0.04mg/kg,每隔4小时推注一次。症状得到缓解之后改为0.2mg纳洛酮加入30mL5%葡萄糖溶液持续静脉滴注。②将氨茶碱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66)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至20~40ml,静脉注射,每次0.125~0.25g,每日0.5~1.0g。
1.3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24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神志清醒,呼吸节律恢复正常。有效:用药48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呼吸节律恢复正常,心衰症状消失,神志有所恢复。无效:用药48小时之后,患者的症状仍未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4.4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一般伴随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代谢功能紊乱等症状,并发心肺功能障碍,并且心肌、脑血管均受到严重的影响[2]。因此,其治疗难度较大,很多患儿因治疗无效而死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临床中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以常规药物治疗、机械通气为主,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不良反应多、治疗费用高、创伤大等缺点,因此临床中需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药,其作用主要为解毒、镇痛,同时也能缓解呼吸抑制。当它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时,其作用机制为: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3]。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它能抑制磷酸二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肌痉挛,兴奋中枢神经。近年来,纳洛酮和氨茶碱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衰竭,但是单用的情况下疗效不佳,所以临床中多将二者联合使用。本次研究对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做了探讨,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这个结果充分说明,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更为理想。
综上,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永谊,梁小丽,黎巧明等.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7(07):122-123.
[2]钟志远,丁蓉芳.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儿CRP的影响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25(05):431-432.
[3]庄景娜.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6(05):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