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课堂的细节

关注语文课堂的细节

河北省大名县孙甘店乡小学张文卿

【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31-01

关注语文课堂的细节,并不是什么深奥和不可及的。课堂中的感知、朗读、提问、讨论、背诵、运用,乃至板书等具体环节等都是教学细节。可以说,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主要落实在如何艺术地生成教学细节,而艺术地生成教学细节,又往往与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合理讲解,是否有效引导,是否促使体验紧密联系着。所以关注细节,语文课堂才有新的生长点。

一、尊重个性是细节教学的基础

语文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尊重,要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对学生的尊重,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果我们教师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坚信童言无忌,甚至允许学生“胡说八道”,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出现有价值的语言学习时,给予肯定、褒奖,顺势而教、潜心会文;当学生有偏颇的想法时,不要先给予否定,而是鼓励他们先说一说理由,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样的课堂,就能为细节的生成作下铺垫。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就围绕“是谁借”、“为什么借”、“借的经过”、“借的结果怎么样”来提问。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举着手,一直不愿放下来,我心里嘀咕:还会问什么呢?。我请他发言,那位学生说:“‘借’是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骗’箭,题目为什么要用‘借’呢”?当我听到这个来自他真实的学习细节问题时,我并没有回避,而是在积极评价这位学生的前提下,随即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学生再次读文,展开充分的交流和思辨:题目应该是“借”还是“骗”?虽然,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展开,但课堂走入了另一种精彩。

二、合理讲解是细节教学的深入

我们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当学生同样的理解,同样的朗读时,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细节教学就此成为一个个遗憾。事实上,我们随即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讲解,敢于追问,这样往往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一个个细节教学也就能深入了。

教师的讲解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可以催生出学习的细节并得到深入。教学生字,理解词语,感悟语句,感情朗读,读写练习等各个环节中,教师如果能简约而有效地讲解,必能引导学生在细节之处理解、感悟、读好、写好,因为新课程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思维点拨和知识讲解。如发现一个写错的、写不好的生字,教师就不能回避,讲解字形结构,讲解笔画书写;朗读课文总是一种声音、一种基调,教师就要讲一些朗读的技巧,怎样停顿、怎样抑扬顿挫;概括课文或一段话时不完整,或抓不住重点或存在语病,教师就要有机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方法,甚至由教师提供范例。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笔者也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只谈学生“自主”和个性“感悟”,而回避甚至学生错误的理解、感悟于置之不理的教学,是违背细节教学的原则的,也是违背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的理念的。知识的细节处,教师要精讲,能力的细节处,教师要勤讲。

三、有效引导是细节教学的升华

以学生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以片言只语或引领读文,或点击要旨,或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了心灵之歌。然而这往往也是语文课堂展开中的细节。于是,我们一边引导理解表面的字词、朗读、感悟,一边我们还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展开细节教学。如在展开自主学习文本时,教师以一个宽式的话题开讲: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的疑问都可以说。当学生所提的问题比较浅显,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当学生说出领悟性的问题时,教师采取“追根问底”的方法让学生解说;当学生所提的话题源于文本语句中的,教师则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代答”;当学生无人问及,却又非涉及不可的话题时,教师则可以“抛问”。一个个教学细节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实实在在地展开,而没有回避、没有落空。

课程是开放的,资源是活泼的,课堂是师生同构共建的。在注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的细节之处,形成有效的引导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形成语言学习的生长点。如学习《燕子》一文的初读环节时,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赶集?”这一细节,听到一个学生回答说“赶集就是到市场上去买东西”,我引导学生读读句子后问:“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赶集和这句话有什么联系呢?”当学生理解和感悟到“同样的热闹、不一样的生长”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是的,学习语文就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会更透彻。”

四、促使体验:细节教学的拓展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以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各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这就是细节。教育应当十分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展示,不应以统一的答案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这种感悟的个性化就必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却是那样的真真切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并作现场的因势利导,就必须为“设计”留出空白,赋予更多的可塑性。

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的感知后,需要对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挖掘,让学生自主发现,寻找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谈谈想法和体会,教师适时进行引发和启示。曾在执教《少年闰土》一文时,我让学生读句子,想象在“四角的天空”“我”能干什么?在学生想象、交流的同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课文中的闰土这时候在干什么呀?”这是个让学生体验“四角的天空”内涵的好细节。于是,我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想象,想象闰土此时在干什么,与“我”进行对比,为课堂生成留出了一个较充裕的深层次学习空间,学生们非常个性化地表达,而“我”、闰土的形象也水到渠成地得到了体验。

反思课堂中的细节教学,关注课堂中的细节教学,笔者对语文课堂要追求“简单而真切”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就是这么简单地看待语文学习,真切地注重细节教学,而语文课堂新的生长点也就在这样的细节经营中产生了。

标签:;  ;  ;  

关注语文课堂的细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