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论文摘要

人们如何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可称为“未来取向”(future orientation),它是一个复杂的、由多阶段组成的过程。芬兰心理学家Jari-Erik Nurmi从认知—动机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取向的过程模型,其中规划是未来取向的一个重要心理过程。个体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而这种思考和规划对于正处于过渡时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个人对未来受教育和职业等与成就领域相关问题的探索与投入,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包括个体认知因素,也包括个体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本研究在我国当前文化背景下,通过考察了当前青少年未来个人规划的发展特点,并对个体发展的环境、自我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研究以及青少年未来取向与社会支持、自尊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青岛市某大学大一、大三年级共4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问卷,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手段分析了大学生个人规划、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年龄发展趋势、性别与专业差异,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大学生的个人规划存在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女大学生的个人规划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规划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专业的大学生。2.大学生的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专业差异。大三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大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专业大学生。3.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专业的大学生。4.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水平既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其个人规划水平,又能够通过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而间接影响其个人规划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1 理论基础
  • 1.1 生态学的发展理论
  • 1.2 发展情境论
  • 1.3 交互决定论
  • 2 研究综述
  • 2.1 未来取向与个人规划
  • 2.2 自尊与未来取向
  • 2.3 社会支持与自尊
  • 2.4 社会支持与未来取向
  • 3 问题提出
  • 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被试
  • 2 研究工具
  • 2.1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 2.2 社会支持量表
  • 2.3 自尊量表
  • 3 施测方法和程序
  • 3.1 培训主试
  • 3.2 施测
  • 3.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大学生个人规划、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基本特征
  • 1.1 大学生个人规划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
  • 1.2 大学生自尊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
  • 1.3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
  • 2 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 2.1 大学生个人规划、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2.2 大学生的自尊在其个人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大学生个人规划的基本特征
  • 2 大学生自尊的基本特征
  • 3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特征
  • 4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个人规划的关系
  • 4.1 社会支持、自尊和个人规划之间的关系
  • 4.2 大学生的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个人规划关系中的作用
  •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6 本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