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种源鹅掌楸的ISSR遗传分析

不同地理种源鹅掌楸的ISSR遗传分析

论文摘要

鹅掌楸遗传资源有的已经丢失,要对现有天然群体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首先弄清其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种质资源保护和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本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鹅掌楸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鹅掌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本实验采用了CTAB法2提取各个样品的植物基因组DNA,并对ISSR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适用于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的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0.3μmol·.L-1随机引物、0.2 mmol·L-1 dNTPs、1.4 mmol.L-1Mg2+、0.4 U Taq DNA聚合酶。最佳扩增条件为1)预变性:94℃,5 min;2)变性:94℃,1 min,3)退火:50-56℃,45 s,4)延伸:72℃,2 min;共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min。2.鹅掌楸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个地理种源共2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引物。8条引物共扩增到70个位点,其中43个是多态性位点,总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61.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717,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Ⅰ)为0.2722。20个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群体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49.87%-79.32%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262-0.1876,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1915-0.6173。20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173,说明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3.鹅掌楸群体聚类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为,北美鹅掌楸5个种源聚为一类;中国鹅掌楸可以聚为三个主要类群,即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中心地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鹅掌楸生物学特性
  • 1.1.1 形态学特征
  • 1.1.2 生态学特征
  • 1.2 鹅掌楸研究现状
  • 1.2.1 引种
  • 1.2.2 种源选择
  • 1.2.3 杂交育种
  • 1.2.4 无性繁殖
  • 1.3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 1.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1.3.2 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1.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1.3.4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 1.3.5 简单序列重复标记
  • 1.3.6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标记技术
  • 1.4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1.4.1 遗传多样性
  • 1.4.2 DNA指纹图谱
  • 1.4.3 遗传作图
  • 1.4.4 基因定位及辅助育种
  • 1.4.5 品种亲缘关系及分类
  • 1.5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5.1 目的和意义
  • 1.5.2 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林地与试剂
  • 2.1.1 材料来源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叶片总DNA的提取
  • 2.2.2 总DNA的纯度及浓度测定
  • 2.2.3 ISSR-PCR扩增
  • 2.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ISSR技术体系的建立
  • 3.1.1 高质量DNA的提取
  • 3.1.2 ISSR引物筛选
  • 3.1.3 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 3.1.4 产物鉴定
  • 3.2 ISSR-PCR扩增结果
  • 3.3 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1 原始数据矩阵的形成
  • 3.3.2 鹅掌楸微卫星多态性
  • 3.3.3 鹅掌楸群体遗传多样性
  • 3.3.4 鹅掌揪群体的遗传分化
  • 3.3.5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 4.2 PCR扩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 4.2.1 没有扩增产物
  • 4.2.2 有非特异性产物形成或产物在凝胶电泳中呈涂布状条带
  • 4.2.3 PCR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 4.2.4 最终的扩增系统
  • 4.3 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4.3.1 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水平
  • 4.3.2 北美鹅掌楸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3 中国鹅掌楸各地理种源之间遗传多样性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地理种源9年生厚朴的药材质量及早期选择[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幼苗生长与物质分配的变化趋势[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3)
    • [3].不同地理种源金线莲组培育苗及人工种植效果比较[J]. 福建农业科技 2017(01)
    • [4].不同地理种源无患子苗期的光合及蒸腾特性[J]. 林业勘察设计 2017(03)
    • [5].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表型变异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6].贵州不同地理种源棕榈苗期生理特性研究[J]. 种子 2020(07)
    • [7].云南铁杉地理种源表型变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8(01)
    • [8].三明草珊瑚矿物质含量与地理种源的相关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4)
    • [9].不同地理种源树轮对气候的响应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9)
    • [10].枫香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 2014(05)
    • [11].福建绿竹地理种源抗性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 2008(06)
    • [12].无量山三七地理种源的发现[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10)
    • [13].基于地理种源分组和表型数据构建尾叶桉核心种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5)
    • [14].不同地理种源丹参组培快繁及再生苗性状差异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0)
    • [15].云南重楼不同地理种源分析评价与研究利用[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6)
    • [16].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种子性状及芽苗生长分析[J]. 种子 2012(01)
    • [17].总花扁核木地理种源变异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4)
    • [18].不同地理种源柚木材硬度及耐磨性差异研究[J]. 林产工业 2018(01)
    • [19].大头典竹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0)
    • [20].渗透胁迫下不同地理种源白刺的生理响应[J]. 草业学报 2011(03)
    • [21].不同地理种源降香黄檀果实形态性状变异[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5)
    • [22].红楠主要表型和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5)
    • [23].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的RAPD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24].不同地理种源桔梗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01)
    • [25].青钱柳地理种源生长差异及速生优良种源初步筛选[J]. 南方林业科学 2018(02)
    • [26].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植物学形态变异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8)
    • [27].云南省山合欢地理种源变异性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11)
    • [28].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J]. 农技服务 2016(04)
    • [29].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期生长变异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1(04)
    • [30].不同地理种源梭梭种子特性及造林试验[J]. 新疆林业 2008(04)

    标签:;  ;  ;  

    不同地理种源鹅掌楸的ISSR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