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刘长卿是唐诗由盛唐向中唐过渡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学界对他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平事迹考证、诗歌艺术风格分析等方面,而对诗歌的传播、接受情况关注较少。本文结合审美、接受心态,从读者阅读接受的角度来对其诗歌价值及他在诗歌史上地位的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其艺术个性及在唐宋的影响。笔者考察得出其诗歌在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六言诗通过题于瓷器的传播和五言诗多被诗选家关注。唐五代人普遍认同了他自诩为“五言长城”的说法,肯定了其在五律上的贡献。他作为中唐名家的地位已经在这个阶段确立起来,但比同时期的钱起、郎士元要低。两宋时期,刘长卿诗歌传播接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生平事迹、诗歌集子都得到了整理、传播。宋人学习其炼字炼句,化用其句意,肯定其诗含蓄蕴藉。在继承前人的接受成果之上,宋人开始全面审视刘长卿,扩展了“五言长城”的内涵,逐渐重视和肯定了他在七律创作上的贡献。这一时期刘长卿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钱、郎二人反居其下。笔者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刘长卿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了提高,其传播接受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社会文化环境、接受心态、诗风变化等诸多因素在对诗人的接受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接受美学和中国化的文学接受史范式[J]. 湘南学院学报 2018(06)
- [2].新诗接受史研究的力作[J]. 江汉论坛 2018(10)
- [3].接受史作为文学经典的形成史[J]. 江汉论坛 2018(10)
- [4].杜诗词语接受史——以苏轼为中心的例说[J]. 杜甫研究学刊 2016(04)
- [5].《才女的累赘:词人李清照及其接受史》[J]. 国际汉学 2017(01)
- [6].接受史[J]. 诗潮 2017(05)
- [7].王小波二十年接受史[J]. 齐鲁周刊 2017(15)
- [8].接受史[J]. 延安文学 2014(02)
- [9].接受史(七首)[J]. 诗歌月刊 2014(03)
- [10].白居易接受史研究论略[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1].对“接受史研究”应在宽容中接受——与袁晓薇博士商榷[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2].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J]. 文学与文化 2011(03)
- [13].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4].别让“接受”成为一个“筐”——谈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变异和突围[J]. 学术界 2010(11)
- [15].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J]. 中国韵文学刊 2013(02)
- [16].《文学美学与接受史研究》出版[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7].乐工歌妓:唐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 [18].文学研究与妇女史结合的力作——《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读后[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1)
- [19].张爱玲、苏青接受史比较研究[J]. 芒种 2014(10)
- [20].接受史:为文学、文化史提供另一种参照系——读《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J]. 燕赵学术 2012(02)
- [21].同官尽才俊,偏善柳宗元——析论韩愈在柳宗元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4)
- [22].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J]. 东方丛刊 2008(02)
- [23].文学接受史视域下的李煜词平议[J]. 保定学院学报 2020(01)
- [24].建构文学接受史研究的范式——尚永亮《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方法论启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5].北京沦陷期诗坛上的吴兴华及其接受史——兼谈殖民地文学研究中的背景问题[J]. 抗战文化研究 2011(00)
- [26].晚近北美汉学研究方法与文学史编撰管窥[J]. 国际汉学 2019(03)
- [27].本文·本事·故事:苏轼《卜算子》本事的接受史考察[J]. 人文论丛 2018(02)
- [28].近现代“西方艺术接受史”三题[J]. 新美术 2011(06)
- [29].《莫扎特之魂》:接受·视野·经典[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02)
- [30].《古诗十九首》元前接受史小谈[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