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走向国际化,国际业务的开展状况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业务时能够获得丰厚利润,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几乎所有的国际业务都是以外汇为载体而进行的,一旦汇率发生波动,商业银行就会面临汇率风险。因此,汇率风险已成为银行国际业务中最主要,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风险,它对银行经营效果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此外,国际资金流动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在逐渐削弱,大量的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频繁地活动于国际市场上,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相应增加。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中,汇率风险管理早已开展,并且趋于成熟。而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再加上银行管理层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认识不足,使得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相对落后。但是,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仅如此,为了推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外汇市场的相关措施,包括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本外币掉期交易等等。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以及相关措施的出台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理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本文探讨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什么要用VaR管理汇率风险?VaR是什么?怎么去用VaR?VaR真的适用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吗?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分析和研究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阐述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及其VaR方法的运用。汇率风险指商业银行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以及预期收益难以实现的可能性,其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带来了种种机遇和挑战,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汇率风险的主流计量方法包括外汇风险敞口方法、VaR方法、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等。VaR方法具有许多的优点,因此它在全世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相当普遍,而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计量基本停留在使用外汇风险敞口这一较单一古老的工具上,与国外同类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VaR根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和使用。以花旗银行和日本瑞穗集团为例,他们运用VaR方法管理汇率风险非常成功,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其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和使用。第2章对VaR模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VaR定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持有期和置信水平,他们的选择对VaR的计算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各金融机构对持有期长度的选择一般在金融市场实际的流动性状况和样本规模两者之间权衡,而对置信水平的选择基于使用VaR的不同目的。VaR的计算方法包括方差-协方差法(参数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三种方法,其中方差-协方差法(参数法)是计算VaR最常用的方法。每一种计算方法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三种方法在国外商业银行都有一定的应用。对于不含期权并且分布接近正态的概率密度函数,方差-协方差法可能是最好的选择,速度最快,计量也相对准确。但由于存在正态分布和线性投资组合的假设,对于商业银行的具有期权头寸的投资组合不适用,此时只能采用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前者不需任何假设,易于实施,但难以解释。后者不要求线性投资组合,但计算和数据需求都比其他两种方法大,模型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当然也正因为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们需要对VaR模型进行回测,文中介绍应用广泛并且比较容易实施的失败率检验法、区间预测法以及巴塞尔规则。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VaR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辅之以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第3章详细的说明了VaR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思路。我们应该搭建VaR应用的基础环境,一方面要改善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构建一个责任明确、层级分明、信息交流与报告路线清晰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系统建设,如果没有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便无法发展内部风险计量模型,进而影响到市场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我们还应该拟订汇率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当务之急,各商业银行应在对自身市场风险程度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结合总体经营发展战略,拟定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并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制定适用于整个银行机构的、正式的书面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当商业银行关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政策形成书面的文件后,更为重要的是对它的实施,我们在此要强调的,则是一种有形的保证机制: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RAPM)。另外,我们应该基于VaR重组汇率风险管理流程,一方面要构建以VaR为核心的风险度量方法体系,按照汇率风险管理的前台、中台和后台层次的区别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方法,另一方面要丰富风险控制手段,银行必须综合考虑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性质、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手段。第4章对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应用作了实证分析。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年报中外汇构成情况,我们选取了最主要的四种货币(港币、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四种外汇的敞口头寸可以看作是一个投资组合。为了方便计算和比较,四种外汇的敞口头寸都为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样本区间内头寸不发生变化。在此,我们选择的持有期为一天,置信度为95%。文中选用了方差-协方差法(参数法)、历史模拟法对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应用作了实证分析,我们选取了2005.7.22—2006.7.21一年的四种外汇的基准汇率作为样本,样本数为n =246;检验样本则选取了2006.7.21—2007.6.7四种外汇的基准汇率,样本数为m =205。为便于比较方差-协方差法(参数法)、历史模拟法,文中仅以2006年7月21日VaR值的计算方法为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最后对两种方法计算的VaR进行了回测。回测的统计结果表明方差-协方差法和历史模拟法都是可以接受的,历史模拟法所计算出的VaR超出实际损益的次数较少,证明了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考虑到方差-协方差法下的实际收益率存在尖峰厚尾的现象,在历史数据充足的情况下,历史模拟法的使用对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总的来说,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应用实证分析说明了VaR典型计算方法在测定和衡量汇率风险中的作用与适应性。并且辅以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来阐述VaR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思路,以便为银行管理者提供一点参考。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并且作了主要集中在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但针对汇率风险的研究比较少,而运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外汇汇率数据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本文的研究同以往研究的区别是运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外汇汇率数据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扩大VaR方法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参考历史的研究结果,将VaR的方差-协方差法和历史模拟法在普遍适用的情况下,应用于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计量,运用两种方法预测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间可能发生的最大潜在损失。通过对两种方法计量过程和计量结果的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别,并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回测检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国内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VaR计量方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