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子面论文-李少庭

掌子面论文-李少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掌子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掌子面稳定性,纵向坡度,上限有限元,剪胀

掌子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庭[1](2019)在《考虑纵坡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上限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纵坡条件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和失稳破坏问题,采用高阶塑性变形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开展多参数影响正交计算分析,获得临界加载系数N_(cr)上限解图表与拟合公式及以耗散能密度表征的破坏模式规律。研究表明:①纵向坡度对掌子面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上坡(坡度角θ=10°)方向对应N_(cr)值小于平坡条件下4.5%~23.1%,内摩擦角φ越大相对降低量越大;②N_(cr)随φ增加而逐渐增大,φ较大时需考虑剪胀效应对稳定性的影响;③失稳临界状态发生时隧道掌子面由两条主要剪切带、叁角形刚性运动楔形区和前方塑性区组成,上坡条件下(θ=10°)剪切带和塑性区旋转,剪切带与塑性区路径、范围减小,从而掌子面稳定性变差。(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宗秋雷,赵文平,王程鹏,陈保国,徐昕[2](2019)在《大断面矩形顶管掌子面支护力对土体影响及其合理取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掌子面的支护力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对掌子面周围土体具有直接影响。以深圳轨道交通L12某地下车站通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掌子面处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率等进行分析,得出顶进过程中掌子面的最大变形位于距掌子面底部约1/3h(h为管片高度)的位置,而最大应力变化率则位于中心位置,对掌子面前方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1.2h。支护力对顶管两侧地表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5h,而地表的最大变形发生于掌子面前方约0.6h处。通过将开挖面所在土层的应力变化率控制在30%以内作为支护力合理取值区间的划分标准,得出该工程的合理支护区间为0.8σ_0~1.3σ_0(σ_0为掌子面中心处静止土压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安永林,欧阳鹏博,岳健,胡文轩[3](2019)在《进尺对浅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变形受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不同进尺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和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不同进尺下掌子面变形形态、拱顶沉降特性、地表沉降槽形状,并揭示不同进尺下掌子面前方、进尺开挖段、支护段的应力传递路径、拱效应特征及应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进尺对稳定性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整体上随着进尺的增大,稳定安全系数降低,塑性分布范围增大,位移影响范围增大,且从掌子面附近逐渐扩展到开挖段,位移矢量角呈现非线性增大,即竖向位移所占比重增加。掌子面前方及进尺开挖段均存在拱效应,竖向拱效应大于横向拱效应,水平拱效应最弱,应加强掌子面底部围岩的稳定和已支护段的强度;根据竖向应力距掌子面距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叁个区段:掌子面附近为应力降低区,即卸荷区;掌子面前方一段距离为应力升高区,即应力承载区;掌子面较远处,为原岩应力区。(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长银[4](2019)在《基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需要穿越断层破碎地段地隧道项目展开研究,不难看出,这种项目整体地作业难度系数较大,同时还需要面临比较高的安全风险,承受比较高的威胁系数。在该项目之中,在作业期间,相关的工作人员必将要处理各种多元化、繁琐性的工作难题,其中最显着的难题就在于如何维持掌子面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引入3DEC数值模拟方式,然后展开对跨越断层破碎地段掌子面的稳定性的进一步探讨,仔细地解析各个方位,其隧道掌子面的稳定状况以及发展的总体态势,希望能够有效地提升隧道断层破碎地段地稳定程度及发展水平,希望给同行带来一定地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芦孔娜[5](2019)在《浅埋黄土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地铁施工多通过注浆法加固前方土体以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但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变形难以测量,注浆对前方土体的效果则更加难以预测。为此,通过室内试验模型,模拟不同注浆效果下的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受力状态及变形,并结合工程实际,特别研究了浅埋黄土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形规律与影响范围。(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9期)

王秀英,李凯,王丽娟,郑维翰,王新东[6](2019)在《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所需支护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掌子面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水平条分法推导了掌子面极限支护力计算公式,依托计划进行全断面开挖试验的宝兰客专洪亮营黄土隧道,求解了试验段浅埋情况下所需的掌子面支护力,并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所需支护力随着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和非线性减小关系,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覆跨比1是明显分界点;同时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最小支护力较数值计算结果偏小,根据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得出,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的1.5倍可作为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最小支护力。(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凯,傅鹤林,陈琪[7](2019)在《鸿图嶂隧道部分浸润条件下掌子面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鸿图嶂隧道是大丰华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关键控制工程,全长6 175 m。文章结合数值模拟,开展了鸿图嶂隧道部分浸润条件下掌子面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部分浸润条件下洞口加固前后的地表位移、轴力、孔隙水压力及掌子面安全系数等变化规律,可为安全进洞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李柏均[8](2019)在《一种瓦斯隧道掌子面环境参数无线监测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尤其是瓦斯隧道,掌子面的环境参数监测是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解决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环境参数有线监测设备线缆断线导致信号中断无法监测的情况,本文研制了瓦斯隧道掌子面环境参数无线监测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发送仪和接收仪。发送仪和接受仪主要采用LPC1752微处理器模块、传感器及数据变送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RF470无线数传模块以及软件设计等。该装置采用了无线LoRa射频技术,减少了布线环节,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集成度,将本安电源和主机合二为一;扩展了所挂接传感器的适应性,可挂接各种模拟制式的环境参数传感器,降低了环境参数监测从有线到无线的改装成本,实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环境数据监测的无线传输,确保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李建军[9](2019)在《破碎炭质板岩隧道掌子面预加固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滇西地区破碎炭质板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常发生大变形破坏,如何有效控制变形是研究的热点。依托大临铁路杏子山隧道破碎炭质板岩大变形段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增加初期支护强度及措施仍然无法有效控制变形的前提下,提出以玻璃纤维锚杆预加固掌子面为核心的隧道变形控制技术措施,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从掌子面挤出变形及预收敛变形等对掌子面预加固技术参数(锚杆加固长度、锚杆密度)等进行优化分析评判。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预加固玻璃纤维锚杆间距宜控制在0.6 m以内,每环玻璃纤维锚杆的施工长度应大于6 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 m。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初期支护变形数据表明,纵向长度12 m、搭接长度3 m、间距0.6 m×0.6 m梅花形布置的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对于掌子面挤出变形控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隧道掌子面预加固参数选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刘佳楠,陈龙,李志远[10](2019)在《基于非完整拱效应的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及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断面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规律及控制方法,基于新意法及非完整拱效应理论对雷公山隧道构造破碎区域掌子面大变形失稳机理进行分析,基于GSI围岩评级系统获得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通过FLAC3D构建隧道叁维数值模型,进行系列工况试验,研究隧道在非完整拱部效应时掌子面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的变化特征,分析隧道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掌子面处的挤出位移均在内轮廓中心处达到最大,并呈环形逐渐向外减小,超前核心土预加固在掌子面中心处对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影响最为明显;隧道开挖在掌子面纵向造成的扰动范围约为1. 2倍洞跨,在掌子面径向造成的扰动大约为1. 5倍洞跨;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掌子面加固措施,通过对隧道预收敛变形及挤出变形的监测分析,验证支护方案的可靠性,提出的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具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掌子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掌子面的支护力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对掌子面周围土体具有直接影响。以深圳轨道交通L12某地下车站通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掌子面处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率等进行分析,得出顶进过程中掌子面的最大变形位于距掌子面底部约1/3h(h为管片高度)的位置,而最大应力变化率则位于中心位置,对掌子面前方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1.2h。支护力对顶管两侧地表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5h,而地表的最大变形发生于掌子面前方约0.6h处。通过将开挖面所在土层的应力变化率控制在30%以内作为支护力合理取值区间的划分标准,得出该工程的合理支护区间为0.8σ_0~1.3σ_0(σ_0为掌子面中心处静止土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掌子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少庭.考虑纵坡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上限有限元分析[J].中外公路.2019

[2].宗秋雷,赵文平,王程鹏,陈保国,徐昕.大断面矩形顶管掌子面支护力对土体影响及其合理取值[J].中国市政工程.2019

[3].安永林,欧阳鹏博,岳健,胡文轩.进尺对浅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变形受力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4].刘长银.基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探讨[J].低碳世界.2019

[5].芦孔娜.浅埋黄土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形规律研究[J].建筑施工.2019

[6].王秀英,李凯,王丽娟,郑维翰,王新东.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J].铁道学报.2019

[7].李凯,傅鹤林,陈琪.鸿图嶂隧道部分浸润条件下掌子面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9

[8].李柏均.一种瓦斯隧道掌子面环境参数无线监测装置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9].李建军.破碎炭质板岩隧道掌子面预加固参数优化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

[10].刘佳楠,陈龙,李志远.基于非完整拱效应的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及其控制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标签:;  ;  ;  ;  

掌子面论文-李少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