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黄小洲

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黄小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现象学

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洲[1](2017)在《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的两重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在弗莱堡的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可以看作是融合现象学与解释学工作的集中表达,同时也可以视为《存在与时间》的先行大纲。海德格尔的所谓"存在论"就是"实际性的解释学",而所谓"实际性"就是指此在的生存或生活,因而"实际性的解释学"也可以称为"此在的解释学"或"此在的现象学的解释学"。但是,要把胡塞尔的现象学与狄尔泰的解释学这两种看似水火不相容的哲学结合在一起,这是十分有难度的。无疑,海德格尔的两重突围在于对现象学和解释学都作出了某种改造,他把狄尔泰的方法论解释学提升到本体论解释学,并且把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改造成解释学的现象学。伽达默尔从海德格尔的这种工作得到启发,并在他自己的解释学充分加以发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7年06期)

王庆丰[2](2013)在《海德格尔思想谱系中的实际性解释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1923年的夏季学期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史上居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它上承海德格尔思想的开端,是弗莱堡早期(1915—1923)的思想总结;下启海德格尔马堡时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存在与时间》的诞生。那么,在何种意义上《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影响甚至规定了《存在与时间》?实际性解释学如何使现象学的存在论成为可能?在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谱系中,澄清上述问题,就是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哲学道路及其理论旨趣。一、何谓实际性解释学?除了现象学外,解释学是弗莱堡早期海德格尔密切关注的对象。1917年海德格尔集中研究了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思想。1922年海德格尔为应聘马堡大学副教授而写成了所谓的"那托普报告",提出了"实际性的现象学解释学"的观念;1923年的夏季学期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海德格尔分析了"实际性"概念,并梳理了"解释学史";1926年海德格尔写就了《存在与时(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3年09期)

张一兵[3](2012)在《实际生命:此在是一个在世界中的存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误解:一是主—客体二元模式;二是所谓无立场的客观性。这是海德格尔让我们预先要拒绝的误入歧路的两种陷阱入口。这个世界不是主—客体二分中的物性对象实在之总和,此在存在之所在的世界就是此在生存所遭遇的事情。遭遇即是场境的当下建构。由此,周围世界不是对象性客体之和,它就是此在去存在中的指引性建构本身,指引即周围性之根据。(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10期)

张一兵[4](2012)在《此在在其当下性的解释道路——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2年06期)

张一兵[5](2012)在《教化:今日的被解释状态——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一个时代的教化意识就是一种公众化和夷平化的常人意识,它通常是指大学和学术场中"占统治地位的解释方向"。当一种深刻的学术思想生成为学术场中的公众的被解释状态时,它就成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今日"。历史意识中的图表化认知和哲学意识中的有序等级结构,就是一种深刻的学术"今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一兵[6](2012)在《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有意义的"决定性的因素"已经由胡塞尔提出来了:现象不是感性的对象,而是某物对象性存在的突现方式。当你面对一个似乎是自在的认知对象时,其实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假想对象的被建构性,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发现"对象"本身是如何显现为对面站立的东西的。任何成为对象的东西必生成于一种"一定的看",这个能看到本身就是被建构的,因你能看到一个东西,是由于你已经在关于这一事物的一定的实际存在中熟悉和了解它。在海德格尔这里,现象学是方法论的入门,是一条在其上行走的思想道路,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学会真正的倾听和思考,要把其中真正的可能性开放出来,而并非将其变成一种死去的理论和学问。任何把现象学凝固成一种哲学体系的做法都将被贬谪,胡塞尔也不例外。(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张一兵[7](2011)在《“人”与实际性此在的常人化夷平——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海德格尔在《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提出了替代抽象的"人"学的此在实际生存论,然而这却是以沉沦于世为本质的悲苦证伪。此在当下的实际性生存,是常人化的公众被解释状态建构起来的今日,在这种被夷平化的平日之中,常人在而此在不在。这也是大学常人学术场中被遮蔽起来的秘密。(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1年11期)

张一兵[8](2011)在《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与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兼答苏州大学王金福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海德格尔在《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对传统解释学理论进行了解构式重思:任何看起来追逐客观性的文本解读和理解,都只是解释者自己独特的实际生活构形而成的理解方式之下"去生成"的思想构境。解释结果总是你自己实际生活的存在之生成物。由此,一切解释只会从解释者自己出发,缘起于每个解释者自身的生活存在质性,而不是康德和胡塞尔揭示的某种观点或理论构架的先行统摄。这就是实际性解释学。在一定意义上,实际性解释学很深地与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接近。在马克思那里即是说,观念不是观念自身的事情,而是历史性实践活动构形的映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张一兵[9](2011)在《对象性本体论之解构——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引言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构传统本体论:以实际性的此在生存取代对象性世界本原的基始探究。在海德格尔看来,对象性的本体论被遗忘的真正根据——存在者之存在,正是要通过此在实际性生存的解释学,重新生成为追问存在的非理论思想。(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1年07期)

海德格尔,何卫平[10](2009)在《本体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节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讲义首先是围绕着讲座的题目展开的,海德格尔依次说明了"本体论"、"实际性"以及"实际性的解释学"的含义,并初步表达了他的整个讲座的要旨。他所理解的本体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象论,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探讨,实际性指的是人的此在,而实际性的解释学涉及此在自身的解释。他所提供的西方解释学史纲也是基于他的实际性解释学立场的,根据这个立场,他对奥古斯丁的解释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反,他对当时占主流的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认识论-方法论解释学评价不高。(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09年01期)

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德格尔1923年的夏季学期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史上居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它上承海德格尔思想的开端,是弗莱堡早期(1915—1923)的思想总结;下启海德格尔马堡时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存在与时间》的诞生。那么,在何种意义上《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影响甚至规定了《存在与时间》?实际性解释学如何使现象学的存在论成为可能?在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谱系中,澄清上述问题,就是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哲学道路及其理论旨趣。一、何谓实际性解释学?除了现象学外,解释学是弗莱堡早期海德格尔密切关注的对象。1917年海德格尔集中研究了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思想。1922年海德格尔为应聘马堡大学副教授而写成了所谓的"那托普报告",提出了"实际性的现象学解释学"的观念;1923年的夏季学期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海德格尔分析了"实际性"概念,并梳理了"解释学史";1926年海德格尔写就了《存在与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洲.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的两重突围[J].社会科学家.2017

[2].王庆丰.海德格尔思想谱系中的实际性解释学[J].哲学研究.2013

[3].张一兵.实际生命:此在是一个在世界中的存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2

[4].张一兵.此在在其当下性的解释道路——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J].学习与探索.2012

[5].张一兵.教化:今日的被解释状态——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6].张一兵.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2

[7].张一兵.“人”与实际性此在的常人化夷平——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11

[8].张一兵.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与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兼答苏州大学王金福教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

[9].张一兵.对象性本体论之解构——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引言解读[J].学术界.2011

[10].海德格尔,何卫平.本体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节译)[J].世界哲学.2009

标签:;  ;  ;  

实际性的解释学论文-黄小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