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酸沉降及其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研究

东亚酸沉降及其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站(EANET)2001年的观测资料(覆盖东亚地区10个国家)及MICS-ASIA模式比较计划第二阶段各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分析了东亚地区酸沉降的分布特征,给出了模式比较计划的初步结果,解释了部分模式出现显著偏差的可能原因。通过与过去的观测进行对比,对东亚各地酸雨分布情况及降水化学特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滨海地区的日本及其南部海域降水中Na+、Cl-含量居东亚地区之首,而中国西北地区Ca2+、SO42-、NO3-、NH4+、Mg2+、K+含量最高。降水酸度主要受阳离子Ca2+、NH4+和阴离子SO42-、NO3-的影响;2)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季节变化明显,除部分源自人为或工业排放源影响外(如北部地区冬季取暖),东亚地区气候呈季节变化也是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3)随着东亚地区工业化发展,其降水化学特性已发生质的变化,除中国西南工业欠发达地区仍为硫酸型外,降水酸化已由硫酸型转为硫酸和硝酸混合型。重点分析了布点密集的日本各站点O3、SO发2NO、NOx、PM10浓度不同季节的月平均日变化特点:(1)春季PM10浓度普遍高于其它季节,冬季PM10浓度通常都偏低,且变化幅度不大。春季多数清洁站点PM10浓度偏高与长距离输送有关;(2)各站点SO2浓度最高值多出现在夏季或2001年的春季;(3)大多数站点NO浓度的日变化特征非常显著;(4)各清洁站点春季O3浓度均最高,日变化不明显,这说明长距离输送对清洁站点臭氧浓度的贡献较大;郊区和城区站点臭氧浓度各季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郊区站点臭氧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午后,局地的光化学作用对臭氧浓度有明显的影响。模式比较计划选择了4个时段(2001年3,7和12月以及2002年3月),以反映不同季节各模式的模拟性能。各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说明各模式总体上反映了东亚地区干、湿沉降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模拟结果基本上接近多数站点的观测值,具有较好的预测预测性能,其它一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气酸沉降的含义
  • 1.2 东亚地区酸性物质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和参与比较的各模式概况
  • 2.1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简介
  • 2.2 参与比较的各模式参数简介
  • 第三章 东亚地区降水离子成分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 3.1 降水化学成分的地理分布特征
  • 3.2 降水化学成分的时间分布特征
  • 3.3 东亚地区降水主要酸化离子的变化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日本监测站点实测资料的比较分析
  • 10浓度的日变化'>4.1 PM10浓度的日变化
  • 2浓度的日变化'>4.2 SO2浓度的日变化
  • 4.3 NO浓度的日变化
  • x浓度的日变化'>4.4 NOx浓度的日变化
  • 3浓度的日变化'>4.5 O3浓度的日变化
  • 4.6 小结
  • 第五章 各模式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分析
  • 5.1 2001年3月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5.2 2001年7月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5.3 2001年12月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5.4 2002年3月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第3章附图
  • 附图 第4章附图
  • 附图 第5章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酸沉降下东莞市典型土壤酸化机制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3)
    • [2].济南市土壤酸沉降承压度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5)
    • [3].青岛市酸沉降状况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18(05)
    • [4].天目山地区大气酸沉降的动态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02)
    • [5].2013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大气氮、磷、酸沉降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9(01)
    • [6].长岛中日合作酸沉降监测项目投入运行[J]. 化学分析计量 2009(01)
    • [7].海峡西岸城市群酸沉降数值模拟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5(03)
    • [8].宁夏燃煤电厂周围降水降尘中硫氮沉降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6)
    • [9].听,地球在哭泣[J]. 科学新闻 2018(05)
    • [10].琼脂固定法模拟酸沉降对茄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12(09)
    • [11].中国南方城市酸岛的面积有多大?[J]. 科学通报 2015(25)
    • [12].离子色谱法测定酸沉降中的阴阳离子[J]. 科技风 2010(10)
    • [13].基于OMI数据的青岛市酸沉降通量估算[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2)
    • [14].基于CNKI数据库的土壤酸化文献计量分析[J]. 土壤 2020(04)
    • [15].石灰石粉对重庆酸雨区马尾松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16].酸沉降胁迫对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耐酸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07)
    • [17].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05)
    • [18].青岛市土壤酸沉降承压度评价[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2)
    • [19].重庆市十二五期间SO_2和NO_x总量控制对降低酸沉降的效果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11)
    • [20].气候变化和酸沉降减少情况下挪威Storgama源头集水区河水中NO_3和总有机碳通量预测[J].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8(01)
    • [21].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纯化与表征[J]. 色谱 2014(03)
    • [22].长沙酸沉降现状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03)
    • [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区域酸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9)
    • [24].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区临界负荷研究[J]. 新疆环境保护 2009(01)
    • [25].东亚环境治理中的日本主体因素——以“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为例[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4)
    • [26].酸沉降对泥炭地甲烷排放和碳循环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8(10)
    • [27].不同浓度草酸对酸沉降下高岭石的溶解作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28].乌鲁木齐市大气湿沉降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5)
    • [29].浙江省酸雨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 绿色科技 2015(05)
    • [30].青岛市土壤酸沉降临界负荷估算[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东亚酸沉降及其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