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合理设计能够实现对药物的控释和缓释,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固体脂质微颗粒(Solid Lipid Microparticles, SLM)以熔点较高的脂质材料为载体,是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的一种微尺寸药物传输系统。SLM是结构复杂的多相体系,其配方组成以及制备工艺过程决定了SLM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着它的最终性能。本研究考察SLM配方组成和制备工艺条件对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配方组成和制备工艺条件来调控SLM的微观结构,达到对SLM性能的优化设计。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实验表征、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对SLM不同层次的微、介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以非甾类抗炎药物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采用高剪应力乳均法制备了SLM。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SLM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趋势,以及在此过程中SLM微观结构的变化,并优化了SLM的制备工艺条件。针对布洛芬在不同载体SLM中的包封效果不同,从药物和载体的相容性以及载体晶体构型两方面分析了原因。考察了不同稳定剂对SLM的稳定效果,分析了稳定剂的稳定机理。探讨了稳定剂的用量和布洛芬初始含量对SLM平均粒径及药物包封率的影响,并得到了布洛芬SLM的优化配方。最后考察了布洛芬SLM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性能,并分析了载体材料和稳定剂种类以及SLM粒径对其释放性能的影响。利用DPD介观模拟方法进一步探讨了SLM的微观结构并与其性能关联。模拟了布洛芬在不同载体SLM中的分布状况,并和SLM的缓释性能相关联。对稳定剂在SLM表面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并分析其对SLM稳定性的影响。DPD介观模拟结果能够直观地展现通过实验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定性地预测SLM的性能。是研究微颗粒载药体系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根据实验研究、介观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了SLM载药体系的配方设计规则,阐述了在进行载体材料和稳定剂选择时所要考虑的因素和遵循的原则。利用提出的设计规则,以氯氮平为另一种模型药物进行SLM的配方设计和制备。根据介观模拟和理论分析,预测了不同载体对氯氮平的包载效果以及不同稳定剂对SLM的稳定效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了理论预测。利用提出的SLM载药体系的配方设计规则辅助进行SLM的设计和制备,能够减少研究过程中盲目的实验探索,加快SLM的研究和开发进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和计算机介观模拟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运用“结构-性能”关系模型和分析方法,以固体脂质微颗粒载药体系为研究案例,尝试和开辟了对复杂配方结构化产品进行优化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颗粒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 2019(09)
- [2].可怕的雾霾[J]. 快乐作文 2017(13)
- [3].微颗粒物处理系统[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Z1)
- [4].绳子变滤网[J]. 青少年日记(小学版) 2017(03)
- [5].微颗粒实时在线监测仪在固液体系测量中的应用[J]. 化工学报 2019(S2)
- [6].循环微颗粒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04)
- [7].血小板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相关临床疾病的关系[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2)
- [8].光控亲/疏水转换的硅钛核壳型微颗粒制备易清洗防晒霜研究[J]. 功能材料 2015(01)
- [9].复杂结构核-壳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方法[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0].C反应蛋白诱导内皮微颗粒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02)
- [11].胰岛素对血管内皮微颗粒的作用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05)
- [12].基体表面微颗粒粘附力测量方法的专利技术[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17)
- [13].内皮微颗粒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估[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06)
- [14].血小板微颗粒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03)
- [15].内皮微颗粒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9)
- [16].内皮微颗粒与冠心病[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2)
- [17].基于微颗粒种肥电动施肥器的研制及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19)
- [18].微流控法制备新型微颗粒功能材料研究新进展[J]. 化工学报 2014(07)
- [1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11(06)
- [20].微颗粒影响空蚀破坏的实验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0(08)
- [21].内皮微颗粒与内皮细胞凋亡[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22].内皮细胞微颗粒测定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6)
- [23].2009年粉体/纳微颗粒标准技术培训研讨班通知(第一轮)[J]. 中国粉体技术 2009(04)
- [24].成人血小板微颗粒绝对计数方法的建立[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25].赢创开发出新型PEEK微颗粒[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23)
- [26].赢创开发出新型PEEK微颗粒[J]. 橡胶参考资料 2016(01)
- [27].微颗粒收集装置在吴泾电厂300MW机组的应用分析[J]. 电站系统工程 2013(01)
- [28].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及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04)
- [2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循环血小板微颗粒和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03)
- [30].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