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

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

论文摘要

胶印机输墨系统庞大而复杂,性能良好的输墨系统是高质量印刷的前提。其中供墨部分的结构优化及参数调整又是取得优良输墨性能的第一步。本课题以YP1A1H型胶印机输墨系统为研究原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借助于Matlab平台,对供墨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与研究,揭示了不同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性能差异,为输墨系统的设计与改良提供参考。本课题具体内容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本研究首先通过ADAMS软件平台,仿真揭示了串墨辊轴向串动规律。为便于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仿真分析,本研究将其正弦曲线叠加高频微小波动的运动形式简化成正弦曲线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间歇式和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的仿真模型。(2)对墨带(宽而薄、窄而厚两种墨带)形状形成的机理及传递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图文覆盖率需要以不同的墨带形状供墨才能得到良好的输墨性能。(3)对不同墨斗刀片结构(分段式和整体式)的供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分段式墨斗刀片比整体式墨斗刀片有较好的匀墨效果;同时串动量的增大并不一定使印版的上墨更加均匀。(4)研究分析了图文分布区域以及图文覆盖率对输墨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印版图文覆盖率相同、但分布区域不同时,系统的输墨效果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印版图文覆盖率相同,墨层厚度均匀性和稳定时间就相同。(5)对比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不同供墨方式的输墨特性,揭示了两种供墨方式的输墨性能的差异,同时间歇式供墨方式中,传墨辊摆动频率也会影响输墨性能。仿真分析显示:随着传墨辊摆动频率的提高,系统的输墨性能逐步得到改善,向连续供墨方式逼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胶印机输墨系统
  • 1.1.1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分类
  • 1.1.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特点
  • 1.1.3 典型胶印机输墨系统的构成
  • 1.1.4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一般性能
  • 1.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存在问题
  • 1.3 课题意义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安排
  • 2. 输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 2.1 输墨系统的性能评价
  • 2.1.1 静态性能指标
  • 2.1.2 动态性能指标
  • 2.2 输墨系统的供墨方式
  • 2.3 系统计算机仿真理论
  • 2.3.1 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
  • 2.3.2 系统仿真内部关系的处理
  • 2.4 输墨系统的离散化
  • 2.5 本章小结
  • 3. 输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 油墨的转移模型
  • 3.2 油墨的输送行程
  • 3.3 墨辊串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1 串墨机构运动形式的确立
  • 3.3.2 匀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 墨辊传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1 间歇式供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2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墨带形状的形成机理及传递分析
  • 4.1 墨带形状的形成机理
  • 4.2 不同墨带形状对输墨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图文覆盖率条件下墨带形状对印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墨斗刀片结构对输墨性能的影响
  • 5.1 不同墨斗刀片结构产生的墨带差异
  • 5.2 不同墨斗刀片结构的供墨性能仿真分析
  • 5.3 不同印版图文结构下的供墨性能模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不同印版图文分布引起的输墨特性差异分析
  • 6.1 印版轴向区域分布不同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6.2 印版周向区域分布不同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6.3 四种相同图文覆盖率的印版输墨性能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7. 间歇式供墨和连续旋转式供墨的仿真分析
  • 7.1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对印品的影响
  • 7.2 间歇式供墨装置对印品的影响
  • 7.3 不同图文覆盖率下的间歇式与连续式供墨比较
  • 7.4 本章小结
  • 8. 课题总结及展望
  • 8.1 课题总结
  • 8.2 课题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