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

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规则及技战术打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排球比赛的对抗程度越来越强,攻防速度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打法变化多样,对运动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尤其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智能力组成,因此竞技能力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在球队处于被动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应二传,是排球运动从“四、二”配备到“五、一”配备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场上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用在比赛中也日益突出。在一些高水平球队中,接应二传已成为队伍的核心和主要得分点,对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基本上包括了队员在比赛中所应具有的全部能力。近些年排球比赛显示,根据场上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排球接应二传大致可分为强力型接应和全面型接应两类。强力型接应的特点是身材高大、力量突出、进攻及拦网能力强,但一传和后排防守能力有限,一般不参与其中,具体表现在进攻次数多、成功率高、进攻区域大,几乎涵盖场上的每个位置,欧美强队大都选择此类型接应,如俄罗斯、巴西等世界强队。全面型接应的特点是技术全面、灵活善变,跑动进攻能力强,但是定点强攻能力弱,绝对进攻能力不强。一般防守都比较好,参与球队的一传体系,通过跑动进攻和防守来弥补自己进攻能力不强的弱点,亚洲球队的接应多属此类型,如中国、日本等。中国女排在本次世锦赛中名列第十,为1974年以来所参加的世锦赛最差战绩。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是全面型接应类型,从本次世锦赛可以看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现阶段面临的困境是,当接应二传在前排时,对手几乎都找接应二传发球,导致接应二传在接发球完成后很难再完成进攻,经常导致前排三点攻变为两点攻,出现连续“卡轮”的现象,为此,现在国内专家也提出需要改变接应二传类型,以适应世界女排发展的主流趋势。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专家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世锦赛中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与外国队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通过对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竞技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运用科学手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强化体能训练。2加强技术基本功练习,全面强化各项技术3创新、提高接应二传的进攻战术4长期规划,加强接应二传后备力量的培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
  • 2.2.2 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
  • 3、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
  • 3.2.2 专家访谈
  • 3.2.3 录像统计
  • 3.2.4 对比分析
  • 4、结果与分析
  • 4.1 基础体能状况的对比与分析
  • 4.1.1 身高
  • 4.1.2 体重
  • 4.1.3 扣球高度
  • 4.1.4 拦网高度
  • 4.2 技战术能力的对比与分析
  • 4.2.1 接应二传发球情况分析
  • 4.2.2 接应二传扣球情况分析
  • 4.2.3 接应二传拦网情况分析
  • 4.2.4 接应二传一传情况分析
  • 4.2.5 接应二传防守能力分析与比较
  • 4.2.6 接应二传调整传球能力分析与比较
  • 4.3 心智能的对比与分析
  • 4.3.1 经验因素(年龄)
  • 4.3.2 中外女排主二传分配球后,接应二传得分情况与分析
  • 4.3.3 中外女排一方得分过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扣球情况
  • 4.3.3.1 对方得到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扣球情况
  • 4.3.3.2 本方得到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扣球情况
  • 4.3.4.中外女排一方得分过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发球情况
  • 五、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体能优势与不足
  • 5.1.2 技战术优势与不足
  • 5.1.3 心智能优势与不足
  • 5.2 建议
  • 5.2.1 运用科学手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强化体能训练
  • 5.2.2 加强技术基本功练习,全面强化各项技术
  • 5.2.3 进一步强化接应二传的心智能训练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阳光总在风雨后——记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J]. 炎黄纵横 2008(04)
    • [2].从有球技术分析中国女排在意大利世锦赛中的成功与失利[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3)
    • [3].中国女排[J]. 党史博览 2019(12)
    • [4].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之“福建双珠”[J]. 福建党史月刊 2019(10)
    • [5].浅谈女排精神在新时代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价值[J]. 国际公关 2020(02)
    • [6].学习女排好榜样[J]. 职教论坛 2020(02)
    • [7].《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J]. 陕西档案 2020(01)
    • [8].中国女排现象的表征与时代意义[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2)
    • [9].女排精神划时代意义[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8)
    • [10].人物[J]. 小康 2020(16)
    • [11].郎平媒介形象与女排精神建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8)
    • [12].奥运官方电影中的“中国女排”——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官方电影《光荣的十六天》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18)
    • [1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与时代意义[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 [14].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巴西女排强攻效果对比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4)
    • [15].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与意大利女排比赛失败因素分析——以第一阶段和半决赛两场比赛为例[J]. 辽宁体育科技 2019(02)
    • [16].中国女排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前瞻——基于2018女排世锦赛单项技术统计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 [17].坚信光明力量 献礼祖国母亲——光明乳业助力中国女排2019女排世界杯成功卫冕[J]. 中国乳业 2019(09)
    • [18].中国女排再捧世界杯[J]. 中国报业 2019(19)
    • [19].第18届世锦赛中国女排胜负场与不同对手的技术运用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 2019(05)
    • [20].论中国女排里约夺冠路上教练员的重要性——以安徽省12所普通高校男排教练员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12)
    • [21].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对手竞技实力对比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 [22].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历程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 2017(06)
    • [23].中国女排里约夺冠析因[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7)
    • [24].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扣球效果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1)
    • [25].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历程分析及启示[J]. 安徽体育科技 2018(02)
    • [2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技术统计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4)
    • [27].新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实力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科学研究 2018(04)
    • [28].关注里约奥运 引领道德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5)
    • [29].分析2010年中国女排世锦赛失利的原因[J]. 林区教学 2011(05)
    • [30].《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J]. 美术研究 2018(05)

    标签:;  ;  ;  ;  ;  

    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