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金融系统演化研究——兼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若干问题

东亚金融系统演化研究——兼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若干问题

论文题目: 东亚金融系统演化研究——兼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若干问题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震

导师: 陈建安

关键词: 金融系统,演化,转型,东亚金融系统,银行改革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经济领域的全球体制趋同正在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演化上则显现出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占据优势的局面正在逐步出现,尽管在学术研究上,对于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的优劣并无定论。而在东亚区域内,除了日本和当时实施着严格资本管制的中国之外,其他国家都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的洗礼,所以危机过后各国都面临着一个金融系统重构的问题。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东亚国家要使它们的金融系统走出困境,发展金融市场是其唯一的途径。现实中东亚金融系统的演化似乎并没有完全遵循那些学者的论断。遭受危机的国家被动地进行了金融制度改革,没有遭受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和日本则在主动地进行金融制度改革,不过改革没有改变银行在大多数国家金融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其金融制度的改革也具有转型的特征。由此在东亚金融系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制度如何转型便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的,共分为8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界定了金融制度、金融系统、系统演化与制度转型等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在东亚金融系统概念界定中结合研究背景提出了写作目的,而后对于既有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最后分析了本文创新、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第二章为文献回顾:理论综述与最新进展,从早期的理论研究到金融结构论,到金融系统的宏观研究理论(麦金农—肖学派及其拓展和金融约束论),再到内生金融增长理论与金融服务论,最后到法与金融系统的理论,进行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并努力把它们统一到一个框架之下,还对于理论的局限作了归纳和评价。第三章为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演化规律,全面介绍了金融系统所具有的投融资、流动性保障、风险分散、价格发现、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六大功能,通过简单的市场融资效率与银行融资效率比较模型推导和建立在美日两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的计量分析(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总结了金融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发现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金融系统的确有逐渐向市场主导型演化的趋向:而金融系统向市场主导型演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国家是有所不同的,传统的市场主导型国家作用效果更强,正在转型的国家作用效果要弱化;尔后对于计量结果的背后原因进行了解释,指出社会主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差异是导致金融系统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指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东亚金融系统演化将主要是银行主导型模式下的内部演化。第四章为“主动型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改革,对于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和日本金融制度改革的过程作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指出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条件与同本经济发展相结合而导致的产物,而主银行制度仍是日本金融制度的根本,其未来发展趋向目前依然尚不明朗;同时其改革经历了由渐进式改革到激进式改革的过程,尽管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政府决策的迟缓,改革的预期效果最初没有达到,不过在突破既得利益集团阻碍的条件下,通过法制先行,市场救治与政府救治相结合,在2005年3月实现了降低银行不良债权的预期目标;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其金融系统的结构变化不大,银行依旧是日本金融系统的核心。第五章为两难选择的韩国金融改革,全面回顾了韩国金融制度的成因和特征,结合改革历程和起伏分析了危机后韩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得失;指出官制金融改革模式是韩国政府在考虑自身国情和经济特征条件下对于金融改革所做出的合适选择,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会面临推进改革和保护财阀大企业集团的两难抉择;分析表明银行中介依旧居于韩国金融系统的主导地位。第六章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演绎,日韩两国金融改革的规律为研究中国金融制度转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即银行改革是制度转型的重心。结合中国金融系统的现实态势,对比日本、韩国金融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将是与激进式改革有机结合但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的模式,构造模型模拟了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历程,演绎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创新主体设计,指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在于分权、法治和宪政。第七章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内外开放均衡问题,运用经典种群竞争模型构造了中国金融系统内外开放的相互竞争模型,指出模型的理想均衡结构是内外开放并举;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实银行改革中积极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优先对外开放的政策选择作了详尽分析,指出中国政府这样的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的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农信社改革是加快金融系统对内开放的突破口和试验田,并结合正在进行中的农信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第八章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民有金融——浙江温州、台州案例,对于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最重要主体——民有金融作了整体描述和案例分析,提出民有金融是民营资本参与金融制度转型而形成的理想制度安排,指出现有的民有金融往往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博弈的结果,因而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压力;运用温州、台州的案例,从历史沿革到最新趋向,全面分析了中国民有金融的实践,既总结其成功经验,又指出其存在问题;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有金融创新模式的总体构想,比较分析了社区银行制、财团制和贷款中介公司制。最后是全文结论和政策建议的总结。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基本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1.1.1 金融系统、金融制度与金融体制

1.1.2 系统演化与制度转型

1.1.3 东亚金融系统

1.2 对既有理论的简要评论和研究视角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定位和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局限

1.4.1 本文创新

1.4.2 本文不足

1.4.3 未来突破的研究命题

第二章 文献回顾:理论综述与最新进展

2.1 早期的理论研究

2.2 金融结构论

2.2.1 戈德史密斯与《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

2.2.2 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结构论

2.3 金融系统的宏观研究理论

2.3.1 麦金农—肖学派及其拓展

2.3.2 金融约束理论

2.4 内生金融增长理论与金融服务论

2.4.1 内生金融增长理论

2.4.2 金融服务论

2.5 法与金融系统

2.5.1 LLSV理论

2.5.2 AJR理论

2.5.3 该理论局限性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演化规律

3.1 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

3.1.1 交易成本和流动性保障

3.1.2 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散

3.1.3 不完全市场和价格发现机制

3.1.4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生产

3.1.5 委托—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

3.2 金融系统的投融资效率

3.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

3.2.2 内部效率与外部效率

3.3 观点的多样化

3.3.1 观点的多样化与融资效率

3.3.2 市场融资效率与银行融资效率的比较模型

3.4 全球金融系统的趋同性

3.4.1 趋势分析

3.4.2 因果检验

3.5 东亚金融系统的重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型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改革

4.1 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

4.1.1 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过程

4.1.2 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金融制度的主要特征

4.2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

4.2.1 主银行制度的定义与功能

4.2.2 主银行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4.2.3 主银行制度的总体评价

4.3 “主动型危机”下的日本金融制度改革

4.3.1 从金融抑制到金融自由化

4.3.2 不良债权的处理

4.3.3 各种配套的改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难选择的韩国金融改革

5.1 韩国金融制度的成因和特征

5.1.1 韩国金融制度的形成过程

5.1.2 韩国金融制度的主要特征

5.2 韩国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5.2.1 韩国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历程

5.2.2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

5.3 东亚金融危机后的韩国金融制度改革

5.3.1 国家充当“白衣骑士”

5.3.2 私营部门积极参与

5.3.3 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5.3.4 继续前进中遭遇困难

5.4 韩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起伏性分析

5.4.1 2003年的两次金融风波

5.4.2 理解韩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起伏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演绎

6.1 中国金融系统的现实态势

6.1.1 中国金融系统处于金融抑制阶段

6.1.2 中国金融系统微观传导机制失效

6.2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创新主体分析

6.2.1 模型分析

6.2.2 对于模型的验证

6.2.3 政策含义

6.3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分析

6.4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分权、法治与宪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内外开放均衡问题

7.1 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内外开放的相互竞争模型

7.1.1 模型指标设定与行为函数

7.1.2 模型均衡结果分析

7.1.3 原有市场主体与新兴市场主体的竞争分析

7.1.4 新兴市场主体中外资金融机构与本土民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分析

7.2 关于中国政府目前政策选择的评析

7.2.1 内外资本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现实竞争态势

7.2.2 为什么中国政府倾向于优先对外开放

7.2.3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行为特征

7.2.4 无法证实的关于优先对外开放的国际经验

7.3 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内外开放并举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民有金融——浙江温州、台州案例

8.1 民有金融:一个概括性描述

8.1.1 民间金融、民营金融和民有金融

8.1.2 民有金融的特征

8.1.3 民有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8.1.4 现有民有金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的结果

8.2 民有金融:浙江温州、台州案例

8.2.1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与最新趋向

8.2.2 台州民有金融发展的社区银行模式

8.3 中国民有金融创新模式的总体构想

8.3.1 社区银行制

8.3.2 财团制

8.3.3 贷款中介公司制

本章小结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

笔者以为在未来的政策选择上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7

参考文献

  • [1].我国金融系统安全评价与风险预警研究[D]. 梁永礼.北京交通大学2018
  • [2].西部开发中的金融协调战略研究[D]. 窦尔翔.西北大学2004
  • [3].分工网络与金融系统演进研究[D]. 王威.西北大学2004
  • [4].西方各国金融系统演进和功能的制度分析——兼论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D]. 王刚.吉林大学2004
  • [5].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 张秋云.复旦大学2004
  • [6].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 童丽.复旦大学2004
  • [7].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产业背景研究[D]. 郑秀峰.复旦大学2004
  • [8].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 喻平.武汉理工大学2004
  • [9].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理研究[D]. 荣先恒.浙江大学2005
  • [10].转型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D]. 丁伟国.东北林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西方各国金融系统演进和功能的制度分析——兼论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D]. 王刚.吉林大学2004
  • [2].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 段银弟.华中科技大学2004
  • [3].金融结构演进比较研究[D]. 姜海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4].金融复杂系统演进与金融发展[D]. 郭金龙.辽宁大学2006
  • [5].金融系统协调论[D]. 邵国华.四川大学2006
  • [6].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 杨权.厦门大学2006
  • [7].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D]. 余晓东.复旦大学2006
  • [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泡沫研究[D]. 司艳.复旦大学2006
  • [9].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5中国的实证检验[D]. 范学俊.华东师范大学2007
  • [10].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D]. 李辉富.西南财经大学2007

标签:;  ;  ;  ;  ;  

东亚金融系统演化研究——兼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