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论文摘要

直面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变革问题,本论文试图从伟大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和实践中寻找启示。论文依据杜威的一系列教育论著,对杜威德育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杜威依据其民主主义的社会观和实用主义的经验观,对道德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实用主义道德观将道德看作个体在具体经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将知识、技能、品格看作个体道德的要素,从而使道德过程与经验的改善过程等同起来,也使道德教育过程成为与个体经验的改善过程、教育过程相等同的过程。杜威德育思想的实质,是道德的教育思想,杜威德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是融合为一的。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而“道德的人”不是传统的依据具体德目的好人,而是符合民主社会要求的社会良好成员,是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不是符合具体德目的教育活动,而是就其动机与效果而言都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对个体要求的教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教育。在这种道德的教育思路中,杜威有机地实现了知识与道德的统一,德育与教育的统一。 在其一系列教育论著中,杜威系统分析了民主社会中的学校教育角色、目的、课程、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直接德育方法,将“道德的教育”思想有机地贯穿于其教育理论的系统之中。综观杜威的德育思路,超越二元论的辩证性特征清晰可见: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超越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思维方式,确立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教育目的观;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上,超越智德分离的传统,将知识统一于道德,并且进而建立道德教育与教育的统一关系;在教育与生长的关系上,突破无视生长的制度化教育局限,倡导关注生长、促进生长的学校教育形式;在经验与课程的关系上,摒弃脱离经验的课程,主张课程与学习者经验的有机统一;在兴趣与责任、兴趣与能力的关系上,分析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社会行动能力之间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主张依据个人兴趣培植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行动能力。 杜威德育思想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几次重大转折,当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秉持客观、理性的立场来借鉴杜威德育思想,其对于中国德育研究的基本意义不在于提示了探究、体验等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而在于提示了一种全新的理解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方式。依据杜威的思想,学校德育的目的不应局限于具体德目所设定的范围,不应培养抽象的“道德人”,而应培养民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融合知识、能力与品格的新型道德人,即“有用的好人”;德育不是学校教育中的独立系统,而是融合于学校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德育的实质在于教育的道德属性。依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澄清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观念——“德育首位”与“教书育人”,理顺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并且,杜威德育思想提示我们跳出既定的德育原理概念体系,从广义德育的视角来重构德育原理。

论文目录

  • 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社会转型与德育变革
  • 第一节 从一元教化到百家争鸣—转型期德育变革问题的提出
  • 一、封闭社会中的一元教化:转型之前的学校德育
  • 二、开放社会中的多元竞争:转型期学校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 第二节 转型期学校德育新思路述评
  • 一、德育目的和内容方面的研究进展
  • 二、德育方法、德育模式研究进展
  • 三、简评
  • 四、汲取杜威德育思想的营养,建构新型德育思路
  • 第三节 转型期我国杜威德育思想研究综述
  • 一、杜威德育思想研究专论
  • 二、杜威教育思想专著中的杜威德育思想探讨
  • 三、德育原理著作中的杜威德育思想阐述
  • 四、简评
  • 第四节 写作思路
  • 第一编 杜威的德育大智慧
  • 第一章 杜威德育思想概观
  • 第一节 杜威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一、杜威的民主社会观
  • 二、杜威的经验观
  • 三、杜威的道德观
  • 四、杜威的教育观
  • 第二节 杜威德育思想概观
  • 一、美国传统道德教育思路及其面临的挑战
  • 二、杜威的道德教育批评
  • 三、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
  • 第三节 杜威德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关系
  • 一、杜威德育思想是“道德的教育”思想
  • 二、杜威德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同一关系
  •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概念分析
  • 第二章 怎样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
  • 第二节 学校教育目的的反思与重构
  • 一、教育目的领域的传统观点
  • 二、杜威对既有教育目的观的分析与批判
  • 三、培养民主时代的良好公民:教育的道德目的
  • 第三节 课程体系的价值反思与厘定
  • 一、衡量学科价值的社会性标准
  • 二、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争议与审思
  •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德性分析与重建
  •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及其德性问题
  • 二、教学方法的德性批判与重构
  • 三、“做中学”与“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 第五节 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与改造
  • 一、理性的道德自律者与政治参与者:民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 二、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与改造
  • 第六节 直接德育的有效性思考
  • 一、直接德育在历史上为什么是有效的
  • 二、当代直接德育如何才能有效
  • 三、直接德育与“做中学”的关系
  • 第七节 “道德的教育”的新图景
  • 第三章 杜威德育思想的辩证性特征分析
  •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
  • 一、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 二、民主基础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 三、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教育目的观
  • 四、个人与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新个人主义
  • 第二节 知识与道德
  • 一、科学知识与道德的隔离与对立
  • 二、美德就是智慧:柏拉图的道德命题及其反对意见
  • 三、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杜威的观点
  • 四、能力、修养、纪律与道德也是统一的:杜威观点的延伸
  • 五、道德与知识统一的教育学意义
  •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生长
  • 一、学校教育与生长的隔离
  • 二、学校教育与生长的联合
  • 第四节 经验与课程
  • 一、经验与课程的对立
  • 二、经验与课程的统一
  • 第五节 兴趣与责任
  • 一、兴趣与责任的对立
  • 二、兴趣与责任的联合
  • 第六节 兴趣与能力
  • 一、兴趣与能力的对立
  • 二、兴趣与能力的统一
  • 小结 杜威德育思想的贡献
  • 第二编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 第四章 中国德育变革历程中的杜威德育思想
  • 第一节 杜威德育思想与民国时期教育变革
  • 一、杜威教育思想进入中国
  • 二、杜威教育思想得到全面借鉴
  • 三、杜威德育思想的历史遭际复杂
  • 第二节 斗争意识笼罩下的杜威教育思想批判
  • 一、杜威教育思想被批判的时代背景
  • 二、杜威教育思想被批判的基本情况
  • 三、杜威德育思想遭到批判
  • 第三节 杜威德育思想的深入认识
  • 一、杜威思想得到重新评价
  • 二、杜威教育思想得到全面阐发
  • 三、杜威德育思想逐步得到重视
  • 第五章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原理创新
  • 第一节 “道德人”的形象重构
  • 一、“道德人”与中国德育传统
  • 二、从“政治人”到“道德常人”:“道德人”的当代发展
  • 三、“道德人”与“有用的好人”
  • 第二节 德育实体性的消解与重构
  • 一、我国德育原理中的德育实体性概念
  • 二、德育实体化的理论支持与批评意见
  • 三、德育实体性的消解与重构—杜威德育思想的启示
  • 第三节 德育观念的辨析
  • 一、“德育首位”论
  • 二、“学科德育与教书育人”论
  • 第四节 德育原理概念体系的批评与重建
  • 一、既有德育原理概念体系的德育实体化倾向
  • 二、德育原理中德育实体化导致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 三、需要另一种德育原理
  • 第六章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实践创新—学校教育的整体德性改造思路
  • 第一节 从功利教育到责任教育: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
  • 一、何谓功利教育
  • 二、我国学校功利教育的历史与实存
  • 三、功利教育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与现实危害
  • 四、走向自觉的责任教育:转型期学校教育的应然定位
  •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 一、何谓“公民”
  • 二、公民责任及其特征
  • 三、学校教育之道德目的的时代规定
  • 四、“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教育目的的合法性分析
  • 第三节 学校教学的德性改造
  • 一、学科教学的德性分析
  • 二、学科教学的德性改造
  • 第四节 学校管理的德性改造
  • 一、学校管理的德性分析
  • 二、学校管理的德性改造
  • 第五节 直接德育的德性改造
  • 一、德育课的德性分析
  • 二、德育课的德性改造
  • 第六节 责任教育与生活德育的对话
  • 一、生活德育的缘起与主张
  • 二、责任教育与生活德育的比较
  • 三、生活德育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责任教育的启示
  • 小结 道德的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陶行知与杜威德育思想之比较[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墨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福建茶叶 2020(02)
    • [3].终身德育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01)
    • [4].传统蒙学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逻辑进路[J]. 中国德育 2020(02)
    • [5].茶文化背景下《孝经》中的德育思想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6)
    • [6].列宁的青年德育思想“五论”及其当代昭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7].小学足球教学渗透德育,让学生的足球精神和德育思想融合[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05)
    • [8].从《论语》看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2(22)
    • [9].苏霍姆林斯基与陶行知德育思想比较及其当代价值[J]. 辽宁教育 2017(08)
    • [10].试论梁启超的德育思想[J]. 成才之路 2011(06)
    • [11].梁启超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J]. 山海经 2016(11)
    • [12].论德育思想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下) 2016(10)
    • [13].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6(A1)
    • [14].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研究[J]. 知音励志 2017(03)
    • [15].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 新课程(中学) 2017(01)
    • [16].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策略[J]. 校园英语 2017(06)
    • [17].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J]. 高考 2017(03)
    • [18].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 中华少年 2017(17)
    • [19].德育思想渗透,浸润小学英语课堂[J]. 新课程(中) 2017(05)
    • [20].借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例谈[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04)
    • [21].论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J]. 新校园(中旬) 2017(04)
    • [22].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对中职学生德育的借鉴意义[J]. 考试周刊 2017(32)
    • [23].《格丹格言》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 芒种 2017(12)
    • [24].荀子的德育思想探微[J]. 报刊荟萃 2017(09)
    • [25].浅析柳宗元的德育思想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观点[J]. 教师 2017(24)
    • [26].试析孔孟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化与继承问题[J]. 长江丛刊 2016(18)
    • [27].老子德育思想中自然无为和柔弱不争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青春岁月 2016(13)
    • [28].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J]. 科技资讯 2020(12)
    • [29].明清家训德育思想的现代解读[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0].社区教育传承张謇家训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例[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标签:;  ;  ;  ;  ;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