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发酵中混菌机制及新型伴生菌系的研究

维生素C发酵中混菌机制及新型伴生菌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最重要的一类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用途十分广泛。当前,我国维生素C产量巨大,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产量80%以上出口。生产方法国内以“二步发酵法”、为主,即通过生黑葡萄糖酸杆菌(Acetobacter melanogenumr)将D-山梨醇氧化成L-山梨糖,此过程为第一步发酵,再经过混菌发酵体将L-山梨糖转化2-酮基-L-古龙酸,此过程为第二步发酵,再经过化学转化使2-酮基-L-古龙酸生成维生素C,其中第二步发酵中,是由两株不同菌混合发酵完成的,一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俗称大菌),另一株为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Ketogulonigenium vulgare俗称小菌),大小菌混合培养可以使98%以上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而大小菌之间的基础生理关系依然不清,本研究的重点是进一步研究第二步发酵过程中混合菌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大菌和小菌都可以单独培养,菌落生长良好,传代稳定:(2)大菌没有使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能力;小菌具有使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能力,发酵72h,转化率仅20%左右;(3)大小菌混合培养时,通过对发酵条件优化,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能力明显提高,发酵48h,转化率达到95%以上:(4)将大菌单独培养后,分别研究大菌胞外液和胞内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菌24h胞外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略有作用,可以使转化率达到23%,与小菌单独培养仅提高了3%,而大菌的胞内液没有促使作用,这与前人报道的结果有所不同,这个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有更深的生物学机理:(5)在研究大小菌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小菌对大菌生长的引导作用,即大菌沿着小菌的生长轨迹而趋向生长的现象,对照大肠杆菌则没有这种引导现象,进一步表明了大小菌伴生关系的复杂性;(6)筛选到一种能够促进小菌单独生长和产酸的物质AP1。其最适浓度为0.1%,小菌培养48h,2-酮基-L-古龙酸含量达到55.05mg/mL,是小单独培养条件下的3倍,转化率到达70%,同时小菌的活菌数增加约1.3倍。根据该物质的性质,推测小菌的产酸机理与氧化还原作用密切相关;(7)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芽孢菌B601,其对小菌的促使作用超过了巨大芽孢杆菌。在混合菌发酵中,发现其形成的芽孢数大于同条件下的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在10%山梨糖底物下,B601作为伴生菌44h即达到发酵终点,与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相比提高底物L-山梨糖浓度,同时发酵周期也缩短;(8)对B601菌株作为伴生菌的新型菌系的培养条件与培养基进行优化,其结果如下:L-山梨糖10%、尿素0.6%、玉米浆1.0%、pH值6.8、培养温度30℃、装液量10%、接种量8%、种龄20h。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L-山梨糖浓度提高了25%,尿素和玉米浆分别下降50%和33%,培养温度上升了2℃,同时发酵周期缩短了4h,转化率98%。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四点:(1)对大小菌之间伴生的生理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证明了大菌单独培养所产生的胞内、胞外物质几乎没有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的作用,表明发酵过程中混菌培养的必要性和伴生作用的复杂性;(2)首次发现了小菌对大菌生长的促使作用:(3)首次找到一种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物质AP1;(4)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更好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的伴生菌B601菌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功能及应用
  • 1.1.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 1.1.2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 1.1.3 维生素C的应用
  • 1.2 维生素C生产发展简介
  • 1.2.1 浓缩提取
  • 1.2.2 化学合成
  • 1.2.3 生物发酵
  • 1.3 维生素C重要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
  • 1.3.1 D-山梨醇途径
  • 1.3.2 L-山糖途径
  • 1.3.3 2,5-二酮基-D-葡萄糖酸途径
  • 1.3.4 2-酮基-L-古龙酸途径
  • 1.4 我国的二步发酵法研究现状
  • 1.4.1 "二步发酵法"的第二步发酵中产酸菌与伴生菌的相互关系
  • 1.4.2 第二步混合菌发酵工艺
  • 1.5 本课题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 第2章 仪器材料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菌种
  • 2.2 主要仪器
  • 2.3 主要试剂
  • 2.4 培养基
  • 2.4.1 混合菌种的活化培养基
  • 2.4.2 混合菌种的斜面及固体培养基
  • 2.4.3 小菌的斜面及固体培养基
  • 2.4.4 大菌培养基
  • 2.4.5 种子培养基
  • 2.4.6 发酵培养基
  • 2.4.7 优化后发酵培养基
  • 2.5 培养条件
  • 2.5.1 种子培养
  • 2.5.2 优化后种子培养
  • 2.5.3 摇瓶发酵培养
  • 2.5.4 优化后摇瓶发酵培养
  • 2.6 分析方法
  • 2.6.1 pH值测定
  • 2.6.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2.6.3 L-山梨糖的测定
  • 2.6.4 发酵液中2-KGA含量测定
  • 2.7 大菌胞外液和胞内液的制备
  • 2.8 土壤中芽孢菌的分离方法
  • 第3章 维生素C第二步发酵混菌关系的研究
  • 3.1 大、小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1 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特征
  • 3.1.2 大、小菌的生长及代谢的基本性质
  • 3.2 大菌胞外液与胞内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作用的研究
  • 3.2.1 混菌与小菌单独培养生长和产酸情况的研究
  • 3.2.2 大菌胞外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影响
  • 3.2.3 不同时间大菌胞外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
  • 3.2.4 大菌胞内液对小菌生长和产酸影响
  • 3.3 小菌促使伴生菌生长的研究
  • 3.4 筛选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物质的研究
  • 3.4.1 混合物对小菌产酸作用的研究
  • 3.4.2 单一物质对小菌产酸的研究
  • 3.4.3 AP1和AP4对小菌生长影响
  • 3.4.4 AP1不同浓度对小菌产酸的影响
  • 3.4.5 AP1在小菌培养过程中对产酸和pH值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维生素C发酵中新型伴生菌系研究
  • 4.1 土壤中芽孢菌的分离
  • 4.2 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菌产酸研究
  • 4.3 B601菌株与巨大芽孢杆菌对小菌生长及产酸影响
  • 4.4 巨大芽孢杆菌与B601菌株在发酵液中活菌和芽孢数的研究
  • 4.5 B601新型菌系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 4.5.1 山梨糖浓度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2 尿素浓度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3 玉米浆浓度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4 装液量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5 pH值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6 接种量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7 培养温度对新型伴生菌系的影响
  • 4.5.8 种子菌龄对新型菌系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D-山梨糖对酶精练中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J]. 印染 2013(09)
    • [2].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研究[J]. 河北化工 2008(06)
    • [3].山梨糖脱氢酶在乙酸钙不动杆菌中的表达[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6)
    • [4].信号肽对酮古龙酸菌山梨糖脱氢酶表达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5)
    • [5].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L-山梨糖工艺[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05)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梨糖发酵液中山梨糖和山梨醇[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10)
    • [7].山梨糖脱氢酶在脱氮副球菌中的表达[J]. 生物技术通讯 2012(02)
    • [8].山梨糖脱氢酶基因在酮古龙酸菌中的过表达[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6(10)
    • [9].酮古龙酸菌WB0104中L-山梨糖脱氢酶的分离和性质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08(01)
    • [10].三羧酸循环中几种有机酸对山梨醇发酵的影响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3(08)
    • [11].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中山梨糖脱氢酶和山梨酮脱氢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7(10)
    • [12].响应曲面法优化Gluconobacter melanlgenu X42培养基[J].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4)
    • [13].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5)
    • [14].SDH-SV2C-L4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山梨糖脱氢酶活性检测[J]. 生物技术通讯 2011(03)
    • [15].利用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筛选氧化葡糖杆菌PQQ合成基因簇[J]. 微生物学报 2010(08)
    • [16].生酮基古龙酸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河北化工 2011(12)
    • [17].白地霉Cryytococcus neo formans ch-3冷冻干燥保护剂的选择[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2)
    • [18].米格列醇关键中间体6-(N-羟乙基)-6-脱氧-氨基山梨糖的生物合成工艺优化[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13)
    • [19].山梨糖与脯氨酸的美拉德反应条件优化研究[J]. 食品工业 2014(08)
    • [20].基于RhaD醛缩酶的“一锅四酶法”合成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21)
    • [21].山梨糖与羟脯氨酸的美拉德反应条件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3)
    • [22].静息细胞转化制备6-脱氧-6-氨基(N-羟乙基)-α-L-呋喃山梨糖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07)
    • [23].酮古龙酸菌与呼吸链偶联的2-KGA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4(10)
    • [24].可产酸快生小菌的分离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5)
    • [25].一株芽孢杆菌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对小菌的促进作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09(01)
    • [26].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二步混菌发酵研究新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15(03)
    • [27].生黑醋酸杆菌山梨醇高浓度发酵的培养特性[J]. 微生物学杂志 2009(04)
    • [28].Patiromer sorbitex calcium[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6(02)
    • [29].除虫菊内生真菌Fusarium sp.Y2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4)
    • [30].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09(02)

    标签:;  ;  ;  ;  ;  ;  ;  

    维生素C发酵中混菌机制及新型伴生菌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