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地下水循环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雷州半岛地下水循环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地下水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区。但该地区的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如海水入侵、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凸显出了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弊端,因此,开展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对于有效开发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雷州半岛地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以地下水系统思想为指导,以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对雷州半岛地下水系统结构、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地下水循环规律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的火山口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对地下水循环规律的影响以及研究区自流井、泉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根据收集的有效钻孔2327个及地质图和剖面图,结合岩相古地理,研究了雷州半岛火山口对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含水层结构的影响,建立了雷州半岛三维含水层结构模型。该地区含水层分布特征是:浅层含水岩组由埋深30-50m以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组成,除沿海部分地区缺失或咸水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区。中层含水岩组广泛分布全区,仅在玄武岩台地地区随火山岩深度的增加而变薄或缺失,雷北主要为湛江组砂岩,至雷南由于湛江组变薄而逐渐过渡为下洋组上段第二岩组。深层含水岩组几乎遍布全区,仅在西北角及东北角由于基岩埋深浅而缺失,雷北由下洋组下段组成,至需南过渡为下洋组上段第一岩组及部分第二岩组。火山口及火山岩对研究区含水层结构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火山口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贯通,使之具有很好的水力联系。2、基于雷州半岛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含水层结构特征,对地下水循环规律及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火山口对地下水循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地下水循环及其流场变化主要特征是:(1)浅层水因埋藏浅,易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且未集中开采,迄今未形成区域降落漏斗,流场的形态受地形地貌控制,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形状相似,地下水总体由西北向东南迳流,南部石峁岭火山锥形成局部地下水高水头区,使地下水以石峁岭为中心向四周流动。地下水位仅有季节性波动,年变化幅度一般为2到3m,地下水水位均高于海平面,因此目前基本没有发生严重的海水入侵。(2)中层承压水流场特征是:平面上地下水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垂向上,由于火山口贯通浅中深三个含水岩组,使中层含水岩组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受人工开集中大量开采影响,水位总体持续下降,已形成多个中心的区域降落漏斗,水位下降2m线圈闭面积达1946km2,漏斗中心水位高程为-21.95m,近海地段除太平地段高于海平面2到5m,东山、东简一带接近海平面之外,其余地区水位均低于海平面。(3)深层承压水流场特征是:中层地下水流场受地形地貌控制比浅中层地下水受地形地貌约束程度小得多,在垂向上受火山口和断层控制,接受中层含水层补给。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集中开采,水位总体逐年下降,下降速率大;水位埋深2m等值线圈闭面积已达2315km2,漏斗中心水位标高-19.68m,埋深达到25m。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总的规律是由浅至深,变化幅度逐渐增大,降落漏斗面积增大。3、研究了自流井、泉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对自流井、泉的水动力性质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自流井与泉流数值模拟的特点,分析了自流井与泉的数值模拟的主要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发现管道内的实际渗透系数与理想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相差1-2个数量级,从而为渗流-管流模型进行自流井、泉数值模拟时的参数选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4、结合雷州半岛地区水文、气象、及各种测试分析资料和地下水动态资料,根据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系统自流井、泉等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对MODFLOW程序进行了修改,建立了基于渗流-管流理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更加合理地刻画了自流井、泉等水文地质要素,对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5、选择石峁岭典型火山口区,建立了地下水示踪剂迁移数值模型,计算了火山口地区地下水补径排时间。结果表明第一含水层的地下水年龄比第二含水层的地下水年龄要小,与同位素结果相吻合,其主要原因是在第一含水层与第二含水层之间有一个隔水层,而且隔水层的厚度较大。同时MODPATH表明第一含水层的流线的捕获时间都是1到2年左右,而第二含水层的地下水捕获时间是6年左右,地下水年龄明显比第一含水层的要大。6、根据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开发现状和潜在需求,设计了两种开发方案,利用所建立数值的模型,对开采方案进行了预测对比。按2010年开采水平,增加20%开采,如果都安排在赤坎、霞山、坡头水源地开采,那么就在2015年后会出现超采现象,所以在规划开采量布局时,除了上述3个水源地按照计算的开采外,欠缺部分按排在铺仔、太平水源地开采补充,并扩大地表水供水能力作为地下水不足部分的补充。如果在2015年及2020年分别在铺仔、东海岛及太平三个水源地开采地下水送到市区或就地工业用水,将会形成次级漏斗中心,同时产生水位迭加,三个水源地的预测水位降迭加,三个水源地的预测水位降2015年铺仔为14.88m、东山为9.37m、太平为13.25m;2020年预测水位下降幅度不大,铺仔为15.63m、东山为10.25m、太平为14.30m。论文主要特色及创新点:(1)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系统自流井、泉的能够要素特征,采用渗流-管流模型刻画自流井和泉,并修改了MODFLOW程序,实现了对自流井、泉以及混合开采(或注水)井的模拟。(2)揭示了火山口对地下水循环特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建立了火山口示踪剂迁移数值模型,计算了火山口附近地下水循环时间。(3)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发现管道内的实际渗透系数与理想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相差1-2个数量级,从而为渗流-管流模型进行自流井、泉数值模拟时的参数选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问题及建议:边界条件的确定也是数值模拟中的难点之一。在数值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中、深层侧向边界在海域中的位置难以确定,对于水流模型,可以采用等效边界,但溶质运移模型,等效边界就存在明显不足。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如能收集到研究区的边界资料或有专门的调查研究项目,尽可能对边界条件进行更为准确的刻画。

论文目录

  •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2.1.1 交通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象、水文
  • 2.1.4 社会经济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地层
  • 2.2.2 岩石
  • 2.2.3 构造
  • §2.3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2.3.1 地下水类型划分及含水岩组
  • 2.3.2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赋水性特征
  • 2.3.3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三章 火山岩对地下水循环规律的影响
  • §3.1 雷州半岛地下水循环规律分析
  • 3.1.1 地下水补径排规律
  • 3.1.2 同位素指示的地下水循环特征
  • §3.2 火山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控制作用
  • 3.2.1 雷州半岛火山岩分布概况
  • 3.2.2 火山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
  • 3.2.3 雷州半岛含水层结构模型
  • §3.3 火山岩对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控制作用
  • 3.3.1 火山岩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 3.3.2 火山岩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
  • 3.3.3 火山岩对地下水排泄的影响
  • §3.4 地下水循环模式
  • 第四章 自流井、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4.1 渗流-管流等效系数试验模拟研究
  • §4.2 自流井的数值模拟
  • 4.2.1 自流井的水力学特征及数学模型
  • 4.2.2 自流井模拟程序
  • §4.3 泉的数值模拟方法
  • 4.3.1 泉流的水力学特征及数学模型
  • 4.3.2 泉流量动态模拟程序
  • 第五章 雷州半岛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 §5.1 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概念模型
  • 5.1.1 模型范围和边界位置
  • 5.1.2 边界条件概化
  • 5.1.3 含水层分层概化
  • 5.1.4 源汇要素概化
  • §5.2 地下水流及海水入侵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 5.2.1 数学模型
  • 5.2.2 数值方法
  • §5.3 雷州半岛地下水数值模型
  • 5.3.1 模拟软件
  • 5.3.2 网格剖分
  • 5.3.3 边界条件
  • 5.3.4 初始水头的形成
  • 5.3.5 参数分区
  • 5.3.6 源汇项
  • 5.3.7 模型识别与校正
  • §5.4 典型火山口附近地下水年龄模拟
  • 5.4.1 雷州半岛火山的分布情况
  • 5.4.2 雷州半岛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研究
  • §5.5 地下水资源量
  • 5.5.1 水均衡计算资源量
  • 5.5.2 数值方法评价地下水资源量
  • 第六章 雷州半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 §6.1 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设计
  • 6.1.1 开采方案设计原则
  • 6.1.2 开发方案设计及模拟预测评价
  • §6.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
  • 6.2.1 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风险分析
  • 6.2.2 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风险分析
  • 6.2.3 海水入侵风险分析
  • §6.3 湛江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成果及认识
  • §7.2 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雷州半岛地下水循环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