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托克维尔的民情(m(?)urs)概念来源于拉丁文mos moiorum,指“前人之规律、前辈之风俗”;法语中,m(?)urs的主要含义亦为习俗。而在汉语语境下,“民情”的基本意思却为“民众的心情、愿望和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换言之,单就字面意思而言,m(?)urs与“民情”并不对应。但是,托克维尔实际上赋予了m(?)urs更为广泛的涵义,将其泛化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和知识因素的总和。因之,将m(?)urs译为“民情”尽管失之于宽泛,却也反映出托克维尔对m(?)urs一词内涵的扩展,而这正是托克维尔民情概念的特点所在。进而言之,托克维尔的民情关怀源自于其对政治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精神领域根本问题的不断思索,其主要关切点在于民情的政治渊源与影响,具体指涉宗教、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民主权原则等社会要素。托克维尔民情思考的心理基础是存在于其内心深处的心灵与理智的频繁抵牾,这决定了托克维尔在考察民情时会持有一种怀旧、敏感和警觉的心态。其逻辑起点则是如何平衡民主条件下平等与自由的冲突,易言之,托克维尔期望民情能够在不平等但却自由的过去和平等但自由命运未卜的未来之间充当传承自由的“心灵之桥”。对于民主条件下民情的影响因素,托克维尔重点关注宗教、个人主义和人民主权原则。具体言之,宗教可以充当人们的心灵“调节器”,但它却需要面对来自于理性主义的强势挑战;孤立的个人及其个人主义理念是民主时代的社会基础,在发挥其积极性的同时需要重点防范由其自利本性所导致的社会冷漠与集体不理性;人民主权原则是民主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信条,但它也有可能带来多数暴政的肆虐。要而言之,民情在民主社会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既可能形成自由的民情,又可能造成专制的民情。而且,在不同的民情基础上会形成不同的制度形式,同时特定的制度形式又会反过来促使民情发生相应的变迁。民情改造上,托克维尔在认同民情的特殊性和其发展形态上的动态均衡性的前提下,将自由与民主作为判断民情适宜是否的标准,但这两个标准之间却内涵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同时,在具体改造路径言裆?托克维尔认为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情状况,可以分别采用保持、革命和殖民等改造方式。由于托克维尔在民情内容、判断标准及其政治观和殖民主义立场等方面存在着的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其民情改造实践遭遇挫折其实是必然的;但是,托克维尔此间敏锐地发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之后日益显现的民主弊病以及极权主义灾难有着惊人的契合,因而对后世亦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让自由成为民主的传统,这是托克维尔民情思想的最终诉求。同时,它也可以给我们在如何正确对待自由、信仰、传统以及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等方面带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