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广西莪术是广西的道地中药材,为了明确其药材的质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的广西莪术中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系统研究了广西莪术的红外光谱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广西莪术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西莪术的整个生长发育中可以分为4个时期,既为苗期、叶丛期、根茎膨大期和干物质积累期。苗期和叶丛期的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根茎膨大期的生长中心由叶部分逐渐转移至根茎和块根;在干物质积累期的12月份,地下部分干物质占全株比例的79.45%。2、广西莪术根状茎、须根、块根中的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动态变化与其产量的动态变化不相一致,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为在11月初达到最大值,为此,综合考虑广西莪术干物质含量及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积累动态,确定11月初为广西莪术的最佳采收期。3、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广西莪术药材所含姜黄素的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广西莪术根状茎和须根以产自旧州镇样品中的姜黄素含量最高;广西莪术块根以产自伯劳镇姜黄素含量最高,产自南宁含量最低。本文测定广西12个产地的广西莪术根状茎中,除青塘、上思、兴业三个产地之外,其他产地广西莪术根状茎中挥发油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广西莪术块根中挥发油含量以兴业产地样品为最高,最低的是陆屋产地样品。4、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的绝大多数广西莪术红外光谱具有相似的特征峰,广西莪术红外光谱明显的特征峰主要显示为姜黄素和挥发油的特征峰,姜黄素的特征吸收峰为3300 cm-1、1637 cm-1和1519cm-1等附近吸收峰,挥发油的特征吸收峰为2927 cm-1、1737 cm-1和1375cm-1等附近吸收峰。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广西莪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谱中,在3300cm-1、1641 cm-1、1519 cm-1、3000~2800 cm-1、1750~1735 cm-1和1375 cm-1等处附近吸收峰强的变化反映了广西莪术中挥发油类含量和姜黄素类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采用HPLC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测得广西莪术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的资源分布1.2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化学成分研究1.2.1 挥发油类1.2.2 姜黄素类1.2.3 多糖类1.2.4 其他类化学成分1.3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药理作用的研究1.3.1 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3.2 姜黄素类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4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栽培管理技术及生产研究进展1.4.1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栽培管理技术研究1.4.2 生育期的划分1.4.3 采收期的研究1.4.4 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1.4.5 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5 莪术和郁金类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研究1.6 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现状1.6.1 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草药化学成分中的应用现状1.6.2 中草药红外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技术1.7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材料来源及采集时间2.1.2 样品的处理2.2 试剂与仪器2.2.1 试剂2.2.2 仪器2.3 实验方法2.3.1 干物质测定方法2.3.2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2.3.3 挥发油的测定2.3.4 广西莪术的FTIR测定方法2.4 统计软件3 结果与分析3.1 广西莪术生长动态研究3.1.1 干物质积累动态3.1.2 干物质分配规律3.2 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比较研究3.2.1 标准曲线的制作3.2.2 测定方法学考察3.2.3 不同种质广西莪术姜黄素积累动态研究3.2.4 不同产地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研究3.3 广西莪术挥发油含量比较研究3.3.1 不同种质挥发油含量动态研究3.3.2 不同产地广西莪术挥发油含量比较研究3.4 基于FTIR广西莪术植株不同时期化学成分变化研究3.4.1 基于FTIR灵山种质广西莪术植株不同时期化学成分变化研究3.4.2 基于FTIR荔浦种质广西莪术植株不同时期化学成分变化研究3.5 基于FTIR不同产地广西莪术质量研究3.5.1 根状茎质量研究3.5.2 须根质量研究3.5.3 块根质量研究4 结论与讨论4.1 广西莪术干物质的积累规律4.2 关于广西莪术的最佳采收期4.3 不同产地广西莪术质量状况分析4.4 广西莪术的红外光谱特征差异5 问题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及论文发表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广西莪术论文; 红外光谱论文; 采收期论文; 干物质论文; 姜黄素论文; 挥发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