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红汁乳菇是红菇科乳菇属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和日本等地。红汁乳菇是一种菌根食用菌,它与马尾松共生,因其生长需要特殊的生态条件、营养方式和子实体分化条件,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其市场供应全靠野生采集,由于野生红汁乳菇过度采摘,导致产地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产量逐渐减少。为了保护食用菌资源多样性和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运用深层培养技术培养红汁乳菇等食用菌根菌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研究、优化了红汁乳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条件,并采用恒温振荡培养箱和生物发酵罐对红汁乳菇液体菌种深层培养过程包括主要胞外酶活性、pH值、还原糖等生理指标变化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红汁乳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为:果糖30.253g/L,蛋白胨3.576g/L,K2HPO42.5g/L,可获得最大的红汁乳菇菌丝体产量0.763g/100mL,此结果经实验验证可信。2.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红汁乳菇摇瓶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初始pH值为5.0,装液量为60mL,摇床转速为140rpm,以6%的接种量接种3天的种子液,27℃下培养菌丝体能达到最大产量,其理论值为0.813g/100mL,比单纯用优化培养基的理论预测提高了6.5%。3.在摇瓶实验的基础上,对最佳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放大,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上罐培养,研究并分析各项生理指标。
论文目录
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食用菌概述1.1.1 食用菌的研究及发展1.1.2 食用菌深层培养1.2 红汁乳菇的研究概况1.2.1 红汁乳菇在分类学上的位置1.2.2 红汁乳菇生态研究1.2.3 红汁乳菇生长培养研究1.2.4 红汁乳菇生理生化研究1.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试验方法2.1 试验材料2.1.1 试验药品及原料2.1.2 试验菌种2.1.3 实验培养基2.2 试验器具2.2.1 试验仪器及设备2.2.2 试验工具2.3 试验方法2.3.1 菌丝体的培养2.3.2 试剂的配制2.3.3 菌丝深层培养过程中的检测2.4 试验分析软件第三章 红汁乳菇发酵培养基的优化3.1 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3.1.1 培养菌丝的外观形态3.1.2 红汁乳菇菌丝体与子实体的微观特征比较3.2 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3.2.1 液体菌种的选取3.2.2 碳源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3.2.3 碳源浓度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3.2.4 氮源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3.2.5 氮源浓度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3.2.6 无机盐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3.2.7 无机盐浓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3.3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3.3.1 响应曲面分析试验设计3.3.2 二次回归拟合及方差分析3.3.3 试验结果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3.3.4 优化结果的验证3.4 小结第四章 红汁乳菇摇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4.1 摇瓶液体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4.1.1 初始pH对红汁乳菇液体发酵的影响4.1.2 温度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4.1.3 摇瓶液体菌种种龄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4.1.4 接种量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4.1.5 通气量对红汁乳菇深层发酵的影响4.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汁乳菇深层发酵条件4.2.1 Box—Behnken实验设计4.2.2 Box—Behnken实验结果4.2.3 二次回归拟合及方差分析4.2.4 发酵条件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4.2.5 优化结果的验证4.3 小结第五章 红汁乳菇发酵培养的生长状况研究5.1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菌丝生长变化的形态观察5.2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各种指标的检测5.2.1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菌丝干重的变化5.2.2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液色度及粘度的变化5.2.2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pH值的变化分析5.2.3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氨基氮的变化5.2.4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总糖及还原糖的变化5.2.5 红汁乳菇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5.3 红汁乳菇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动态观察5.4 发酵罐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探讨5.5 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展望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红汁乳菇论文; 液体菌种论文; 深层培养论文; 发酵罐论文; 生理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