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复杂性论文-龚玲,张大均

自我复杂性论文-龚玲,张大均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复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结构,自我复杂性,创伤,自尊

自我复杂性论文文献综述

龚玲,张大均[1](2019)在《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自我复杂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我复杂性测验、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和创伤问卷、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若干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自我报告的客观事件发生数和主观评估影响程度,所有被试被划分到创伤经历组和非创伤经历组。研究发现,创伤经历与非创伤经历个体在自尊、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上具有显着差异,自我复杂性能够有效调节创伤经历对个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负性影响。(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瑞,陈凤瑶,汪海彬,李皓,李雪[2](2017)在《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自我报告负性情绪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自我报告负性情绪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情绪复杂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报告情绪处于无症状状态,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除了焦虑与情绪体验范围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外,情绪复杂性及其下属因子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及其下属因子均呈现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孙晓玲[3](2016)在《员工职业生涯高原、自我复杂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讨职业生涯高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以及自我复杂性在其间的作用。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与自我复杂性呈负相关;此外,职业生涯高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受到自我复杂性的调节,职业生涯高原影响着自我复杂性较低个体的工作倦怠,但并不影响自我复杂性较高的个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30期)

程钢[4](2016)在《自我污名影响专业求助态度:自尊复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日益突显的问题,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由于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导致其问题恶化,甚至酿成悲剧。关注求助态度因此显得十分必要。研究文献和现实揭示,求助态度受到较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更多的研究关注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求助态度的影响。而深度心理学,包括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在内,都更关注个体内部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自尊,作为个体的主体变量之一,对其行为的影响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但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这导致人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后来一些学者发现了高自尊的异质性理论,其中涉及到了防御性高自尊问题。在此项研究中,我们试图探索在自我污名影响专业求助态度的过程中,由于自尊复杂性而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首先探讨了自尊在大学生自我污名与其专业求助态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并将自尊分为高、中、低叁个水平,看不同自尊水平下自我污名对求助态度的影响,指出了高自尊的复杂性;其次,鉴于高自尊的复杂性,在研究二中考察了防御性高自尊和真实性高自尊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求助态度的差异。研究的结果揭示了自尊在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影响大学生专业求助态度之间的作用和自尊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影响。研究一随机选取山西某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法测量其心理疾病自我污名、自尊和专业求助态度。运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论认为:自尊在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对其专业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当处于低自尊水平时,其专业求助态度随自我污名升高而降低;处于高自尊水平时,随着自我污名升高,这一影响效应显着下降。研究二以研究一中的高自尊水平个体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测量其自尊、社会赞许性水平和专业求助态度。因为,文献研究认为:社会赞许性是将高自尊区分为防御性或真实性的有效标准。研究选取防御性高自尊和真实性高自尊这一组类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将测量结果中自尊和社会赞许性得分皆高的被试划分为防御性高自尊组;而真实性高自尊组则选取自尊高而社会赞许性低的被试。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如下结论:真实性高自尊的大学生,其专业求助态度得分比防御性高自尊的大学生的得分高,且二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综述以上研究结论,研究指出,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宜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真实性高自尊,从而有效地转化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促进大学生积极、及时地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最终带来大学生的平安、健康和校园的和谐。(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龚玲,张大均[5](2015)在《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我复杂性在日常烦心事和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否具有缓冲效应。方法:采用自我复杂性测验、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1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自我复杂性不能直接预测心理健康,无论是自尊、积极或消极情感。2自我复杂性能有效缓冲日常烦心事对个体消极情感的影响、能有效缓冲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自尊和积极情感的负性影响。结论:高水平的自我复杂性能有效保护大学生在高水平压力下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但是,其缓冲效应会受到压力性质和所选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龚玲,张大均[6](2015)在《压力、自我复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六个月的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追踪测查,所有参与者均完成自我复杂性、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以考察大学生自我复杂性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压力缓冲效应。结果发现:(1)间隔6个月时间测得大学生自我复杂性的相关系数接近中等程度的相关,这就意味着自我复杂性确实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变量。(2)自我复杂性可以有效缓冲随后6个月压力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的负性作用,但是不能有效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尊的负性影响。(3)6个月之前的自我复杂性和自尊水平可以显着正向预测6个月之后的自我复杂性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权珊珊,晏碧华,赵玉芳[7](2015)在《自我不确定性、认同复杂性对群体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确定认同与社会认同复杂性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自我不确定性与认同复杂性对群体认同的影响。实验一研究自我不确定性与群体重迭性对群体认同的影响,操作自我不确定,结果表明高自我不确定性情境下个体的群体认同感显着高于低自我不确定性情境下的群体认同感,但群体重迭性对群体认同影响不显着。实验二考察自我不确定性与群体数目对群体认同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不确定性显着影响群体认同感,但是群体数目对群体认同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冯夏[8](2014)在《自我复杂性与心境一致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inville的自我复杂性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自我结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抑郁等消极情绪在内的心理调节研究中。自我复杂性模型认为个体在自我复杂性水平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易感性。具体而言,两个自我维度间的联系越紧密,情绪和想法越可能由其中一个扩散到另一个维度上。大部分人都会受到消极事件带来的情绪影响,这些消极结果可能会导致内分泌或免疫系统失调等不良的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而自我维度的高数量和低关联(高自我复杂性)能通过限制受影响的自我范围而缓冲(buffer)压力事件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心境一致性效应是指“与编码或提取时的情绪状态具有相同情感效价的材料会对编码与提取起促进作用”。然而这一效应所得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Paunovic,Lundh,2002;Russo et al.,2006;Goeleven,Raedt&Baert,2006)提供了实证支持,但有些研究(Lang&Craske,1997:Caseley,Gemar&Segal,2001;Steffen,Glascher&Brassen,2005)不仅没有得到这一结果甚至显示出相反的结论(心境不一致效应)。当前的心境一致性效应解释理论,如联想网络模型,侧重探讨情绪与记忆的一一对应关系,忽视了情境与个人因素的作用。同时,纵观心境一致性效应的研究,大都以非常态群体为研究对象,其结果很难应用于常态群体。鉴于自我在理解个体情绪认知的关键作用,尤其是自我结构在心理调节中的重要影响,有必要考察自我结构对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针对学术界对自我复杂性模型存在的争议,采用改进的方法,试图探讨自我复杂性与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关系,分为叁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考察自我复杂性的特征、生活事件压力及抑郁水平。结果显示:总自我复杂性与生活压力事件及抑郁呈正相关,且自我复杂性对抑郁有显着的回归预测作用。总自我复杂性包括积极和消极自我复杂性两个成分,无论是积极自我复杂性还是消极自我复杂性,它们均对抑郁有显着的相关和预测作用;对生活事件压力而言,只有消极自我复杂性存在显着相关与预测作用,而积极自我复杂性不存在相关与预测作用。研究二考察积极或消极心境诱发下,自我复杂性与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关系。采用2(自我复杂性:高vs.低)x2(心境:积极vs.消极)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回忆事件(记忆提取)作为心境一致性效应的指标。结果表明:自我复杂性水平不同的人在心境一致性效应上存在差异。自我复杂性水平较低的人表现出心境一致性效应:在消极心境下,自我复杂性水平越低的人回忆起来的事件也越消极;在积极心境下,自我复杂性水平越低的被试回忆起来的事件也越积极。自我复杂性较高的被试在回忆事件没有出现心境一致性效应。验证了Linville关于自我复杂性情绪缓冲效应的理论假设。研究叁考察积极或消极心境诱发下,自我复杂性水平不同的人在解释判断上是否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采用2(自我复杂性:高vs.低)x2(心境:积极vs.消极)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任务为新闻标题情感效价评定。结果显示:自我复杂性水平较低的人表现出心境一致性效应-—自我复杂性水平越低随着心境影响的新闻情感效价评定波动也越火;自我复杂性较高的被试在不同心境下对积极或中性新闻标题显示出心境一致性效应,但对消极新闻标题的效价评定差异不显着。综合以上叁个研究得出结论:(1)自我复杂性由积极自我复杂性和消极自我复杂性两个独立成分构成,它们分别对抑郁和生活压力事件有着不同的影响:消极自我复杂性能显着预测生活事件压力与抑郁,是与生活事件压力和抑郁有关的特质,也就是说,消极自我复杂性越高,生活事件压力就越大,抑郁水平也越高。积极自我复杂性与生活事件压力不相关,但与抑郁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积极自我复杂性越高,抑郁水平就越低。(2)自我复杂性越低的人越容易出现心境一致性效应,而自我复杂性高的人没有受到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影响,说明高自我复杂性能在消极心境下提取较积极的生活事件(心境不一致回忆),受心境影响的波动较少。证实对于具有高自我复杂性的个体而言,多样性的自我知识结构有可能作为一种调节器,使得个体能够在消极的心境状态下提取出积极的回忆,缓解消极心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05)

冯夏,高笑,陈红[9](2014)在《自我复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复杂性作为自我概念的结构特征之一,因与心理病理学存在密切关系,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自我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研究中存在诸多争议。对自我复杂性模型的支持证据显示,高复杂性的自我结构有利于个体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但有批评者认为高复杂性的自我结构是自我分裂的表现,暗示着心理障碍。最近有研究者指出,明了自我复杂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内在机制才是平息争议、深入研究的前提。未来有关自我复杂性的研究可在自我复杂性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潜在机制的关系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方面有所推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朱英杰[10](2013)在《论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中,个体自我意识的凸显确立了个体主体性地位,也使个体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探求越来越迫切,对“我是谁”的回答也越来越希望有确切的答案。个体自我认识活动就是自我回答的过程,它包含了以个体自我认知为基础的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由于其特殊性表现出特有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又使得其成为社会关注的议题。个体自我评价活动是评价活动的特殊形式,个体自我评价活动复杂性的根源在于其特有的自反性结构,即主客体在评价活动中是同一的。个体自我在内部逻辑结构上可以分为“主我”和“宾我”,结合外部世界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体自我评价活动需要遵循的两个环节,即主体选择评价标准和主体反映经过选择的价值关系,是研究个体自我评价活动复杂性的关键。而评价活动两个环节中涉及的主体需要的模糊性和多变性、主体利益的不确定性、客体属性的模糊性和主体化,以及评价标准选择的困难性等问题是研究过程中的重点所在。现代社会网络化进程中形成的虚拟世界,也成为了个体自我评价活动复杂性的时代特征。外部世界作为个体生存的社会环境,与个体自我评价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我”对外部世界的评价,还是外部世界对“我”的评价,对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它们可能促进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能加剧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复杂性。个体自我认同危机作为现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与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困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为研究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复杂性提供了现实意义。针对个体自我认同危机中人格的分裂和人生无意义的表现形式,正确地进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将有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3-04-15)

自我复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自我报告负性情绪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情绪复杂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报告情绪处于无症状状态,且存在显着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除了焦虑与情绪体验范围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外,情绪复杂性及其下属因子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及其下属因子均呈现显着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复杂性论文参考文献

[1].龚玲,张大均.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自我复杂性的调节作用[J].宜宾学院学报.2019

[2].张瑞,陈凤瑶,汪海彬,李皓,李雪.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自我报告负性情绪的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3].孙晓玲.员工职业生涯高原、自我复杂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6

[4].程钢.自我污名影响专业求助态度:自尊复杂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6

[5].龚玲,张大均.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6].龚玲,张大均.压力、自我复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六个月的追踪[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权珊珊,晏碧华,赵玉芳.自我不确定性、认同复杂性对群体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研究.2015

[8].冯夏.自我复杂性与心境一致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

[9].冯夏,高笑,陈红.自我复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状及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朱英杰.论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复杂性[D].上海大学.2013

标签:;  ;  ;  ;  

自我复杂性论文-龚玲,张大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