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 ——以上海松江新城江中社区为例

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 ——以上海松江新城江中社区为例

论文摘要

近几年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近、远郊地区“新城镇”的崛起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新兴现象。新城镇的打造,是政府城市规划发展计划的一种实践性操作,体现了对城市居住空间布局上的宏观调整和重组。本文选取上海松江新城打造过程中迁入第一批住宅小区之一——江中社区中的居民群体为研究对象,这一群体在松江新城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较为“特殊”的经历:其最初迁入的动机主要是基于征地安置以及住宅价格低廉的因素;在阶层地位划归上,大多属于普通工薪阶层或低收入者。而这一身份标志却在新城整体区位价值提升的过程中使居民产生了认同上的未预期后果。伴随政府新城建设的力度,“新城”作为整体居住区块被定位为宜居性、国际性、多元化的花园都市,其区位价值不断提升,也带动了作为新城整体一部分的江中社区的住宅区价值,并积极赋予这一群体“新城人”的理想居住身份。本文旨在以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身份认同即身份同一性获得过程的角度,探究其对被赋予的“新城人”这一身份认同的型塑过程。一方面,身份同一性获得过程包涵通过一系列话语、行为方式加以自我确定内化,从而与其它社群特性加以区分。另一方面,通过社群内外他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确定认同也会强化或阻碍其对自我的认同建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过程来展开:(1)松江新城发展的脉络及概念定位;(2)江中社区居民新身份认同的获得过程及实现同一性的途径,包括自我感知性身份认同和身份获得的行为实践努力; (3)自我身份认同与他者身份确认间的重合性问题。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尽管江中社区这一新城最早开发的社区依托松江新城发展所获得的区位价值提升,无意中带给江中社区居民向上地位流动的想象与社会预期,但在“新城人”身份符号意义的赋予上涵义模糊,“新城人”所代表的身份符号意义只是基于区位空间上地缘性认同所彰显的身份地位的提升。但在这一身份意义提升的认同获得过程中,存在类型化的差异,并在具体的行为与话语实践中进一步区分。最终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的行为确认实践滞后于“新城人”这一心理身份认同的感知,即在角色身份意识与身份转型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分离,这其中既有实践努力失败后的无奈,也有抱存无所谓的心态等。此外,基于原有身份阶层的居民内外群体间的互相不确认也导致了居民在新的居住场域空间与身份认同空间上所产生的非重合性,正是上述这些主客观因素,阻碍了他们真正成为新城人的现实性可能。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问题的说明与既有研究回顾
  • (一)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缘起
  • (二) 既有研究的回顾
  • 二、研究对象、方法介绍与分析框架
  • (一) 研究对象介绍
  • (二) 研究方法介绍
  • (三) 研究分析框架
  • 三、“松江新城”发展的脉络及其概念的推广
  • (一) “第一批住宅小区”的兴建
  • (二) “松江新城”概念的推广
  • 四、“成为新城人”——江中社区居民自我新身份认同的获得过程
  • (一) “新城人”——自我感知性身份认同的形成
  • (二) “成为新城人”——身份同一性获得过程中行为实践的类型化
  • (三) 自我身份认同获得过程与认同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五、“新城人”自我身份认同与他者身份确认间的非重合性
  • (一) 江中社区内群体间的身份差异性认同
  • (二) 比较身份认同中的非确定性
  • 六、讨论与反思
  • (一) 总结:“新城人”身份型塑的错位
  • (二) 讨论:认同与地方意义的建立
  • (三) 反思:城市新城概念的规划、住宅区开发与居民的身份认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 ——以上海松江新城江中社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