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明知”也即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因素,是犯罪构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犯罪故意的成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的理论及实务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明知”问题的理论研究,辅之以大量的实务案例,将理论与实务两者进行结合,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及应用有所增益。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明知”在实务中的认定困境出发,以实际案例说明认定“明知”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认定困境的成因一是因为立法上局限性,即有此规定的照章认定,而无此规定的则无所适从;二是因为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往往注重分则的具体规定,而忽视了刑法总则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实务中对于“明知”的理解内涵没有统一,对何为“明知”等基本问题没有明确的统一性认识。第二部分论述了“明知”的涵义、内容和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在“明知”的涵义这一节里,本文着重对理论界的不同认识进行评析,然后从中推导出应从罪过实质来理解其内涵。在“明知”的内容这一节里,本文将其分为构成要件事实的“明知”和对行为性质的“明知”,再分别进行阐述。本文认为,通过梳理构成要件事实在理论界的争议,可以得出构成要件事实的明知内容,落实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应为具体某一罪名的客观方面,具体而言应当包括对行为发展过程、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当然某些特定罪名里还包括了对时间、地点和手段方法等的明知。在对行为性质的明知这部分内容里,本文认为对比违法性认识,社会危害性认识更合适作为故意的明知内容。这是因为:首先这是良善的刑法规范所需要的,其次这种认识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并且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第三节论述“明知”的地位问题里,笔者提出明知作为犯罪故意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认识因素,是认定犯罪主观的核心内容,并且认为不论在何种犯罪构成体系下,其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可以直接导致罪与非罪的区分。第三部分本文将回到实践当中,探讨“明知”在实务中如何进行认定。首先本文从刑法条文出发,探讨了如何把握刑法总则中的“明知”规定。一是认为,既然刑法总则对于分则是指导的作用,那么总则中认为故意犯罪必须以“明知”为基础,那么分则中所有的故意犯罪都应当以此为基础,另外分则中的“明知”事实是一种特定的主观要件,在处理具体罪名时也必须满足。二是认为在分则中的“明知”规定应属于注意规定,起到的只是提示性作用,因此建议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其次因为司法实务中常常以推定来认定“明知”,本文论述了“明知”推定的四个先决条件,即在证明极度困难的情形下,才可进行推定;依据的客观事实必须经充分证明;客观事实与“明知”的内容存在关联性;行为人没有提出的反证或其理由不能成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法总则修改之必要性论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19(03)
- [2].刑法总则修改的理性化阐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3].浅议刑法总则虚置趋势的不可避免性[J]. 商 2016(25)
- [4].语言视角下刑法总则问题研究——以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8(10)
- [5].刑法总则中的“时间阶梯”———兼评刑法修正案(八)对总则时间的修正[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4)
- [6].我国刑法总则中的犯罪概念[J]. 警学研究 2019(05)
- [7].共犯人关系的再思考[J]. 法学研究 2020(01)
- [8].刑法总则对犯罪未完成形态之规定不妥[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8(05)
- [9].罚金刑执行难的立法解决路径[J]. 法制博览 2020(08)
- [10].语言视角下的刑法总则问题研究——以正当防卫为例[J]. 法制博览 2018(04)
- [11].运用刑法总则理论治理网络犯罪[J]. 人民检察 2019(05)
- [12].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J]. 法学研究 2016(03)
- [13].当代中国共同犯罪与身份规定的立法完善[J]. 山海经 2016(07)
- [14].特殊累犯规定的体系性思考[J]. 河北法学 2011(08)
- [15].论生理性醉酒者的刑事责任[J]. 法制与经济 2016(12)
- [1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明知探析——以钟某、林某某销售伪劣液化气案为切入点[J]. 改革与开放 2013(12)
- [17].论刑法总则[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16(00)
- [18].2009年日本刑法重要判例回顾与展望[J]. 刑事法判解 2012(02)
- [19].贿赂犯罪特别宽宥制度的教义学分析[J]. 现代法治研究 2019(03)
- [20].办理扒窃案件的三个困惑及建议[J].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8(04)
- [21].浅析刑法修正案(八)对公安法制工作的挑战及应对[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10)
- [22].关于追诉时效的法律适用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8)
- [23].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职务犯罪行为之定性[J]. 湘江法律评论 2015(01)
- [24].《刑法通论》(上、下册)[J]. 刑事法评论 2011(02)
- [25].公器乃当公论,神器更当持重——刑法修正方式的慎思与评价[J]. 法学 2011(04)
- [26].论刑法总则中“可以”的不同含义[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 [27].预备犯立法模式之研究[J]. 法学 2016(03)
- [28].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司法适用分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6)
- [29].2008年日本刑法重要判例回顾与展望[J]. 刑事法判解 2012(01)
- [30].刑法分则对总则排除适用现象探析——刑法总则与分则关系的重新梳理[J]. 法律适用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