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的线性系统随机共振及其应用

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的线性系统随机共振及其应用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测试系统和测试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测试系统高性能的要求,推动着测试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测量系统中。噪声是测试系统不可回避的问题。过去,为了提高系统性能,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减小噪声。随机共振给了人们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思路,即:噪声、系统和输入信号对输出性能可能存在着某种协同影响。基于这种思想,本文研究了在非对称双值噪声条件下一阶线性系统和二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并把它用于线性电路模型中来改善系统性能。最后,实验验证了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理论,在改善电路性能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明了非对称双值噪声的一个简化等价关系,这个关系建立了噪声的瞬时功率与色噪声强度、噪声非对称性和噪声瞬时值的联系。2.在一阶随机线性系统中,提出了参数诱导随机共振的思想。3.在非对称双值噪声条件下,研究了乘性噪声、加性噪声和周期信号调制噪声作用的一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获得了输出信号的一阶矩、二阶矩和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观察到了信噪比对噪声、系统和信号参数的非单调依赖关系。4.在非对称双值噪声条件下,研究了含有乘性噪声的一阶线性系统在随机幅度周期信号驱动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展示了输出幅度增益和信噪比的传统随机共振、广义随机共振、真实随机共振和参数诱导随机共振现象。5.研究了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的随机本征频率和随机阻尼的二阶线性系统的输出幅度增益的频率特性和随机共振行为。结果表明:输入信号在某个频率范围内,有噪声时的输出幅度增益可以大于没有噪声时的输出幅度增益;噪声的非对称性影响输出幅度增益的传统随机共振特性。6.研究了随机共振在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的三个随机线性电路模型:时间常数扰动的RC串联电路、数字信号扰动的模拟积分电路和电导扰动的RLC低通滤波器中的应用。7.实验验证了一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给出了几个一阶线性电路中应用参数诱导随机共振的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2 随机共振问题的提出
  • 1.3 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概况
  • 1.4 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研究现状
  • 1.4.1 一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研究综述
  • 1.4.2 二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研究综述
  • 1.5 随机共振的表征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二章 双值噪声特性与重要概念
  • 2.1 双值噪声
  • 2.2 一个简化表达式
  • 2.3 重要概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研究
  • 3.1 概述
  • 3.2 偏置周期信号调制噪声驱动的一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
  • 3.2.1 模型及其输出信噪比
  • 3.2.2 主要的随机共振现象
  • 3.3 随机幅度周期信号驱动的一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
  • 3.3.1 模型
  • 3.3.2 输出幅度增益及其随机共振现象
  • 3.3.3 输出信噪比及其随机共振现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研究
  • 4.1 概述
  • 4.2 随机本征频率二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
  • 4.2.1 模型及输出幅度增益
  • 4.2.2 主要的随机共振现象
  • 4.3 随机阻尼二阶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
  • 4.3.1 模型及输出幅度增益
  • 4.3.2 主要的随机共振现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随机共振在线性电路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随机共振在改善RC串联电路输出幅度增益中的应用
  • 5.2.1 模型及输出幅度增益
  • 5.2.2 抑制随机共振提高输出幅度增益
  • 5.3 随机共振改善数字信号扰动的模拟积分电路的信噪比
  • 5.3.1 模型及输出信噪比
  • 5.3.2 利用随机共振提高输出信噪比
  • 5.4 随机共振改善RLC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幅度增益
  • 5.4.1 模型及输出幅度增益
  • 5.4.2 利用随机共振提高输出幅度增益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的实验研究
  • 6.1 非对称双值噪声产生方法
  • 6.2 非对称双值噪声源的实现
  • 6.3 一阶线性系统随机共振实验研究
  • 6.3.1 调整噪声强度实现随机共振
  • 6.3.2 调整噪声相关时间实现随机共振
  • 6.3.3 调整噪声非对称性实现随机共振
  • 6.3.4 调整系统参数实现随机共振
  • 6.4 参数诱导随机共振在一阶线性电路中的工程应用探索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和完成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刀具钝化非对称刃口对铣削温度场影响的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20(01)
    • [2].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检测分析二氧化硫[J]. 现代化工 2020(04)
    • [3].“非对称制华”——论日本海上战略新思维[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0(02)
    • [4].非对称异型沉箱浮游稳定计算[J]. 水运工程 2020(04)
    • [5].度相关非对称相互依赖网络的鲁棒性[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06)
    • [6].应用于风场探测的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技术[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1)
    • [7].基于物联网的任务节点负载非对称匹配方法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07)
    • [8].面向2035年的非对称创新[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10)
    • [9].矩形波导中宽带非对称声传输[J]. 声学学报 2020(05)
    • [10].非对称策略在审讯中的运用[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11].非对称作战素养:信息化战争谋求打赢能力的关键[J]. 国防科技 2016(03)
    • [12].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2)
    • [13].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特征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5(09)
    • [14].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的创新追赶之路[J]. 管理学季刊 2020(02)
    • [15].大规模非对称线性方程组的并行计算方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5)
    • [16].服装设计中非对称图案的视觉感受研究[J]. 山东纺织科技 2020(05)
    • [17].我国蔬菜市场价格非对称传导原因分析[J]. 价格月刊 2020(11)
    • [18].圆锥曲线中非对称代数式的处理方法[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0(09)
    • [19].《非对称风》[J]. 投资与合作 2019(Z1)
    • [20].基于水分掺杂的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检测硫化氢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2)
    • [21].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非对称性研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4)
    • [22].阀控非对称液压缸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20(08)
    • [23].论金融制裁的非对称性和对称性——中美金融“脱钩”的法律冲突和特质[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0(05)
    • [24].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5].试析我国金融不稳定性及其对宏观经济非对称的影响[J]. 现代商业 2017(03)
    • [26].玉米国内外价格非对称传递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03)
    • [27].大断面巷道顶板非对称破坏分析与控制研究[J]. 能源与节能 2016(04)
    • [28].非对称电液伺服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仿真分析[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6(04)
    • [29].我国宏观经济动态调整的非对称性特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 [30].植物对称性竞争与非对称性竞争研究进展及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的线性系统随机共振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