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延迟折扣是指奖赏的主观价值会随着得到奖赏的延迟时间的增长以固定比例递减,延迟折扣率k表示价值随时间减少的速度或个体的冲动性。延迟折扣任务测量的是特别时刻的冲动性决策行为,可能受即时心理状态影响,如认知负荷状态与情绪状态;并且即时心理状态对延迟折扣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认知负荷状态与不同情绪状态条件下,不同冲动性人格的延迟折扣率差异,探讨延迟折扣是否存在稳定的认知负荷效应和情绪效应,以及不同冲动性人格的效应差异。研究共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使用双任务,设置不同的外在认知负荷(数字记忆任务、色块记忆任务与简单按键任务);实验二通过操作延迟折扣的选项(双选项、三选项、四选项)改变内在认知负荷;比较不同冲动性人格的折扣率是否存在差异;两个实验考察了认知负荷与冲动性人格对延迟折扣交互影响。实验三,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比较不同冲动性人格的折扣率是否存在差异,考察情绪状态与冲动性人格对延迟折扣的交互影响。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存在认知负荷效应:无论外在还是内在认知负荷增加,折扣率提高。强度大、占用相同资源的认知负荷的折扣率更高。(2)存在负性情绪效应:相比中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延迟折扣率较高。(3)认知负荷使低冲动性人群折扣率上升;但在高冲动性人群(包括高无计划性冲动性、高运动冲动性、高注意力冲动性)中效果增强。(4)负性情绪效应只对高冲动性(高运动冲动性)人群起作用。综合上述实验的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延迟折扣存在认知负荷效应和负性情绪效应;并且这些效应在不同维度的高冲动性人群身上增强。认知负荷使个体更难以评估未来奖励,弱化了其抑制即时满足的能力和长期计划能力;负性情绪主要调节了高冲动性个体对近期奖励的敏感性。认知负荷效应对“冷”系统为减弱作用,负性情绪效应对“热”系统为增强作用,支持了延迟折扣的双系统模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舞蹈装备折扣区[J]. 尚舞 2013(07)
- [2].延迟折扣的相关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3)
- [3].发生学视域下文化折扣形成的内在逻辑及实践理路[J]. 学术论坛 2020(01)
- [4].《反垄断法》视野下忠实折扣的认定与规制[J]. 河北企业 2020(03)
- [5].忠诚折扣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30)
- [6].我国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4)
- [7].汽车销售折扣财务与税务处理探究[J]. 纳税 2018(07)
- [8].提升航空公司折扣资源利用效率浅议[J]. 民航管理 2017(07)
- [9].文化折扣和文化接近的信息粗交流分析[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0].3000多种杂志一站式折扣订阅[J]. 食品与生活 2019(11)
- [11].“折扣”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数学教育 2019(19)
- [12].讲原则的母亲[J]. 老年世界 2018(06)
- [13].“折扣的秘密”教学设计[J]. 湖南教育(C版) 2018(09)
- [14].“折扣”问题的解读及后继辅导[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3(Z2)
- [15].最佳折扣点是多少[J]. 大众投资指南 2014(08)
- [16].Я тóже в магазине[J]. 中学俄语 2013(08)
- [17].折扣陈述方式与消费者折扣力度感知关系研究设计[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10)
- [18].用返券还想更省钱? 看攻略![J]. 祝你幸福(午后) 2009(07)
- [19].唠叨的杀伤力[J]. 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 2009(09)
- [20].巧妙用折扣 效益最大化[J]. 大众商务 2008(18)
- [21].一重折扣一重关:多重折扣方案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12)
- [22].成就动机、延迟折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 青少年学刊 2019(06)
- [23].图书发行折扣的经济学分析及调控建议[J]. 新闻传播 2020(16)
- [24].“折扣”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数学教育 2014(12)
- [25].“折扣”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数学教育 2013(12)
- [26].折扣背后[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16(Z2)
- [27].加强联系 注重开放 提升能力——“折扣”教学实践与反思[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5(03)
- [28].理清教材脉络让“折扣”教学不打折扣[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05)
- [29].利润和折扣[J].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 2012(12)
- [30].《折扣》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 2011(26)